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景运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清沿明制,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日天琳宇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日天琳宇位于武陵春色西北部,雍正年间就已建成,最初叫佛楼,乾隆九年(1744)改称日天琳宇。
日天琳宇为一处大型皇家寺院。
花承阁遗址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毁,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区寅辉城关以东的中御路南一个从山坳里突出来的其状如舌的小山包上,是一组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原由莲座盘云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
虚朗斋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组建筑。这里原为康熙十六年(1677年)修建的香山行宫,门下悬有康熙御题“涧碧溪清”匾额。
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今名。 斋为两层楼阁式,原为7间,座西面东。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1座。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砖。道光时亦曾修葺。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上层前檐出廊,下层东面明间开门,次间及南北转角3间均为支摘窗。 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飞龙在天”。楼下正中悬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 斋前叠石环抱,曾有曲流馆,后拆除。清嘉庆、道光两帝时常来此斋。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曾在此居住。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话也讲的非常流利。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就有这位英文教师的镜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就也在这里了。
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一座汉藏结合寺庙。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现任主持是莫日根图金刚上师  。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
铜龟,该藏品铜龟长30厘米,重15公斤。龟作昂首爬行状,神态悠然。眼平视,口微张,前足略短,后足用力蹬地,尾作锥形,龟背甲饰多钟形状的多边回形纹。
丽景轩为储秀宫后殿,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
位于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区西部,是宁寿宫花园(也叫乾隆花园)的入口,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门内有假山为影壁,绕过假山,可见第一进院的正房--古华轩。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1988年1月,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8月,岳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  2011年9月,岳阳楼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北宋著名书院之一。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星子县北)。南唐升元间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时称“庐山国学”。宋太宗时诏赐《九经》,称“白鹿洞国库”。真宗咸平五年(1002)重修,仁宗皇祐五年(1053)扩建,称“白鹿洞之书堂”。自唐至北宋初,不少名人在庐山隐居并任教,后渐废圮。南宋朱熹主持南康军(治今星子)期间(1179—1181)再次重修,请皇帝赐书、题额,并延师、置书、招收生徒;又亲自制定《白鹿洞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教条》),提出“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宗旨及“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四要目。每一要目均有具体规定:“为学之序: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上述学规后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教规,元、明、清三代的书院也共同遵循,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有重大影响。此书院至明清仍存。(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1961年3月4日,佛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06月26日,包括佛光寺在内的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善化寺(Shanhua Temple),俗称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贤阁。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位于北京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倚宫墙,东与符望阁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凝晖堂而建。
轩广三间,前出廊。覆歇山卷棚顶,绿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轩内隔为三室,南称得闲室,北为佛堂。室内有通道可北通竹香馆。
轩前东南侧横亘一道以彩色石片贴面的短垣,北侧则以游廊东与符望阁相接,将玉粹轩前隔出自成一体的小院。轩南与石山相连,有蹬道可达山顶。
十笏园(Shihuyuan Garden),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昌庙是州城内中心文物景点,它西接西门城楼城墙、洗马池旧址、象牙山烈士塔、叶挺囚居旧址;南接南门古城楼城墙及武圣宫、巴王墓遗址;东与五峰连珠塔隔清江相望,清江自祠下瑞狮崖蜿蜓而过,与柿子坝三义宫、薛家巷、四维街、中山路等古色古香的街巷民居相映成趣;北与白衣庵、问月亭遗址遥遥相望,从而构成了以文昌庙为中心的老城文物分布网络。藏语称“尤拉康”,始建于明代后期(1590-1600年之间),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河西乡下排村西侧山坪台根,北距黄河1000米,庙宇建筑依山傍水,坐西朝东,居高临下,可望贵德三河风米。庙前暖泉河萦绕北流,又有下排、格尔加、刘屯等村社庄院、农田、树林为屏。
长春仙馆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本景位于正大光明殿之西,茹古涵今之南。南邻园墙,四围山环水绕,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
长春仙馆西边为绿荫轩、丽景轩、春好轩。长春仙馆岛的西岸还建有御膳房、御茶房、御药房、太监值班房等。
长春仙馆正北跨溪建有亭桥一座,名曰“鸣玉溪”。
静怡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周围廊,前檐出抱厦三间,左右有游廊与前矮垣相接,自成体系。西侧游廊在这里既作为静怡轩院的西院墙,又辟垂花门与花园相连,使静怡轩作为建福宫的寝宫,既不能离开轴线,又与花园相连。这种宫苑相间的布局手法,在此运用的十分得当。
端凝殿,附属于故宫乾清宫内的一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