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郭守敬凿通惠河成
所属分类: 公共卫生
地理位置:
发生时间: 至元三十年(1293)
关键字: 郭守敬|通惠河
中统三年(1262)八月,郭守敬向忽必烈面陈水利六事,其一:引玉泉水通金中都(元大都,今北京)至通州(今北京通县)的旧漕河,这样可以每年省去陆路转输所需雇车钱六万缗。因水源缺乏,此计划未能实现,至元二十九年(1292)八月,郭守敬再陈水利十有一事,建议不用一亩泉旧水源,别引昌平(今北京昌平)白浮村神山泉,西流南折,过双塔、榆河,吸收一亩、玉泉诸水,从大都西水门入城,汇集于积水潭(今什刹海),然后自东而南,出南水门(文明门,今崇文门)到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忽必烈览奏,大喜,复置都水监主其事,任郭守敬领之,且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听郭守敬指挥。三十年(1293)七月,河成。忽必烈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回到大都,路过积水潭,见其上“舳舻敝 (蔽)水”,大悦,赐名曰通惠河,并赐郭守敬钞一万二千五百贯,命仍以太史令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通惠河的开通,使江南粮食可以直接船送到大都城里。
下一页
上一页
北京通惠河

元代通惠河的建成,实现了自战国以来修建的京杭运河的全线通航,使江南漕船第一次直达大都(今北京)城内积水潭.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资料的考证和实地勘查,全面论述了元代通惠河的建置及明清两代的演变.并重点对通惠河成功的重要原因:为开辟新水源而引用温榆河上源诸泉,增设较大的调节水库,合理布置船闸以及妥善解决通惠河与天然河道(北运河)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发展华北地区的内河航运与合理开发利用北京地区水资源提供历史的借鉴。 

郭守敬与大都水利工程

<正> 一、古代北京都邑的形成与水源关系都邑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后者东北与松辽平原毗邻,东南面临渤海,西为太行山麓,连接山西黄土高原,北部与怀来盆地、宣大盆地相接连,再北为内蒙古高原。可见,北京地当交通要冲,腹地深广,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的要地。 

白浮泉、都龙王庙与龙泉寺——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段旧源的建筑与景观

梳北京、昌平之相关史料,并至实地田野调查,勘测建筑、访录碑铭,使用建筑史、社会史、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整体考察了白浮泉、都龙王庙、龙泉寺的建筑和景观历史。在阐释白浮泉对元代水利建设、城市规划意义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考察都龙王庙与龙泉寺的建筑历史,并考证了"都龙王庙"的名号,从中引出"朝廷的官方意识"与"地方的社会观念"差异、对抗的视角,认为朝廷在龙山敕建龙泉寺,可能是为了与都龙王庙抗衡,主导白浮泉的祈雨祭祀。其次,本文首次将白浮泉和都龙王庙、龙泉寺共置于"水利设施——龙王庙"这一系统框架中加以考察,在此框架中发掘出龙王庙这一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日常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象征功能。最后,本文扒梳史料,配合样式分析的方法,辨析了昌平白浮泉之"龙泉喷玉"与天寿山之"九龙池"两处泉景,指出两者并非一处。九龙池是明陵的附属景观;白浮泉的九龙头石雕,则可能是清末遗物。 

奸豪阻挠抑或技术障碍——明代修复通惠河的曲折过程

<正>一、引言连接通州与北京城的通惠河,是在金代闸河的基础上,由元代著名水利家郭守敬设计并主持施工,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凿成功。河道全长164里余,"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在保证大都物资供应方面,通惠河发挥了重要作用,"船既通行,公私两便。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千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元世祖忽必烈自上都返回大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遂赐名日"通惠"。() 

千年运河 浸润古今——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

<正>京杭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连接五大水系,沟通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古代承担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职能,特别是通过漕运保障着首都的粮食供给,对于首都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大运河最初的功能定位虽然是运输,但运河的船载着文化、技术和人才资源,播撒到运河沿岸,无形中沟通南北,起到了文化交流传播作用。 

和孩子深入互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正>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这座博物馆隐藏在一个小山上,需要登上几十阶弯弯曲曲的台阶,才能看到入口。这时候博物馆与孩子的互动就开始了,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与这座博物馆擦肩而过了。不过不用担心,只要能看到郭守敬雕像,离博物馆的距离就不远啦。寻找郭守敬星因为郭守敬爷爷在天文和水利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所以有一颗小行星是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颗星叫作郭守敬星。除此以外,还有郭守敬专属邮票、郭守敬环形山、郭守敬纪念币等,而且在展览第一单元的天顶幕布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了郭守敬星在星空中的具体位置,父母可以带孩子找一找。 

郭守敬治水

<正>郭守敬,字若思,我国元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1231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县。1262年,郭守敬被推荐给忽必烈,被称为"习知水利,巧思绝人。"忽必烈在上都(多伦)召见他,郭守敬面陈水利六项建议,深为忽必烈所赏识,"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当即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 

郭守敬治理宁夏黄河段

<正>引黄灌区百废待兴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他对蒙古贵族们说:"司农非细事,朕深谕此。"于是即位之初,忽必烈就颁布了"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巩固元朝封建政权的紧迫任务。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措施: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劝农官和劝农机构;保护农业生产, 

学究天人的大科学家——郭守敬

<正>月球上有一座"郭守敬环形山",我国有一架"郭守敬望远镜",你知道郭守敬是何许人也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郭守敬的故事。笃学好思,崭露头角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机械制造学、水利工程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我国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LAMOST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国反射施密特式郭守敬望远镜

<正>中国赶超世界的大口径望远镜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专业天文望远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日渐增强,也陆续自主研制了一些1-2米级的望远镜,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王授琯院士、苏定强院士为首的科学家提出了"反射施密特式望远镜"方案。该方案瞄准国际天文届亟待解决的大口径与大视场的矛盾,希望开辟中国自主研制大口径望远镜的发展道路。后来,在崔向群院士带领下, 

科技之星郭守敬

<正>郭守敬是我国元朝最著名的科学家.他从事科学技术事业60多年,不仅在天文和水利工程领域成绩斐然,而且在地理、数学等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郭守敬出生于邢台县,他的祖父郭荣是位见识广博的学者.在祖父的影响下,郭守敬从小就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很感兴趣.郭守敬15岁那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法名子聪的和尚,他是祖父的至交,精通术数方面的学问.这天,子聪把一幅莲花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的拓片拿给郭荣看,兴致十足地说:"这是北宋的莲花漏,此物设计巧妙,计时准确,只是在战乱中失传. 

走进面向孩子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正>"冷门小馆"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孩子们热衷的打卡地。让我们跟随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参观游览方式,体会用心的博物馆教育是怎么做的吧!位于北京什刹海西海北岸的郭守敬纪念馆,曾经一度少有人识,年均参观人数不过3万,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冷门小馆"。2018年底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这座博物馆不仅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更是创新性地引入了社会化运营模式,由耳朵里的博物馆专业团队开展日常开放接待、教育活动、展览、宣传、志愿者组织等业务领域工作,成效显著。 

元初“四海測驗”地點與意圖辨證——兼及唐開元測影

元初由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是一次大規模的天文大地測量,具有重要意義。學界對此一事件基本史實的認定存在疑點,需要重加檢討。首先,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中目之以"先測得"的南海等六處地點之名稱含混而不確實,其數據則存在種種偏差和矛盾,當非實測,而是出自"四海測驗"實施之前用極粗疏的方法構擬的一種概略圖式,被齊履謙誤認作觀測數據。這一點通過參照唐代僧一行對"鐵勒之地"等處數據的構造,更易於理解。去僞存真,重新確定"四海測驗"實測地點可考者爲二十三處。其次,"四海測驗"的意圖不限於研究北極高度、晷影長度和晝夜刻數等項數據在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同時也嘗試研究東西向的地方時差異。後者不僅體現於觀測提議的表述,更可在觀測地點的分布上得到印證。郭守敬等人對地方時的認識很可能受到了伊斯蘭天文學的影響。揭示出"四海測驗"的這一層意圖,可爲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提供新綫索。 

