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平台
注册
登录
首页
文献档案
文献专题
关系网络
知识服务
历史人物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历史事件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民风民俗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景观建筑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系统说明
联系我们
书名
书目
摘要
正文
作者
出版社
书号
阅读全文
找到
157
个包含
康熙
的结果
第
6
/
16
页
每页显示
10
|
20
|
50
|
100
个
首页
«
1
2
3
4
5
6
7
8
...
15
16
»
尾页
第347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上铸"大明成化年造"(此为五供之一,于后数殿中皆见之)。桌上有铁磬如钵,上半周围皆铸藏文,末有汉字云:"
康熙
二十三年七月吉日立"。殿内东南角有木架铁钟,铸字略云:"大隆善护国寺国师后着癿(音伽)领占铸,重一千五百斤
第350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台也。柱东有石座碑一,(第十三)为藏文,碑阴(第十三)无字。正殿前有抱厦,厦三面皆有门窗,厦内殿门上南向有
康熙
御笔额曰"宝莲法地",字与御印皆隆起,御印在左方上角。厦内高处,遍悬画佛像,极精细,大小一律而新旧不同。王
第351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即藏文碑(第二与十三碑),世误以藏文为梵文,详见后。嘉靖二十二年藏布嘉勒灿承继祖传住持碑,此第十二碑。本朝
康熙
六十一年重修,有御制碑,此第四碑。乾隆十二年临幸,有御制护国寺诗,此不知为碑碣否,问喇嘛亦不知,姑记 <
第354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证)。成化壬辰(八年)重建大隆善寺,加额曰护国(据第六碑及《帝京景物略》)。此大隆善护国寺之称,迄今不改。
康熙
碑(第四)署崇国者,盖述旧名也。此寺为两庙所成,前已略言之,约有缁衣、黄衣之分也。元初建寺者,为崇教大师定
第355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则明代为番僧主寺,又可知也。独第一碑阴,为顺治十八年,乃有新续、临济、正宗、海宽、觉慈等名,此确为僧。而
康熙
碑(第四)谓蒙古王公重修云云,想自
第364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新之。诏可。遣工部侍郎钱如京督工,工完,上亲诣庙[祭]。②有萧端蒙《京师新建帝王庙碑》")。本朝顺治二年及
康熙
二十一年[六十一年]迭奉钦定增祀,③雍正二年,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七年重修。御制碑文:"历代帝王崇祀之制,
第365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大体,崇祀只创业之君,从祀惟开国之臣。自兹以后阙焉。我皇考圣祖仁皇帝秉大公之道,折衷百代,深惟祀典之宜修,
康熙
六十一年特颁谕旨,命廷臣详悉,从容确议具奏。逮朕绍绪之初,廷议始上,旧崇祀帝王二十一位,今增一百四十三位。
第367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庙祀,历代帝王位号乃依旧会典所定,有所弗惬于心。敬忆《皇祖实录》,有敕议增祀之谕。今查取礼部原议红本,则系
康熙
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题,尔时诸臣不能仰体圣怀,详细讨论,未免因陋就简。我皇祖谕旨,以凡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
第369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城伯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重修。寺东望西安门,西接平则门帝王庙,南邻甘石桥万松老人塔,北近大街,寺基二十亩。
康熙
三十八年奉敕重修,御制碑文勒石殿外,並临米芾《观音赞》,乃[及]渗金释迦、观音、普贤像[颁]赐寺中。⒂寺又
第372页
第五章 内四区各街市
340
元至大元年立大承华普庆寺,为裕圣太后报德作也。又为安御容之所。明成化六年,内官麻俊即寺复建,赐额宝禅。本朝
康熙
、乾隆年间重加修葺。寺内有明尚书万安、学士彭华、尚书甘为霖三碑。又
首页
«
1
2
3
4
5
6
7
8
...
15
16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