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庄。
〔臣等谨按〕知乐濠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香山寺在璎珞岩之西。前建坊楔,山门东向,南北为钟鼓楼,上为戒坛,内正殿七楹。殿后厅宇为眼界宽,又后六方楼三层,又后山巅楼字上下各六楹。(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香山寺为二十八景之一。据徐善泠然志,寺为金章宗会景楼故址,详见后原书各条。正殿前石屏一,中刊金刚经,左心经,右观音经,屏后恭镌皇上御笔然灯古佛、观音、普贤诸像,并御制赞语。殿额曰圆灵应现。六方楼上层额曰光明连界,中曰无住法轮,下曰薝卜香林。山巅楼宇上额曰鹫峰云涌,下曰青霞寄逸。皆皇上御书。
乾隆十一年御制香山寺诗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旧名永安,亦曰甘露。予谓香山在洛中龙门,白居易取以自号,山名既同,即以山名寺,奚为不可?雁堂传宝界,鹿苑本仙区。结夏参摩诘,和南礼曼殊。分茶驰调水,清馔饱伊蒲。欲拟题新句,寻思色相无。
〔臣等谨按〕香山寺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香山寺正殿门外有听法松,山门内有娑罗树。(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听法松三字镌石栏上,为二十八景之一。娑罗树歌见圣祖御制集,并皇上御制诗集,恭录卷内。
圣祖御制娑罗树歌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植。想见初来西域移,山中有人多未识。海桐结蕊松栝形,千花散尽七叶青。山禽回翔不敢集,虚堂落子风泠泠。楚州遗碑今已偃,峨眉雪外双林远。未若兹山近可游,灵根终古蟠层巘。繁阴亭午转团??,回睇精蓝路几盘。凭教紫府仙山树,写入披香殿里看。
乾隆十一年御制娑罗树恭依皇祖元韵树闻如意随求得,(梵云噶尔布喇瓦喇斯,此云如意树,即娑罗树也。)梵典曾标鹿苑植。层层幢节古佛前,碧眼番僧来尚识。东土西天岂定形,飞来灵鹫干云青。安知此树不忆石,凶风作语犹泠泠。七叶茏葱湘盖偃,纵移根越千年远。益部楚州疑附会,那睹月木依云巘。(娑罗花佛日盛开,每朵十二瓣,遇闰辄多一瓣,故云月木。见云南志。)如桐如栝影团??,雪覆霜凝翠郁盘。不殊调御丈夫倚,(用涅盘经事。)曾沐曼殊师利看。(乌斯藏进表皆称曼殊师利大皇帝。曼殊是佛妙观察智,更切音与满洲二字相近,故云。)
又御制听法松诗山多桧柏,惟香山寺殿前有松数株,虬枝秀挺。山门内一松尤奇古,百尺乔耸,侧立回向。自殿中视之,如偏袒阶下,生公石不得专美矣。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籁响疑酬偈,枝拏学扰龙。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
〔臣等谨按〕娑罗树、听法松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香山寺北为观音阁,后为海棠院,院东为来青轩,西为妙高堂。(静宜园册)
〔臣等谨按〕来青轩为二十八景之一。轩内恭悬圣祖御题额曰普照乾坤。观音阁上层额曰普门圆应,下层曰性因妙果,皆皇上御书。
圣祖御制来青轩临眺二首摇拂烟云动翠旗,登临翰墨每相随。山河景象无穷意,俯瞰人情因物知。来青高敞眺神京,斜倚名山涧水清。此日君臣同览赏,村村鸡犬静无声。
乾隆八年御制来青轩恭瞻皇祖御笔普照乾坤四大字诗胜地绝尘喧,璇题耀网轩。余波流墨渖,健法突钗痕。尚睹云烟润,因惊岁月奔。圣情空想像,长此照乾坤。
乾隆十一年御制来青轩诗由香山寺正殿历级东行,过回廊而东,为来青轩。帝京景物略谓明神宗所题,今额已不存矣。远眺绝旷,尽挹山川之秀,故为西山最著名处。因仍其名而重为书额。圣祖御题普照乾坤四大字,瞻仰之次,想见函盖一切气象。山斋悬树杪,旷若发尘蒙。探迹思今昔,游神泯异同。烟容空外合,黛影牖间通。敬仰留题意,乾坤方寸中。
〔臣等谨按〕来青轩御制诸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蟾蜍峯。
考按:蟾蜍峯又谓之虾蟇石。双井水东北注松坞云庄内,入知乐濠,由清音亭过带水屏山,绕出园门外,是为南源之水。
蟾蜍峯稍东为松坞云庄,又东为凭襟致爽,后为楼云楼。香山寺前石桥下方池为知乐濠。
香山寺在璎珞岩之西,前建坊,山门东向。南北为钟鼓楼,上为戒坛,内正殿后殿。又后六方楼,三层。又后山巅有楼。正殿门外有
听法松,山门内有娑罗树。听法松三字镌于石阑。寺北为观音阁,后为海棠院。院东为
来青轩,有圣祖御书。西为妙高堂,北为无量殿。
汤右曾来青轩敬瞻御书恭纪:丹梯翠磴引跻攀,忽到天开地辟间。别有楼台连碧落,尽消烟雾出青山。光涵象外千重影,气结空中五色斑。奕舄华轩悬御扁,墨痕鲜润似初颁。
来青轩西南为欢喜园,东西各有枋楔。寺稍西六方亭为