刍议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以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为例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在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蕴含各式各样的具有特色的社会文化发展轨迹。如何利用好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哪些改变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文章结合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郭守敬四丈高表测影再探究——兼论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革新

元朝郭守敬创制四丈高表和景符进行圭表测影,使测影精度大大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郭守敬定高表表高为四丈的原因,四丈高表本身是否提高了测影精度,以及郭守敬四丈高表测影的精度水平如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四丈高表的高度并非随意而定,表高定为四丈有其理由;此外,在都使用景符的情况下,相比于八尺表,四丈表并不会提高测影精度;最后,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我们推断郭守敬冬天的四丈高表测影误差在4毫米左右。此外,本文还梳理了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发展,指出郭守敬的四丈高表测影达到了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巅峰。 

千年运河 浸润古今——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

<正>京杭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连接五大水系,沟通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古代承担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职能,特别是通过漕运保障着首都的粮食供给,对于首都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大运河最初的功能定位虽然是运输,但运河的船载着文化、技术和人才资源,播撒到运河沿岸,无形中沟通南北,起到了文化交流传播作用。 

和孩子深入互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正>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这座博物馆隐藏在一个小山上,需要登上几十阶弯弯曲曲的台阶,才能看到入口。这时候博物馆与孩子的互动就开始了,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与这座博物馆擦肩而过了。不过不用担心,只要能看到郭守敬雕像,离博物馆的距离就不远啦。寻找郭守敬星因为郭守敬爷爷在天文和水利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所以有一颗小行星是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颗星叫作郭守敬星。除此以外,还有郭守敬专属邮票、郭守敬环形山、郭守敬纪念币等,而且在展览第一单元的天顶幕布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了郭守敬星在星空中的具体位置,父母可以带孩子找一找。 

郭守敬治水

<正>郭守敬,字若思,我国元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1231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县。1262年,郭守敬被推荐给忽必烈,被称为"习知水利,巧思绝人。"忽必烈在上都(多伦)召见他,郭守敬面陈水利六项建议,深为忽必烈所赏识,"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当即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 

郭守敬治理宁夏黄河段

<正>引黄灌区百废待兴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他对蒙古贵族们说:"司农非细事,朕深谕此。"于是即位之初,忽必烈就颁布了"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巩固元朝封建政权的紧迫任务。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措施: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劝农官和劝农机构;保护农业生产, 

学究天人的大科学家——郭守敬

<正>月球上有一座"郭守敬环形山",我国有一架"郭守敬望远镜",你知道郭守敬是何许人也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郭守敬的故事。笃学好思,崭露头角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机械制造学、水利工程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我国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LAMOST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国反射施密特式郭守敬望远镜

<正>中国赶超世界的大口径望远镜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专业天文望远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日渐增强,也陆续自主研制了一些1-2米级的望远镜,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王授琯院士、苏定强院士为首的科学家提出了"反射施密特式望远镜"方案。该方案瞄准国际天文届亟待解决的大口径与大视场的矛盾,希望开辟中国自主研制大口径望远镜的发展道路。后来,在崔向群院士带领下, 

科技之星郭守敬

<正>郭守敬是我国元朝最著名的科学家.他从事科学技术事业60多年,不仅在天文和水利工程领域成绩斐然,而且在地理、数学等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郭守敬出生于邢台县,他的祖父郭荣是位见识广博的学者.在祖父的影响下,郭守敬从小就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很感兴趣.郭守敬15岁那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法名子聪的和尚,他是祖父的至交,精通术数方面的学问.这天,子聪把一幅莲花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的拓片拿给郭荣看,兴致十足地说:"这是北宋的莲花漏,此物设计巧妙,计时准确,只是在战乱中失传. 

走进面向孩子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正>"冷门小馆"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孩子们热衷的打卡地。让我们跟随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参观游览方式,体会用心的博物馆教育是怎么做的吧!位于北京什刹海西海北岸的郭守敬纪念馆,曾经一度少有人识,年均参观人数不过3万,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冷门小馆"。2018年底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这座博物馆不仅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更是创新性地引入了社会化运营模式,由耳朵里的博物馆专业团队开展日常开放接待、教育活动、展览、宣传、志愿者组织等业务领域工作,成效显著。 

元初“四海測驗”地點與意圖辨證——兼及唐開元測影

元初由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是一次大規模的天文大地測量,具有重要意義。學界對此一事件基本史實的認定存在疑點,需要重加檢討。首先,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中目之以"先測得"的南海等六處地點之名稱含混而不確實,其數據則存在種種偏差和矛盾,當非實測,而是出自"四海測驗"實施之前用極粗疏的方法構擬的一種概略圖式,被齊履謙誤認作觀測數據。這一點通過參照唐代僧一行對"鐵勒之地"等處數據的構造,更易於理解。去僞存真,重新確定"四海測驗"實測地點可考者爲二十三處。其次,"四海測驗"的意圖不限於研究北極高度、晷影長度和晝夜刻數等項數據在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同時也嘗試研究東西向的地方時差異。後者不僅體現於觀測提議的表述,更可在觀測地點的分布上得到印證。郭守敬等人對地方時的認識很可能受到了伊斯蘭天文學的影響。揭示出"四海測驗"的這一層意圖,可爲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提供新綫索。 

刍议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以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为例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在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蕴含各式各样的具有特色的社会文化发展轨迹。如何利用好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哪些改变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文章结合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郭守敬四丈高表测影再探究——兼论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革新

元朝郭守敬创制四丈高表和景符进行圭表测影,使测影精度大大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郭守敬定高表表高为四丈的原因,四丈高表本身是否提高了测影精度,以及郭守敬四丈高表测影的精度水平如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四丈高表的高度并非随意而定,表高定为四丈有其理由;此外,在都使用景符的情况下,相比于八尺表,四丈表并不会提高测影精度;最后,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我们推断郭守敬冬天的四丈高表测影误差在4毫米左右。此外,本文还梳理了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发展,指出郭守敬的四丈高表测影达到了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巅峰。 

郭守敬:水脉整治与文脉奠基

<正>自元大都营建始,郭守敬开辟了此后延续七百多年的首都供水和排水途径。同时,他对河湖水系的规划整治也成为奠定城市文脉基本格局的空前壮举。水是灵动的音乐、生命的源泉,河湖水系犹如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周身血脉,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伴随着人地关系变迁而积淀起来的地域文化,集中展现为以河流、湖泊为地理象征的历史文脉。古都北京城址的定位和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白浮泉与郭守敬

<正>昌平境内有神山昌平州的东南有一座孤山,此山不高,70多米,名气不小。仅名称就有多个:龙泉山、龙山、神山,还称凤凰山、白浮山、神岭山。光绪《顺天府志》引《明一统志》:"考神岭山,即神山也。"不同的志书中有不同的叫法。龙泉山周围类似的山峰多,且相距不远,几个的名称也就笼而统之了。此山引人,是这里源源不断的泉水。水量大,且稳定。村子 

守正创新 敬天爱人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正>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位于素称"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河北省邢台市,创建于1993年。学校以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名字命名,以培养郭守敬的科学精神作为育人目标,将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特资源,引导孩子们从小"知守敬""学守敬"。学校基于"守正创新,敬天爱人"的办学思想,本着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历经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建起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的教职工 

游戏中,学生学起来乐起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正>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表明,游戏化教学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同时,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邢台市郭守敬小学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基于"守正创新敬天爱人"的办学理念,通过游戏化教学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探究、体验成功,取得可喜成效。何为"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与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合,孩子们在游戏 

