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殊像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殊像寺,位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
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33

写,经因白马来。禅枝冬不谢,意蕊雪如开。去后闻钟韵,还疑叶斗才。(北台峰名叶斗,故云。)

  〔臣等谨按〕宝谛寺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增宝谛寺西为宝相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宝相寺,乾隆二十七年建。先是,岁在辛巳,驾幸五台,回銮后御写殊相寺文殊像而系以赞,并命于宝谛寺旁建兹寺,肖像其中。殿制外方内圆,皆甃甓而成,不施木植。四面设瓮门。殿前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旭华之阁。殿内碑二:左碑恭镌御写文殊像并赞,碑阴恭勒乾隆三十二年御制诗;右为乾隆二十七年御制宝相寺碑文。殿后御书额曰梵光楼。寺后西行约数十步,精舍五楹,檐额曰香林室,内额曰幽赏亦异。联曰:红篆炉烟看气直;绿苞庭竹爱心虚。后厦亭额曰慧照亭,轩额曰妙达轩。牌坊一,东额曰圣涯道妙,西额曰香海珠林。亦皆皇上御书。坊下有泉涌出,香林室稍西有圆庙方庙,其制皆平顶有堞,如碉房之式,中建佛楼,亦乾隆二十七年建。

  增御制宝相寺碑文 岁辛巳,值圣母皇太后七旬大庆,爰奉安舆诣五台,所以祝厘也。殊像寺在山之麓,为瞻礼文殊初地,妙相端严,光耀香界,默识以归。既归则心追手摹,系以赞而勒之碑。香山南麓,曩所规菩萨顶之宝谛寺在焉。乃于寺右度隙地,出内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35

面月面,了无分别。我闻如是,文殊应缘。缘即随缘,何有彼此?矧东西方,因见生名。见即不拘,名亦不著。清凉香山,非二非一。复念文殊,菩萨久在。而此世界,实曰常喜。以常以久,延祝慈禧。惟愿自今,岁万又万。宝■盈积,如恒河沙。护妙吉祥,生大欢喜。以是因缘,寿复无量。

  增乾隆二十六年御制写五台殊像寺文殊像成并赞 五峰鼎峙,境实清凉。日面月面,灵鹫中央。曰有祇园,巍然前麓。殊像是名,法光赫昱。狮子奋迅,大士端严。均佛性智,稽首和南。祝厘蒇庆,载经花宫。相好默识,如印印空。像既非像,真岂诚真?本无同异,何复云云?写者为能,应复有所。垂曼殊义,咄哉未可。于未可中,睹此满月。常持庄严,利济无竭。

  增乾隆三十二年御制宝相寺落成瞻礼因用辛巳五台殊像寺韵二首 圣母七旬庆,五台礼曼殊。(梵语曼殊锡利,华言文殊师利。)法光钦意蕊,宝相印心珠。(殊像寺瞻礼时,心识相好,于行营即摹为小图;既归,又廓成大图,建宝相寺于香山之南,命工依像装塑,今始落成展谒云。)山帑非民力,鸠工依手图。落成兹卜吉,瞻礼过山衢。东西宁彼此,(五台在京都之西。)相好那同殊?总祝无疆寿,应符如意珠。灵踪纪竺牒,胜刹起黄图。花雨从空落,缤纷上景衢。

  增乾隆三十二年御制香林室诗 祇园瞻礼罢,别室憩临初。总在香林界,况于清暇余。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44

初无所分,疑祠卽宣文弘教之遗址,晏忠特从而修饰之者。当再与博雅君子考之。

长元按:旧闻云,石像礼器不类明时匠人所凿,则康熙间竹坨曾见之矣。今考谓晏祠石室并废,不知毁于何时。伏读御制诗集,有题积书岩云,境如酉室秘岩阿,亦有芸编插架罗之句,盖石室近静宜园,或改名积书岩而外人遂莫之考欤?