唳霜皋。寺西北由盘道上为洪光寺,山门东北向,内建毘卢阁殿。正殿左为太虚室,又左为香岩室。洪光寺前盘道间敞宇为霞标磴,宇北为
抚太和镌。是钟铭金太和二字。遐想姬周礼,徒观器尚存。
听法松 高宗纯皇帝诗引:山多桧柏,惟香山寺殿前有松数株,虬枝秀挺。山门内一松尤奇古,百尺乔耸,侧立回响。自殿中视之,如偏袒阶下,生公石不得专美矣。
蓬岛飞龙 高宗纯皇帝液池泛舟诗注:蓬岛飞龙,液池舟名,尚前明时物,时加修饰供御用。
瀛海飞龙 高宗纯皇帝太液池泛舟即景杂咏诗注:液池中有瀛海飞龙船,层楼飞甍,势甚闳丽,盖明时旧制。
蟾蜍峰 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明高谷文义集谓之虾蟆石。高宗纯皇帝诗引:香山寺西岗,巨石侧立,如蟾蜍哆口张颐,盱目皤腹,昂首而东望。宇宙间石最顽,而象物象形,往往出人意表。
鹫 峰 延春阁前叠石为山,左右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山之西穿石洞而南,洞口恭勒高宗纯皇帝题曰鹫峰。
文 峰 高宗纯皇帝诗序云:昨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源阁,既为之歌,兹以其副置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
北枕双峰 北枕双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碧城鸾鹤义山诗 宁寿宫抑斋后为古华轩,轩后为遂初堂。其萃赏楼下西室联曰:金界楼台思训画;碧城鸾鹤义山诗。
澄波叠翠 澄波叠翠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濂溪乐处 圆明园水木明瑟西北,环池带河曰濂溪乐处,为四十景之一。额慎修思永。高宗纯皇帝御书诗小引: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甚,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粉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结二韵曰: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洞天深处 地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如意馆西,稍南。前宇乃诸皇子所居,为四所。前为福园门。四所之西为诸皇子肄业之所。前为前垂天贶,中为中天景物,东宇为斯文在兹,后为后天不老。斯文在兹额恭悬至圣先师神龛上,联曰:道统集成归至德;圣功养正仰微言。系高宗纯皇帝御制万方安和九咏之一。额系世宗宪皇帝御书。
桃源深处 圆明园桃花坞西稍北为桃源深处。
翠微深处 乐善园之含清斋对河敞宇为池月岩云,中穿堂为翠微深处。乐善园旧为康亲王亭。
娑罗树 香山寺正殿门外有听法松,山门内有娑罗树。圣祖仁皇帝娑罗树歌云: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植。想见初来西域移,山中有人多未识。海桐结蕊松栝形,千花散尽七叶青。山禽回翔不敢集,虚堂落子风泠泠。楚州遗碑今已偃,峨眉雪外双林远。未若兹山近可游,灵根终古蟠层巘。繁阴亭午转团圞,回睇精蓝路几盘。凭教紫府仙山树,写入披香殿里看。高宗纯皇帝亦有诗,恭依圣祖仁皇帝原韵。
之庙遗址,现仅存琉璃塔一座,高七级,(图四十四)北平女界红十字会改建医院。甘露寺原址则改为甘露旅馆。其他地址则辟为慈幼院、男女工厂等等,设备颇完美。山巅石崖壁立处,有亭曰森玉笏,以西南峰旧有御题勒石,今仍其名。登临远眺,目穷千里。园中名景,有听法松,(图四十五)他如乳峰石,蟾蜍石,丹井,璎珞岩,来青轩等,均约略可指。夏令游人极多,可由旅馆代雇肩舆,遍览全山胜景。
图四十三 双清别墅
图四十四 宗镜大昭庙琉璃塔
图四十五 听法松
(三十)卧佛寺
在香山旁之五华山。唐时修建,原名兜率。明改永安。清名十方普觉寺。以中有卧佛,故名卧佛寺。佛系铜质,倒眠殿上,长三丈馀。(图四十五)殿前有娑罗树,大可数围。寺后有屋数楹,杂以池沼亭阁、古木怪石,曲折有致。
图四十六 卧佛
<正>自有佳境的香山,堪称"山中有水,水中有山"香山公园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占地188公顷,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郊。香山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其峰峦层叠,涧壑交错。俗称"鬼见愁"的主峰香炉峰海拔575米,南北两面均有侧岭延伸。其中,南向侧岭伸展直达红山头;北面侧岭伸至青龙桥头。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