科技助燃梦想 成就学生未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纪实

<正>如今,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邢台市郭守敬小学近年来将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融合,开发了实践操作、学科统整、人工智能三大科技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郭守敬自主创新思想及其科技成就探究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历史上出现了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工程学家以及数学家,而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郭守敬郭守敬在天文学领域、水利工程领域以及数学领域都具有较高的成就,其所发表的文章及理论对于我国天文学、水利工程学以及数学方面的研究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就郭守敬自主创新的思想及其科技成就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从天文学、水利工程学以及数学三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玲珑仪新考

关于元代郭守敬所制玲珑仪功能与结构的探讨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对明清浑仪记载与利玛窦手稿中所述南京鸡鸣山天文仪器两条线索的再考察,结合《玲珑仪铭》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的重新解读,承续前辈学者的相应研究观点,基本可以明确玲珑仪既不是浑仪,也不是现代所追认的天文演示仪器"假天仪"。结构上,玲珑仪的主体是一个按周天度数划分为细密网格状的球体,整体呈镂空"玲珑"之貌。功能上,玲珑仪亦仪亦象,但用于观测时与灵台上专门的观测仪器不同,用于演示时亦与假天仪有所区别。玲珑仪是郭守敬创制的新型仪器,其设计与制作继承了宋代仰观天文仪器的理念和汉唐天文演示仪器的测候验历传统,并很可能受到了欧洲-阿拉伯天文仪器的影响。 

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创新思想的当代借鉴

水利治理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重要的社会工程项目,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大坝,水利治理工作一直是中华民族所肩负的重任。水利治理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习知水利,巧思绝人"[1],在水利方面做出了很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创举,为当前社会和谐发展,人们自主创新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发。本文将针对郭守敬治水成就进行系列地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究出郭守敬在治水领域的自主创新思想对我们当代人的借鉴。 

《授时历》圭表影长数据测量地点考

元朝郭守敬为制定《授时历》,使用圭表测影推定冬至时刻。《元史·历志》载有1277至1280年间共98天的圭表影长数据,郭守敬用这些数据推定了1277至1279三年的冬至时刻。分析表明,影长数据可分成前后两组:后一组数据的观测地点与太史院司天台的位置吻合;前一组数据的观测地点比元太史院司天台所在位置地理纬度偏南2.5’左右(约3.4公里),根据历史地图考证推测其为金朝金中都司天台。因此郭守敬为制定《授时历》而做的圭表测影,是先后在金元两朝天文台进行的。 

元代的“天神” “水神”——郭守敬天文水利建奇功

<正>少先队员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位传奇人物,他生活在中国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他却"神通广大",能上天测日月星辰,能下地治渠河湖海。后人因敬仰他的神奇本事,将他誉为"天神""水神"。如今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他的祠堂、纪念馆、博物馆。他就是中国元代伟 

郭守敬勘测规划会通河线路及水源补给的科学史实辨析

元代会通河的开辟,基本打通了京杭运河全线,居功厥伟。以往中外学术界公认的关键勘测是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贡献。但元代会通河的运量尚不及当年漕运总量的十分之一,又难言成功。这一矛盾现象往往被无视或有意回避,成为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疑点。本文主要依据元代史料,对郭守敬至元十二年(1275年)进行的山东运河六条测线的勘测内容逐条进行分析,对会通河建设过程及其建成后的运输困境进行梳理,发现至元二十六年主持会通河建设的马之贞曾秉持宋金水道形势重新做过勘测并成为施工依据,而并没有采用郭守敬的勘测成果,因此元代会通河建设及其效用低下都与郭守敬的勘测工作无干。本文又凭借《水经注》记载的由汶水分流注入茂都淀的古河道,明代初年曾借助沙河分汶济运带来京杭运河的兴盛,以及郭守敬其他重要测绘成果的分析,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进一步证实了郭守敬勘测规划的杰出的科学创造力。 

郭守敬望远镜主镜装卸机械手的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我国自主独立研制的一台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其面朝下的反射式主镜由37块六角形子镜拼接而成。为装卸这些子镜专门设计了大型的自动机械装卸装置,该装置一共具有11个自由度,通过多级调整子镜单元在空中的位置和姿态,实现子镜单元的装卸。其液压系统通过一台随车起重机进行改造,通过改造液压管路和阀门,采用电液比例阀控制系统流量和流速,增加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反馈控制,实现大跨度、高精度的自动定位,在望远镜的维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郭守敬桥的设计与分析

结合郭守敬桥的设计,介绍桥梁型式的选取原则、布置形式、材料选择、设计工况,通过Midas软件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借鉴。 

郭守敬水利思想及其影响探析

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一生在水利事业上成绩斐然,他注重实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水利方案;强调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因旧谋新,对原有的工程既有保留又有发展;提倡考察,用科学事实进行水利设计,避免主观臆断。其思想启示我们:在发展水利事业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因法而治,遵循自然规律;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 

元代科学巨匠郭守敬的治水之路管窥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伟大的科学家,不论在天文、数学,还是水利、测绘以及仪器仪表制造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成就,其中治水之路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给子孙后代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文章对元代科学巨匠郭守敬的治水之路展开了讨论,了解郭守敬的治水经历,分析郭守敬治水的重要意义,汲取郭守敬的成功经验。 

郭守敬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与外宣研究

本文在介绍邢台郭守敬文化旅游和对外宣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邢台郭守敬文化品牌创建和对外宣传的新思路。 

简析郭守敬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郭守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结合郭守敬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刘秉忠、张文谦等人对郭守敬的影响分析郭守敬如何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分析郭守敬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可以从中学习前人治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郭守敬治水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在治水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在从事水利建设时,他从水利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因旧谋新,能够辩证地对待原有的条件,并且注重掌握具体数据,以正确认识水文地理条件为基础,而这些正是他治水思想的精华。他在治水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也离不开他躬行实践的行为和执着进取的精神。 

郭守敬圭表测影推算冬至时刻的模拟测量研究

元朝郭守敬首创用四丈高表和景符进行测影,以推算冬至时刻,所得到的冬至时刻具有很高的精度。本文通过模拟测量的方法,对郭守敬圭表测影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及其精度进行探究。利用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进行模拟测量,并以古法推定了2014年的冬至时刻,与郭守敬在至元年间(1277—1280)的测定相比较。对郭守敬测定的冬至时刻与模拟测量推算的冬至时刻进行分析,探讨郭守敬所推得的冬至时刻精准的原因以及"授时历议"中所载测影数据的取舍问题。 

从分布格局看郭守敬“南海”测点位置

经过对郭守敬四海测验中"南海"经度纬的推算,发现首批7个测点为三条南北走向的基线,第二批21个测点为四条南北、东西走向的经纬线,它们共同形成纵横网状分布格局。"南海"测点的位置处于网状格局南线与东线的交汇点,今黄岩岛附近。28个观测点的选点标准是以中部地区最为密集,兼顾东南西北四方边疆,思想宗旨上同时具有天文意义和宣示大国疆域的政治意义。元初的测量与航海技术比宋代有了长足进步,郭守敬等人完全可以登上黄岩岛或者在船上进行测量。 

基于郭守敬望远镜恒星光谱库研究大样本恒星的色球活动

<正>我们基于LAMOST望远镜DR3的巡天光谱数据研究晚型恒星的色球活动情况以及搜寻亚矮星。对于这些恒星光谱,我们通过研究光谱中Hα,Hβ,Hγ,Hδ,以及 

郭守敬——水利之学世师法

<正>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路邢台)今河北邢台人,著名的水利专家和天文学家。郭守敬21岁时就设计了家乡邢台的一项河道疏浚工程,被誉为"习知水利,巧思绝人"。1262年,担任中书左丞的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元廷,郭守敬向忽必烈面陈六项水利建议,包括修复燕京附近运河,开发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忽必烈对他十分赏识,当即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次年,加授"副河渠使"。 

少年郭守敬自制观天仪器

<正>郭守敬(12311316),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成就卓著,将中国古代,也将世界古代科学技术推向了一个最高峰,为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他那度越千古的科学成就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少年儿童永攀科学高峰。太空中有一颗小行星,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是用"郭守 