○由弘教寺下山度坑而西,有广仁寺,今废。

梵香寺卽新寺,旧名永感庵,在演武厅西南里许。有御书联额并御制碑二,左国书、蒙古,右汉字、梵书。

长龄寺在梵香寺西,为明延寿庵旧址。

延寿庵在中峯下,门外二松合抱,门内石级左右列松四株,入门复分四株。上为天王殿,内为佛殿,两庑十三楹承之,更多精舍,石砌极工致。

○从延寿庵折而北又西为小碧云寺,宣德中太监张某建,寺额宣庙所赐也。今之碧云寺,乃昔俞家

庵,因有两寺,故以小别之。隔垣有翠华亭。

宝谛寺在长龄寺西南,乾隆十六年建,有御书联额及御制诗。

宝相寺在宝谛寺西,乾隆二十七年建。有御书联额及御制碑二:左碑镌御写文殊像并赞,碑阴勒丁亥年诗;右碑为壬午年御制文。

长元按:文殊像系从五台山殊像寺图归,命工依像装塑。

书名:佳梦轩丛著 页码:145

太和殿升坐。”云云。今则未见此仪,惟御前大臣、乾清门侍卫及大门侍卫先于中和殿行三跪九叩首礼,大学士以下只在品级山预备,其谢恩之王贝勒在丹陛上行礼。

迁除京官凡有奏事之责者,俱于旨下之次日该衙门述旨。本人具折谢恩预备召见,仍于旨下之日起三日内,遇驾升殿,具朝服由鸿胪寺领班谢恩,出三日则否,王贝勒亦同。

嘉庆间武隆阿由健锐营蓝翎长官至总兵官,改用山东巡抚。道光间桓格亦由护军校官至驻防将军,改用侍郎。关福亦由火器营翼长,保用副都统,改用侍郎。奕山由侍卫官左都御史。道庆、玉明俱由侍卫官侍郎。本朝因材器使,不拘资格有如此。若杨遇春由提督改总督,汉人中尤为少见。由侍卫官侍郎者,不胜其数,皆或有世职,或系荫生,惟奕山、道庆、玉明三人虽皆是宗室,诚然布衣也。

香山宝相寺文殊法像,乃高宗幸五台殊像寺内摹出者,后于滦河亦塑是像。

达喇嘛阿旺罗布藏姓贾氏,燕之西山人,胜国时入崇国寺为僧,即今之大隆善护国寺也。顺治间召入内廷,以其精通梵典,命撰乘传,令住持五台山。康熙间赐号清凉老人,屡蒙赐赉。预知化日,沐浴而逝,塔于凤林谷,寿八十有七。

台湾镇总兵例兼提督衔,有敕书王命旗牌,办理外夷匪犯准先斩后奏,诚以远隔重洋,风势无常,恐事机或误也。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147

早,山高争奈月来迟。此声祇合闻边塞,莫使流黄中妇知。

游会龙山

叠石隐禅关,缘阶几度攀。游人来足底,远岫列眉间。心与秋俱淡,僧同佛共闲。风吹防落帽,悮认到龙山。

偕周东屛少宗伯、傅春园少司马、爱六统领、常五侍卫游殊像寺罗汉堂,追和菊溪前辈乙巳秋日登普陀寺用东坡游径山韵

屹立四壁排青山,潺湲百道流长川。青丝短鞚踏幽径,羊肠细路萦回旋。老松倒影弄鳞爪,攫拏直入藏珠渊。沙平水尽林麓断,绀宇突兀凌危颠。庄严八宝示色相,上垂璎珞承青莲。嵌空洞壑俯身入,曲曲穿过同蚰蜒。天风吹空塔铃语,顿思初地来安禅。老僧拈花顾我笑,兹山买断囊无钱。何如随分且游赏,倦与弥勒同龛眠。一声清磬送梵呗,松梢惊起翔风鸢。团蒲曲几共趺坐,竹炉活火茶新煎。宗伯次且不敢进,司马腰脚夸轻便。塞山雄揽得奇趣,上马一笑皆怡然。关情最是各尊者,一别到今几廿年。罗汉堂仿净慈为之。

恩福堂诗钞卷三一三七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86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七六

雨中偕谭七子受过访菊溪前辈座有扶乩者…………………………………………………(一三三)

题柳三滋圃梧风晏坐图…………………………………………………………………………(一三三)

十月十三日蒙恩擢授侍讲恭纪…………………………………………………………………(一三三)

蒙恩充日讲起居注官恭纪………………………………………………………………………(一三四)

敬一亭习射………………………………………………………………………………………(一三四)

二闸泛舟得诗四章以清风徐来为韵……………………………………………………………(一三四)

雨中晓行…………………………………………………………………………………………(一三五)

石岭………………………………………………………………………………………………(一三五)

双塔山……………………………………………………………………………………………(一三五)

滦阳试院望月同香南作…………………………………………………………………………(一三六)

雨后偕香南乘骑游山……………………………………………………………………………(一三六)

月夜闻蛩…………………………………………………………………………………………(一三六)

游会龙山…………………………………………………………………………………………(一三七)

偕周东屏少宗伯傅春园少司马爱六统领常五侍卫游殊像寺罗汉堂追和菊溪前辈乙巳秋日登普陀寺用东坡游径山韵………………………………………………………………(一三七)

题盛仲甫中翰画扇………………………………………………………………………………(一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