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过滤您的搜索...
出版年份
排序结果
出版时间--最近
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
搜索结果:宣武门
按相关性查看38个结果中的1-10
4/4 每页显示10|20|50|100
  • ISBN:978-7-200-13586-2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四十一至卷六十,内容包括皇城、城市。(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4-8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二十一至卷四十,内容包括国朝宫室、宫室、京城总记、皇城。(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29-9
    作者:(清)孙承泽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明末孙承泽著。孙承泽(1592—1676),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祖籍山东益都,本人是北京人。为崇祯进士,又在清朝任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吏部左侍郎。后以病老还乡,写成此书,共70卷。为专辑明代北京旧闻之作。分建置、形胜、城池、畿甸、城防、宫殿、坛庙、官署、 名迹、 寺庙、 石刻、 麓、 川渠、 陵园等门。其内容与 《天府广记》大致相同,但门类与细节并不完全一致。是书偏重于典章制度,使用了不少档案资料,以很大篇幅记载了明代中央机构和官署衙门的情况,而且晚于是书写成的 《天府广记》将崇祯朝的事迹、奏疏和比较碍眼的文字都已删去,这就使仅保留在书中的这些内容更为宝贵。作者曾在明末为官,所记多为亲身见闻,因此,提供的有关明末宫廷和京城诸多方面的史料,其价值不容忽视。但是书也有不及 《天府广记》 之处,如北京文物古迹、地方统治机构以及五城兵马司、京卫所所在和外卫建置的记载,就不如 《天府广记》详尽,鸿胪寺和上林苑的资料,也没有《天府广记》 丰富。由此可见,在明史和北京地方史的研究中、这两种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叙同一事时,两书也有互相出入和各有舛误的许多地方,更表明了两书相互补充和参证的必要和意义。是书为《四库全书》列入《子部·杂家类》,并在清康熙、乾隆间和同治、光绪间印过两次。(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本书对《春明梦余录》进行点校,《春明梦余录》记载了明代北京的情况,体例似政书,又似方志,分《建置》《形胜》《城池》《畿甸》《城坊》《宫阙》《坛庙》《官署》《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十四门,是研究明朝章典源流沿革的好材料。(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3529-9
    作者:(清)孙承泽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明末孙承泽著。孙承泽(1592—1676),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祖籍山东益都,本人是北京人。为崇祯进士,又在清朝任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吏部左侍郎。后以病老还乡,写成此书,共70卷。为专辑明代北京旧闻之作。分建置、形胜、城池、畿甸、城防、宫殿、坛庙、官署、 名迹、 寺庙、 石刻、 麓、 川渠、 陵园等门。其内容与 《天府广记》大致相同,但门类与细节并不完全一致。是书偏重于典章制度,使用了不少档案资料,以很大篇幅记载了明代中央机构和官署衙门的情况,而且晚于是书写成的 《天府广记》将崇祯朝的事迹、奏疏和比较碍眼的文字都已删去,这就使仅保留在书中的这些内容更为宝贵。作者曾在明末为官,所记多为亲身见闻,因此,提供的有关明末宫廷和京城诸多方面的史料,其价值不容忽视。但是书也有不及 《天府广记》 之处,如北京文物古迹、地方统治机构以及五城兵马司、京卫所所在和外卫建置的记载,就不如 《天府广记》详尽,鸿胪寺和上林苑的资料,也没有《天府广记》 丰富。由此可见,在明史和北京地方史的研究中、这两种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叙同一事时,两书也有互相出入和各有舛误的许多地方,更表明了两书相互补充和参证的必要和意义。是书为《四库全书》列入《子部·杂家类》,并在清康熙、乾隆间和同治、光绪间印过两次。(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本书对《春明梦余录》进行点校,《春明梦余录》记载了明代北京的情况,体例似政书,又似方志,分《建置》《形胜》《城池》《畿甸》《城坊》《宫阙》《坛庙》《官署》《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十四门,是研究明朝章典源流沿革的好材料。(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7-200-00989-X