郭守敬制莲花漏

<正>当今世界提起钟表,大家一定会想到钟表王国瑞士,而在古代,中国曾涌现出无数能工巧匠制作过各种各样的计时装置。少年郭守敬因曾经制做过滴水计时的仪器莲花漏而被时人称为少年"钟表匠"。十五、六岁时的郭守敬爱书如命,经常四处搜集古籍经典拿回来细研慢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张莲花漏的石拓图。郭守敬好像 

观天治水功垂千秋——纪念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逝世700周年

中国历史上元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超越了汉唐,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郭守敬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本文简介、评述了郭守敬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郭守敬:世界“测验”南海第一人

<正>郭守敬,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刘秉忠对郭守敬的影响探析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测绘、建筑等诸多方面成绩卓著,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守敬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此辉煌的科技伟业,与他的恩师刘秉忠,这位大元帝国设计者,元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浅谈校外社会实践资源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社会实践资源为例

社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对青少年而言,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激励青少年主动探索、参与实践为特征,强调培养青少年的主动精神和个体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及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应发挥好博物馆自身功能,利用博物馆的所有资源开展好社会教育与服务,所采用的形式与内容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群众),通过新鲜、创新等元素体现博物馆作为实践基地的特点,体现当今博物馆文化风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青少年(公众)的需求,提升青少年(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对博物馆产生兴趣爱好,促使博物馆(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并推动博物馆(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实践资源乃至博物馆(校外教育机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展陈综述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西海北岸,1988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纪念馆于2008年完成增加展厅、重新布展、景观改造后重新开放。作为首都市内集纪念先贤、普及知识、游览观光功能合一的文化场所,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以丰富的展陈内容、先进的展示手段、优美的景观环境接待公众来馆学习参观,在弘扬爱国主义、提倡创新精神、传播科学文化、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自身作用。 

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浅见——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为例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国家惠及民生的一项文化政策,也体现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郭守敬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的实际工作,试从展陈设计、整体环境、讲解宣传三个方面浅谈免费博物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与工作思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首都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为青少年搭建社会教育实践平台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作为市科普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以来注重社会教育阵地的宣传,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作用。利用固有资源,发掘纪念馆文化内涵,推崇开馆宗旨——"纪念科学巨星弘扬民族创新",把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创新与独特的理念,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搭建长期有效的社会教育实践平台。经过几年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纪念馆与大、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使青少年们在活动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意识和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塑造优秀的个人性格、养成适应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并坚定自己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义务与责任。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为青少年搭建社会教育实践平台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作为市科普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以来注重社会教育阵地的宣传,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作用。利用固有资源,发掘纪念馆文化内涵,推崇开馆宗旨——"纪念科学巨星弘扬民族创新",把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创新与独特的理念,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搭建长期有效的社会教育实践平台。经过几年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纪念馆与大、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使青少年们在活动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意识和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塑造优秀的个人性格、养成适应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并坚定自己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义务与责任。 

试论郭守敬的“南海测验”

元初郭守敬仿唐僧一行举行大规模"四海测验",其早期工作给出6个地点的北极出地高度、夏至晷影长度和昼夜漏刻,实际上是一份地理纬度间隔10度的晷漏数据插值表.6个地点分布在南北两条基线上,一条以地中"岳台"为基点指向"南海",另一条以蒙古旧都"和林"为基点指向"北海".前后期所有27个测影所大致分布在几条著名子午线和五度间隔纬线上.结合"岳台子午线"的经向位置和"北极出地一十五度"的纬向位置,可以锁定南海观测点在东经115°,北纬15°附近,再依据南海岛礁的出露情况可以唯一确定郭守敬的"南海测验"地点就在黄岩岛. 

运河功臣郭守敬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科学家,在水利方面,通过对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的规划设计,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此外,郭守敬还设计并亲自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使漕粮可以直运京城。 

赵友钦小孔成像研究来源初考

对于元朝道人赵友钦所著《革象新书》中的"小罅光景"篇,前人已做了大量讨论。然而,之前的学者未能注意到,赵氏的小孔成像研究以解释日食观测中的特殊现象为目的,类似的研究在元朝之前的中国古代光学中没有先例,却是古希腊以降西方光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文章列举了有关文献,说明赵友钦的问题和方法,和13世纪之后的西欧学者一样,受到了阿拉伯光学的影响。进一步的考证表明,郭守敬并不是赵友钦和伊斯兰科学之间的中介,赵友钦所研究的小孔成像难题最有可能由邱处机从西域带回。 

心系苍穹——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守敬望远镜观测运行部主任施建荣

<正>"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几千年来,浩渺星空的波澜壮阔和宇宙的神秘莫测一直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寻与探索。在满天星斗的吸引下,一群爱"刨根究底"的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尽自己所能去探究银河存在的根本、恒星运行的规则、宇宙产生的源头。他们所从事的,正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科研事业。"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仰望星空"的人是一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是一群迷恋星空的人,他们就像那夜空中璀 

科技创新开奇葩——邢台市郭守敬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掠影

<正>邢台市郭守敬小学秉承科学家郭守敬的创新精神,把科技教育与教学相融合,积极探索科技特色教育的新路子,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燕赵科学巨匠之郭守敬

<正>郭守敬,字若思,河北省邢台人(公元1231年1316年),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他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等十几种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 

科学家郭守敬

<正>11292年,一天,大都(北京)城郊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这是修筑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开工的日子。按照元世祖忽必烈的命令,丞相以下的官吏都来到施工现场,亲自拿着畚箕、铁锹,以示倡导。2太史令兼都水监郭守敬,年逾六旬,亲自率领几万军民挖河筑堤,修建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3郭守敬,字若思,公元1231年出生于顺德邢台(河北邢台)。祖父郭荣学识渊博,是一位精通数学和水利的学者,他对少年时代的郭守敬影响很大。 

敲开科技创新之门——邢台市郭守敬小学科技社团活动掠影

<正>"快看,飞机飞起来了!"在邢台市桥西区第二届航模大赛上,郭守敬小学代表队的郁润东正在参加"手掷飞机"比赛。他屏住呼吸,调整角度和力量,迅速将飞机掷出。飞机平稳、悠闲地在半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安全着陆。15.6米!全场惊呼。郁润东最终以22米的总成绩获得了一枚银牌,郭守敬小学最终取得了1金、2银、7铜的好成绩。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基于郭守敬望远镜恒星光谱库研究大样本晚型恒星的色球活动(英文)

<正>We present chromospheric activity of late-type stars based on the stellar spectrum survey of 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LAMOST,also called Guo Shou Jing telescope).Using the chromospheric active indicator of the H alpha line,we have found 6391active stars from 99741 M samples.Then,we also revised the fraction of active stars as a function of 

献身科学 造福百姓——郭守敬

<正>一、勤奋好学与治理家乡水患1231年,郭守敬出生在邢州西北三十里的地方的郭村。郭守敬从小是跟祖父郭荣生长大的。郭守敬的祖父郭荣,号鸳水翁,是一位精通四书五经的儒者,并兼通天文、历法、数学与水利之学。郭守敬自幼聪颖好学,虚心求教,深受祖父的熏陶与教诲,渐得其传。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郭守敬纪念馆

<正>郭守敬(1231-1361),字若思,中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在天文、水利、数学、测绘及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成就卓著,有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世界水平,科技成就饮誉中外。数百年来,人们采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纪念。郭守敬的故乡——邢台,为其塑造铜像并建立纪念馆。郭守敬纪念馆坐落在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内,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有郭守敬铜像、观星台、天 

郭守敬

<正>1279年3月27日,元世祖忽必烈曾派卓越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奔赴南海,进行天文观测。就当时来说,郭守敬抵南海测量晷影自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紧迫。郭守敬自3月27日奉敕之日起,即日启行,赶赴南海,并且要争取在夏至之前抵达南海,前后只有22天时间。 

古代科学巨匠——郭守敬

<正>黄岩岛,是我国广袤的南海领土边缘一处平日里鲜受关注的环形礁盘。但是近日,它却成为中菲之间海上对峙和外交风波的主角。毋庸置疑,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而最有力的证据,当属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的"四海测验"……郭守敬与"四海测验"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我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1279年,郭守敬上书忽必烈,建议在全国建立天文观测站进行长期观测。忽必烈听后十分赞赏,立即派十四名监侯官,分几路出发,在"东至高丽(今朝 

郭守敬仪器制造及教育意义探析

<正>作为郭守敬诞生地邢台市的中学教师,我们为郭守敬感到骄傲。同时我们也感到发掘郭守敬的事迹与成就的教育意义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利用郭守敬纪念馆等资源,开展了对郭守敬事迹与成就教育意义的研究。 

郭守敬天文仪器中小孔成像原理运用探析

<正>郭守敬,中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科技成就涉及天文、数学、水利、仪器仪表制造、物理、规划设计、测绘等诸多方面和领域,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科技史界誉为"科学巨星"、"科技泰斗"。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学组织将太空中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将月球背 

纪念郭守敬书画联展:诞辰780周年恩 泽绵延数百年

<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的身份和头衔称得上丰富多彩;郭守敬环形山、郭守敬行星、郭守敬望远镜,他的名字是这样如雷贯耳,广为传播。2011年9月24日上午,"观天治水、恩泽百世——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书画联展"在北京天文馆隆重开幕。这次书画联展分别于9月24日至10月10日在北京 

中国郭守敬简仪引领近代天文观察仪器丹麦赤道经纬仪测量众多天体精确位置——2011年12月新邮介绍

<正>12月10日《古代天文仪器》(与丹麦联合发行)自古以来,人类对神秘的天空充满着好奇,中国、丹麦古代天文学家为此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精巧的天文仪器,对天空进行观察、测量、探索和研究。西汉,浑仪用作确定天体精确位置的仪器,由几个互相可以活动的圆环组成,转动各圆环,使窥管(中间一根管子)对准要观测的天体,这时各圆环上的刻度就分别显示该天体所在的方位、角度等数据。随着观 

郭守敬:我国古代科技巨星

<正>郭守敬(1231-1316年)——我国古代科技的旷世奇才,和祖冲之等人被称为我国古代卓有成就的科技大家。在他一生的科技成就中,有二十几项遥遥领先当时世界水平,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郭守敬的《授时历》和朝鲜的《七政算内篇》

《授时历》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并且成为明朝《大统历》和朝鲜《七政算内篇》成书的基础。《七政算内篇》是朝鲜世宗时代(1418—1450年)取得的重要天文业绩之一,以《回回历》为基础,与《七政算外篇》一同于1444年编纂成书。《七政算内篇》的历元、天文常数和计算法等基本体系参照《授时历》,应数值则参照了《大统历》的辛巳应数。且把四余添加在推步的项目中,在计算日月食时使用的常数值则参考了元统1384年编纂的《大统历法通轨》,《七政算内篇》汲取了《授时历》和《大统历》的优点。 

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试观测数据新发现的贫金属星候选体

贫金属星因其内在蕴涵着银河系早期化学元素形成和演化等信息,所以他们对银河系及宇宙早期形成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贫金属星的搜寻与研究已成为天文学的一大国际研究热点。随着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试运行的开展及数据的积累,我国已具备自主开展此领域研究工作的有力观测设备及数据资源。通过采用有效的的测量方法,对郭守敬望远镜试观期获得的低分辨率(R≈2 000)恒星光谱数据进行恒星大气物理参数测量,新发现了8颗[Fe/H]<-1.00 dex的贫金属星候选体,其中1颗[Fe/H]=-2.73dex属于很贫的贫金属星(VMP)。工作首次显示并证明了郭守敬望远镜能够有效地开展银河系内搜寻大量贫金属星的工作。 

众说纷纭玲珑仪

玲珑仪是元代文学家郭守敬为测定《授时历》所需基本天文数据而研制并使用的一台仪器.因为没有实物遗存传世,相关记录又比较少,中外学者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主张是传统浑仪的浑仪说,和主张是用于表演的假天仪说两种.近些年持假天仪说者众,且有制造商按假天仪说复制"玲珑仪".本文质疑玲珑仪是传统浑仪或假天仪,认为它是郭守敬制造的一台创新天文仪器. 

郭守敬与北京水利

<正>郭守敬是13世纪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水利学家,他一生在水利、天文、仪器仪表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为世人传颂。他于1276年编写的《授时历》,领先欧洲400年;他在北京从事水利建设的40年,奠定了今天北京城市水利发展的格局。 

郭守敬治水

<正>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初邢州人(今河北邢台人)。他是我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贡献很大。少年时从祖父郭荣研习天文、算学、水利,后从刘秉忠学 

别具一格的科普设施——郭守敬纪念馆

<正>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享年86岁。他是我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成就卓著,有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当时世界水平,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元代重臣刘秉忠事迹考释两则

元初重臣刘秉忠祖籍为瑞州。元代两个同名行政建制和江西地方志的错误引入造成刘秉忠祖籍江西的错误认识。刘秉恕墓志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解释。以刘秉忠为首"紫金山五杰"的学习时间一直缺乏信服的考证,刘秉忠《庚戌再还邢台》一诗为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提供契机。这一时期,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一起从学于刘秉忠。 

郭守敬力促中国史上罕见大观测,最远达北极圈内

<正>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十五六岁时就表现出了对科学研究的潜质。那时,他得到一幅"莲花漏图"(莲花漏是一种计时器,由北宋科学家燕肃在古代漏壶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图上画的器具由好几部分结成。上面有几个漏水的水壶,壶内水面高度要保持不变,往下漏水的速度保持均匀。这样,漏水量就能显示出时间变化。 

郭守敬和老北京

郭守敬是元代的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他的成就咱可是天天享用,比如说他编制了古代最精确、用的最久的历法《授时历》;精确测出了黄赤交角和回归年长度;改进了建国门古观象台上的那些仪器;通惠河和白浮渠的修建等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还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本期名人故居栏目就带您探访位于积水潭附近的郭守敬故居。 

郭守敬和积水潭

<正>提起积水潭,莫说是外地的游客,就是北京人甚至住在积水潭附近的人,知道积水潭历史的恐怕也很少。所以非但外地的旅游者不来涉 

纪念科学巨星 弘扬民族创新——记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小传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今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的科学家,毕生从事天文、水利、测量、历法、算学等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郭守敬自幼勤奋好学,入仕后,曾历任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都水少监、都水监、工部郎中、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等职。他推行治水,在大都(今北京)开凿通惠河,完成京杭运河最后贯通;又测天制历,并取得了十多项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邢台: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

<正>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郭村)人。元代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水利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有口皆碑,他大半生在 

千年运河 浸润古今——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

<正>京杭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连接五大水系,沟通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古代承担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职能,特别是通过漕运保障着首都的粮食供给,对于首都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大运河最初的功能定位虽然是运输,但运河的船载着文化、技术和人才资源,播撒到运河沿岸,无形中沟通南北,起到了文化交流传播作用。 

明代通惠河郎中建置初探

通惠河是元明清三代京通漕运的咽喉要道和大运河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七年,伴随通惠河再次疏浚通漕,朝廷专设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一员,负责督理通惠河并兼管通州至天津之间运河河道,沿河闸坝、堤岸、水道之修治,州县卫所管河官吏人夫之提调,河工经费之征解,通州仓及砖木等厂之修缮,均是其职责范围。通惠河郎中的专设,标志着明代通惠河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京杭大运河分段管理模式的最终完成,是维持明后期至清前期京通至天津间漕运畅通的关键性制度保障。 