    作者: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北京牛街志书。约撰于清雍正朝(1723—1735)初年。作者为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侍值乾清宫”的佚名穆斯林;一说系回族太医赵士英。因牛街地区明代时称“冈儿上”,故名。全一册。目录: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风俗、寺宇、街巷.人物、儒林、隐逸、名师、灵征、武勇、技巧、烈女、教礼仪、灾异、食物、杂志。内容丰富、详尽,文字朴实、生动。是牛街回民区形成与发展的首次记录。对了解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宗教礼仪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名师”、“教礼仪”、“马永和摘误”、“舍公谈性理”及康熙三十三年(1688)奸细案等节,补正史之不足,对研究北京伊斯兰教的历史、教派等尤有重要意义。记述康熙朝的人物、事件,既详尽又具体,是本志的一大特色。原书已佚。今存有两种手抄本,均非全本:其一为清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春二月五日燕山沈凤仪抄录本,原藏于张次溪、张叔文家;其二名为《北京牛街冈上礼拜寺志(草稿)》,简称《冈上志》,系1955年7月8日刘仲泉依据古绍宸家藏本抄录并补志,亦佚,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有其转录本。1988年,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与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协商决定,将张家藏沈氏抄本与首图藏刘氏抄录并补志的草稿转录本合编一册,以沈本为主,由刘东声、刘盛林注释,名曰《北京牛街志书——〈冈志〉》,北京出版社于1990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来源:伊斯兰教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 ISBN:9787200134131
    作者:沈榜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宛署杂记,城镇志。明沈榜辑。二十卷。沈榜字子登,江南临湘(今属湖南)人。万历举人,屡官知县。沈氏知宛平时,摘抄实录、档册、塘报,约当万历二十年(1592)成书, 约三十万字。正文按日、月、光、天、德、 山、 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等二十字序排卷,计有圣谕、县始、分土、职官、山川、街道、地亩、人丁、宫庄、马政、税契、民风等三十目,目下又分山、水、古迹、内府、杂费等项。冠序二,附《燕说》。名为“宛署”,实记皇都。其时北京仅辖二县,宛平在今正阳门至西山一带。其中“地亩”项称,隆庆以前不可考,嘉庆末年官民田地,万历十二年征粮地,多为皇室贵戚所并。 “经费”项下逐年逐项开列经费、役夫、物品等。凡皇宫、官衙所耗人、财、物多有详记,碑碣、趣闻也多收录。是研究嘉靖、万历间北京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有1961年北京出版社据明万历二十一年刻本铅印本传世。傅芸子《明沈榜<宛署杂记>的发现》 (载《京都汉学大会纪要》1942)、徐苹芳《<宛署杂记>中的北京史料》(载《文物》1959.9)可供参考。(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29007
    作者: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北平风俗类征,风俗类书。李家瑞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本书内容主要根据古代史书、方志、笔记、民间俗曲以及一些报刊和歌谣唱本等有关材料汇编而成。共收录北京旧时的岁时、婚丧、职业、饮食、衣饰、器用、语言、习尚、宴集、游乐、市肆、祠祀及禁忌、杂缀13项风俗内容。此书依材料性质进行分类,每类材料又依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每条上标小目。分类科学,便于检索。是了解和研究北京旧时民俗的重要参考书。此书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列入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之一。(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 1991-10)
  • ISBN:9787200129007
    作者:李家瑞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北平风俗类征,风俗类书。李家瑞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本书内容主要根据古代史书、方志、笔记、民间俗曲以及一些报刊和歌谣唱本等有关材料汇编而成。共收录北京旧时的岁时、婚丧、职业、饮食、衣饰、器用、语言、习尚、宴集、游乐、市肆、祠祀及禁忌、杂缀13项风俗内容。此书依材料性质进行分类,每类材料又依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每条上标小目。分类科学,便于检索。是了解和研究北京旧时民俗的重要参考书。此书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列入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之一。(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 1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