元大都漕运问题新探

元代漕运制度至关重要。元太宗时期,燕京漕运继承了金代漕运制度,采用按依限次之法将漕粮运至通州;然后,利用利用金代旧漕河运至元大都。旧漕运河应在朝阳门、呼家楼、白家楼至通州城北一线,与坝河并不是一条河。元世祖时期,实行漕粮海运,在大都地区创立接运制度,设置接运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漕粮运输。最初利用坝河转运至大都,随后开凿通惠河进行转运,皆是创举,提升了漕运效率。 

明代通惠河河政管理体制研究

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是漕粮进京的水路要道。元世祖先后开凿坝河与通惠河,江南漕粮得以直达大都城内积水潭码头。元代通惠河的开凿标志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元代对通惠河等大都河道的管理十分重视,设置了各级管理机构,中央设有都水监,下设大都河道提举司,专管大都水利,其下又设有“通惠河道所”,专管通惠河的修治。元末明初,通惠河失修湮废,永乐至正德百余年间曾对其进行过多次修治,其中有小规模的疏浚河道、修理闸座,也有成化十二年与正德二年的短暂疏通,但最终均未能取得完全成功。这一时期,河漕衙门如漕运总兵官、漕运总督、总河以及户、工二部,均一定程度上参与通惠河管理。此外,巡仓御史与通州坐粮厅员外郎也获准参与其中。成化、弘治年间曾专设通州郎中,但其职责主要还是通州至德州之间的河道,通惠河为其“兼管”范围。通惠河上庆丰闸等闸坝由工部都水分司外差主事管理,通州修仓、砖木厂等事则由工部营缮分司外差主事管理。嘉靖七年,在巡仓御史吴仲等人主持下重修疏通了通惠河,并添设通惠河郎中一员专管,除疏浚河道、修护闸坝等主要职责外,修护通州仓厫、管理通州砖木厂、抽分厂、整饬漕河风纪以及部分税收事务等也逐渐归并于通惠河郎中... 

元代北京通惠河的开凿

<正>古时北京运河水系四通八达,通惠河、护城河、什刹海、积水潭、昆明湖,水水相连,路路相通。修建于元朝的北京通惠河,向我们展现了七百多年前北京漕运的繁荣,水运的发达。让我们从以水寻史,以水观城的视角来了解北京这座与水密不可分的城市。 

北京通惠河底泥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溯源

为研究北京通惠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选取10个采样点对通惠河底泥重金属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来源。Hg、Zn、Cu、Cd、Cr、Pb、Ni含量均超过北京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其中Hg超标最严重;重金属变异系数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底泥的影响,其中Hg、Cd、As变异系数较大,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Ni、Cr变异系数较小,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研究河段采样点S4、S7以及Hg的地积累指数、生物毒性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通惠河底泥重金属主要来自交通运输。 

城市空间视野下北京通惠河水系历史社会连通性研究

文化线路等概念的发展和当前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均强调对运河遗产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认知。以基于河流空间特征的社会连通性概念为研究框架,通过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解析通惠河纵向、横向及河道断面3个维度与元明清北京城市空间的多维度关联,聚焦运河对不同城市环境的连通方式及具体影响,揭示城市空间视野下运河社会连通关系的主要特征,以期为运河遗产及其城市环境的关联构建、整体认知和相关规划提供依据。 

20世纪以来通惠河史研究综述

<正>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是漕粮进京的水路要道。元代通惠河以北京西山白浮泉为起点,经瓮山泊人大都城汇于积水潭,再出城东流向通州;明清时期的通惠河则以北京城东便门外大通桥为起点,又称“大通河”。通惠河的开凿标志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元明清三代对通惠河极为重视,多次修浚以保持或恢复其畅通。本文拟对20世纪以来的通惠河史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今后的通惠河研究提供参考,亦可为当前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通惠河畔的七叶树

<正>位于北京的通惠河是元代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在通惠河畔朝阳区高碑店菩提园内,有一株300多年的七叶树,树高约10.2米,胸径约0.78米。古树是通惠河畔的一道别致风景,也是半壁店村的标志之一。七叶树所在的半壁店村,在打造通惠河文创文旅科技产业带的发展战略下,注重挖掘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流生态环境,通惠河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便是重要成果之一。产业园区内现有绿植127种、42万余株。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位于菩提园内的七叶树。 

绿色生态导向的城市中心滨水区复兴策略与规划应对——以北京南磨房通惠河滨水地区为例

<正>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于"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意义重大1,城市更新也是规划由增量向存量转型的必由之路2。当前,北京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也已全面进入"存量"与"减量"时代,城市更新开始唱"主角",尤其是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引下,以街道乡镇责任规划师、 

北京通惠河:京杭大运河风貌引导研究

<正>当前,大运河作为我国的一大重要工程,已被国际广泛关注和认可,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只是一项工程,还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内,我国工程技术、文化风俗、社会结构、城市格局等的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如何统筹风貌的古今转移和要素表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的现存通惠河通州段及通惠河北京旧城段(玉河故道及澄清上、下闸遗址和什刹海, 

山形水系说运河:北京通惠河

<正>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两条狭长的人工建造的工程,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一条是万里长城,一条是中国大运河,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横一纵在北京相聚。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北京这个世界文化名城增添了更为浓郁的人文色彩,使生态环境得到提升。北京是大运河的最北端点,曾经大运河千帆竞发的终点就是北京,也可以说大运河就是从这里向南延伸。 

基于行为体验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营造——以北京通惠河为例

<正>引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城市发展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指导思想。2017年住建部"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功能、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任务目标,具体包括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公共空间环境等。在此背景 

北京通惠河沿线有望建设自行车专用路

<正>继2019年回天地区自行车专用道建成投入使用后,北京有望迎来第二条自行车专用道。2020年2月17日上午,《2020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公布,《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北京交通部门将研究在通惠河沿线建设自行车专用路。《行动计划》提出,在公路建设方面,不少市民期盼已久的城市主干路都将在2020年建设完成,包括林萃路、化工路、 

通惠河道淤积特性及防洪影响分析

城市河道行洪过程中,河道淤积容易造成水流局部迂回不畅,进一步加剧河床的淤积,影响上下游河道行洪。为定量研究河道淤积对河道防洪的影响,本次以通惠河为例,分析城市河道的淤积特性,并通过数值模型方法量化河道淤积对防洪的影响,提出基于河道防洪安全的清淤阈值,为制定相关河道的清淤计划提供了参考。 

试论北京海淀巴沟地名与元代通惠河上游河段堤防工程的关系

巴沟是北京海淀区的一个重要地名,其得名来源于元代通惠河堤防的笆口工程建筑。本文对海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分析了长河与元代通惠河的关系,重点探讨了元代通惠河上笆口工程,进而分析了元代瓮山泊以下通惠河河堤,对笆口村长河附近的笆口工程位置进行了推测。 

北京通惠河隧道明沟施工导流工程技术

人工导流是明挖法穿河隧道工程的辅助工程,可以为隧道工程创造无水的施工环境。本文分析了通惠河隧道明沟施工导流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对相关设施的参数进行了核算。 

庙堂与河工:嘉靖七年运河之议探微

嘉靖七年,通惠河修浚与新河改道同时倡议、兴工,引发朝野广泛争论。结果前者"浚方四月,费才七千(两)"即克功成,而后者在完成工程量大半的情况下却被强令中止。此运河工程史上同归殊途的两段公案,命运迥异,发人深省。时任内阁首辅杨一清全面参与了"两河"工程之政治决策,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存世文集中收录的奏疏、密疏等一手资料,对于重新审视两河工程的高层决策细节具有相当价值。 

北京通惠河通航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通惠河是连接首都与通州行政副中心的水上重要通道,通惠河的通航对于改善沿岸生态环境、打造京通运河旅游带和发挥北京综合交通运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日使通惠河恢复通航功能,分析目前制约通航的因素,从规划、投入、管理、体制四方面入手,提出推动通惠河早日复航的建议。 

地面沉降对通惠河的影响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至今,北京平原区发生了大面积沉降,地面沉降不仅威胁到重要水利设施的安全,对日常水文管理、河道管理运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通惠河具体的沉降变化,分析防洪、水环境、通航和水文资料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通惠河沿儿——城市翻修系列设计课程教学报告(33)之北京滨河设计导则及建筑设计

<正>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清华大学课程名称: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课程编号:40020960课程时间:2018年春季学期12周课程题目:河沿儿指导教师:朱文一课程助教:卞一之选课学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4年级学生冉展刘艳雯陈德辰李健行徐佳慧江昊懋赵恩良母卓尔郝奇闫芷宁杨荣湉 "河沿儿"是老北京对滨河空间的称谓。题目"河沿儿"的意思是与其相关的滨水设计导则及其建筑设计应该体现北京独特的地域文 

多学科联动之采风生态教学——以“再访通惠河源头白浮泉”为例

<正>一、活动开发背景1.多学科联动之采风生态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忧患意识、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课程。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重任的,应成为培养公民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付晓洁校长引领全校师生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地生根,学校也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历史组立足国家课程,依托地方资源,以大运河为重点,以 

行走千里运河路——“通惠河采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正>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牵手中国南北两个最著名的城市。纵横南北,流淌千里的京杭大运河,融入中华几千年文明,见证中国发展的兴衰历史,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正式开始,地处通惠河岸边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原建院附中)历史组教师开始了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保护通惠河生态环境,支持京杭大运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市通惠河水环境治理为例

针对城市水体因过量纳污,导致现今城市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弱,容易造成缺氧和富营养化,最终形成城市黑臭的问题。采用超饱和溶氧—超强磁化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治理,选取北京市通惠河进行消除黑臭治理,通过人工复氧技术,实现了河道黑臭水体的消除, 

大运河北京段(元)通惠河与白浮“源”的认知

文章通过对于史实的探究,进一步明确了(元)通惠河的定义和作为线性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主线的历史依据,明确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及引水工程曾经横贯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这一史实,通过对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变迁研究对白浮泉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源"点提供理论支持,力图提升白浮"源"的公共认知,避免北"起"点的争论,在后申遗时代北京的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我国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该探究使大运河文化带沿(元)通惠河贯穿京城后与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在北京西北郊昌平交汇,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复兴建设有重要意义。 

明代中前期京通地区漕运脚费初探

明代中前期,在漕运、赋役、财政等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下,明政府建立起京通地区的漕运秩序。经过成化到嘉靖几个不同阶段的经营与调整,京通二仓并立体制基本形成,在国家与京通人群的利益博弈中,通惠河最终恢复通航。在这动态的过程中,仓储、河漕、人群等几条脉络的交互作用,以漕运脚费的争端为集中表现;同时,脚费也是明政府推行漕运秩序化措施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考察脚费在此过程中的调适作用,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漕运制度的运行。 

“城市翻修”系列设计课程教学报告(32):北京通惠河滨水空间更新设计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5年秋季学期研究生一年级设计专题(一)课程"北京通惠河滨水空间更新设计",内容包括整体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空间更新和激活设计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学生作业点评、教学启示等。 

公园古树综合复壮技术—以北京通惠河庆丰公园国槐、丝绵木古树复壮为例

全文说明了北京通惠河庆丰公园国槐、丝绵木3株古树生长现状,分析了导致3株古树衰弱的原因,结合立地环境及其生长状况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等综合复壮技术措施,使公园古树得到有效复壮,促进了古树的生长,保护了古树,使其能够继续发挥应有的价值。 

通惠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探讨

针对汛期溢流污水污染、水体流动性差、水景观差等城市河道通病,结合通惠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求探索一种新的解决办法,还原一条流动的、清澈的、充满生机的河。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污水调蓄深隧、旁侧蓄污廊道,利用湿地湖泊滞蓄雨水、污水等。 

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园林载体——浅谈通惠河庆丰公园东园景观设计

通过通惠河这条由八百年前的漕运河道,到近代的城市排洪河,再到现在的文化景观河的变化过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公园设计中在尊重市民意愿、尊重场地的历史的基础上,以现代时尚的空间构成为骨架,以通惠河文化作为灵魂,充分发掘运河文化,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功能与生态的共生。通过景观设计,赋予这一地区新生与活力。 

通惠河(通州段)水环境状况及其生态护岸技术研究与分析

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河流的功能对城市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城市对区域内河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治,但受传统治理观念的禁锢和治理技术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道生态化整治的成效。在保证防洪功能的前提下,以城市景观功能为主,充分利用生态护岸改善水体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经验,以北京市通惠河通州段为例,从该段河流的工程地质情况、水生态环境、河道岸基环境等方面着手,具体分析该河道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河道现状情况提出综合治理方案,并采用HEC-RAS软件,构建其河道三维模型,分析其河道水力特性与河坡特性,对其生态护岸方案选择进行了具体研究。本次研究基于水利分析,着重分析护岸与河流流速及剪切力的关系,并提出合理可行的生态护岸方案,以期为国内城市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通惠河的修浚及争议——兼论明代朝廷决策中的利益权衡

通惠河是元代修建用于连接张家湾与大都的漕运通道,在明永乐重建北京城后,因水源问题遭到废弃,从通州到北京的漕粮不得不改用陆路运送。鉴于陆路运输存在诸多弊端,朝廷中屡有疏浚通惠河的呼声和行动,但直到嘉靖初年,通惠河才得以彻底疏通并维持长期运行。围绕通惠河疏浚争议的背后牵涉到朝廷内部以及朝廷与地方势力的角逐,这种类型的角力使得古代中国的公共工程的成本和效益并不是按照最优化的方向进行配置,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利益博弈的影响。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对改善通惠河水质净化贡献分析

<正>北京东南郊的通惠河,是元朝时期挖掘的一条人工河道,上世纪中叶起,原北京市四城区和东郊化工路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其中,使其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污水河,整个流域也蒙受了巨大的污染.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政府投资建成了日处理量100万吨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将污水通过通惠河南、北两岸的污 

奸豪阻挠抑或技术障碍——明代修复通惠河的曲折过程

<正>一、引言连接通州与北京城的通惠河,是在金代闸河的基础上,由元代著名水利家郭守敬设计并主持施工,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凿成功。河道全长164里余,"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在保证大都物资供应方面,通惠河发挥了重要作用,"船既通行,公私两便。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千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元世祖忽必烈自上都返回大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遂赐名日"通惠"。() 

北运河水系通惠河干流水质监测与评价

沿通惠河干流自上而下选取11个水样监测点,在1年内每月1次测定其CODCr、NO3--N、NH4+-N和TP等水质参数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惠河干流水质在丰水期稍好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所有时期的上段河段水质均略好于下段河段,但在整个监测期内均为劣于Ⅴ类水质,未能达到其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类别要求,对通惠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四川省眉山市通惠河照明

<正>项目地点:四川省眉山市设计单位:深圳市名家汇城市照明科技公司成都分公司主要完成人:李忠文代剑波谢灵巧1、项目介绍眉山市通惠河夜景照明工程是眉山市通惠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配套工程。通惠河全长7公里,她贯穿眉山市整个新老城区。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成都一乐山黄金通道中段。眉山市古称眉州,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宋大诗人陆游赞誉"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四川省眉山市通惠河照明

<正>1、项目介绍眉山市通惠河夜景照明工程是眉山市通惠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配套工程。通惠河全长7公里,她贯穿眉山市整个新老城区。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成都—乐山黄金通道中段。眉山市古称眉州,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宋大诗人陆游赞誉"孕奇蓄秀当此地, 

北京市区通惠河水系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有效控制水体重金属污染,使水质大幅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北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具有毒性大、不易被代谢、易被生物富集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以痕量或超痕量状态存在,因此,建立富集倍数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并且操作简便的分析方法,不但为环境污染评价和防治奠定基础,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以测定北京市城区的主要水系——通惠河水系中重金属含量为出发点,比较三种富集方法,选取较优的浊点萃取富集方法对水样进行预富集,结合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通惠河水系中重金属铅、镉、铜和镍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这四种重金属的分布趋势。首先,比较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浊点萃取法三种分离富集方法对水样中铅的富集效果,选取了操作简便、水样用量少和富集倍数大的浊点萃取法作为本研究对重金属的分离富集方法。然后,采用以1-(2-吡... 

叠加与融合——通惠河庆丰公园景观设计

要创造出真正符合时代的现代景观,应该立足场地的自然条件、文化渊源,创造有地域特色有生命的园林。现代的设计手段和思路,与富有文化内涵创意的巧妙结合,赋予了景观独特的生命力。通惠河庆丰公园的设计,融合了城市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同时又唤起了人们对数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古河道悠久历史的记忆,他这一地区重获新生,又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吸引人关注的地方。 

通惠河某段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与评价

选取了通惠河高碑店-双会桥段的5个断面进行取样,对底泥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Zn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u以具有活性潜力的铁锰氧化物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2种形态为主;Cd的可交换态占其总量的比例较高,而其残渣态含量极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级别为Zn>Cu>Cd>Pb。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的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潜在污染效应关系为Cd>Cu>Zn>Pb,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致排序为Cd>Cu>Pb>Zn。 

叠加与融合——通惠河庆丰公园景观设计

要创造出真正符合时代的现代景观,必须立足场地的自然条件、文化渊源,创造有地域特色有生命的园林。现代的设计手段和思路,与富有文化内涵创意的巧妙结合,赋予了景观独特的生命力。通惠河庆丰公园的设计,融合了城市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同时又唤起了人们对数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古河道悠久历史的记忆,使这一地区重获新生,又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引人关注的地方。 

通惠河庆丰公园

<正>通惠河庆丰公园,位于通惠河的西段,东三环国贸桥的两侧,与北京商务区CBD隔河相望,全长约1700m,宽70-260m不等。改造前这里发展非常滞后,环境脏乱,河道为深槽式河床结构,全无景观可言。 

通惠河下段水环境问题分析

通过对通惠河下段水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结合通惠河的河道功能及水环境要求,思考水污染治理的对策,提出污水截流、漂浮物打捞及实施通惠河生态河道建设的治理思路。 

从嘉靖《通惠河志》、《通州志略》看明朝的漕运及相关争议

本文根据嘉靖《通惠河志》(作者吴仲)、《通州志略》(作者杨行中)对明朝中前期的漕运情况作了初步考察,并对围绕在通州设仓储蓄漕粮安危的争论作了辨析。首先介绍了两志书的异同点,并基于二书对明中前期的漕运情况作了介绍,具体包括物的方面:漕渠、闸坝、仓厂、公署,人的方面:设官(部院建制)、置役(夫役),组织管理:经理、关支、修河经用,经济效果:粮额(运粮)等四个方面。最后,对吴仲所持通州设仓储粮威胁京城安全的观点及杨行中的反驳进行了疏理,并作了简要评论。 

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京杭运河北端通惠河

通惠河是元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北端的漕运河道,但列入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京杭运河项目中并未包括通惠河。为了在正式申报时弥补这一缺憾,笔者于2007年底对通惠河的历史地理与遗产资源做了文献梳理、社会调研与实地勘察,结果显示:通惠河的运河遗产资源价值较高,但运河遗产资源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原住居民对运河遗产资源的认知程度不高,运河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不够。有鉴于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通惠河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重点保护符合申遗标准的遗产资源;综合整治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环境;传承发扬运河历史文脉与非物质遗产。 

通惠河通州段护坡跌水复氧试验研究

以北京通惠河通州城市段为例,在长20m、宽6.5m的六角混凝土砖护坡人工跌水试验,平均净增溶解氧3.62 mg/L。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护坡形式跌水复氧能力:台阶种植水生植物护坡>混凝土板种植匍匐水生植物护坡>生态板护坡>建筑砖块梅花状布置护坡>六角混凝土砖护坡,平均净增溶解氧4.25 mg/L。与其他河道曝气方法比较,护坡跌水复氧具有因地制宜、投资省、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而且还具有重建河滨带生态系统的意义。 

谈吴仲重修通惠河对通州繁荣发展的历史意义

介绍通州段北运河的历史发展进程,明代官员吴仲重修通惠河,疏浚通州北运河,修建石坝码头、验粮楼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史实。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通州北运河漕运的快速发展,并推动通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繁荣鼎盛。 

清代通惠河物质景观的演变初探

清朝定都北京,通惠河的开通解决了江南漕粮北运的问题,满足京城人们生活的需要。清代通惠河的开凿是在元代通惠河的基础上进行的,历经元、明两个时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物质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从统治者对通惠河实施治理政策的角度研究通惠河物质景观的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对研究京杭运河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惠河桥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

顶推施工方法因所需的设备少、占用场地小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以顶推法施工的通惠河桥为例对钢箱梁桥顶推的场地布置、顶推施工及其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同类型的钢箱梁桥的顶推施工提供参考。 

通惠河桥异形曲线箱梁设计

通惠河北路跨京秦等铁路立交桥工程中的Z4匝道引桥部分Z4K0+017.5Z4K0+117.5段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适应线形及桥面宽度变化,其上部结构采用异形曲线箱梁,其设计计算及预应力筋的配置比较复杂,文章介绍该联异形曲线箱梁的设计计算及配筋方案。 

元代通惠河的修治

通惠河是在金代旧河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元中统三年八月就开始了修治的策划与准备。在疏浚中郭守敬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的通惠河不应成为"忘川"

<正>人类最初常常是沿着河流在世界上散布开来,河流及其岸边的种种遗迹记载着我们的历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而一位西方古代哲学家也说过:我们不可能再重新走入同一条河流。再也没有其他事物能像河流这样用来形象的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演进。但在古希腊神话中又有一条冥间的河流--厉司河(Iethe),亦被意译为忘川,饮其水即忘却人间的一切。 

北京通惠河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氯苯类有机物污染现状

对 2 0 0 3年 11月采自北京通惠河的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 11种氯苯类有机物进行了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通惠河水中氯苯类有机物的总量范围为 0 . 0 93~ 6 . 6 38μg·L-1,其中DCBs平均占氯苯总量的 88. 8% ;表层沉积物 (干重 )中氯苯的总量范围为 95 . 3~ 182. 7 7ng·g-1,其中DCBs、TCBs、TeCBs、PeCB和HCB分别平均占总量的 15 . 6 %、31. 7%、17. 6 %、2 1 .2 %和13. 9% .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相比 ,表层沉积物中氯苯类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 .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氯苯总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 

北京通惠河污水截流环境效益分析

通过对北京通惠河沿线的龙潭闸、大北窑桥、陈家林桥三个测点历时4年多的水质定期监测,从2000多个数据分析中看出,通过污水截流治理,通惠河水质正逐渐好转,几个主要污染指标数值均明显降低,溶解氧值大大提高,已适于水生生物生存,通惠河污水截流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后门桥与通惠河

<正>后门桥就是座落在地安门外大街上的那座石桥,原名万宁桥。因为原来的地安门是皇城的后门,所以人们习惯上称地安门外的这座桥为“后门桥”。这座桥是元世祖元年修建的。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座桥呢?原来,后门桥下的河就是通惠河通惠河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是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建议并主持设计、开挖而成的,主要用以对当时北京城内上百万居民和驻军大量的米粮和物资供应。这些米粮和物资,大都来自江南和中原,漕运到通州。精通水利、熟知地理的郭守敬向元世祖建议:“引北山 

“建材航母”驶进通惠河——北京东郊四惠桥建材批发市场纪实

<正> 当您站在四惠桥上向东南俯视,一片红云般的房屋,整齐划一地坐落在朝阳区南磨房乡12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这就是北京东南部地区最大的、近来纷纷在京城各新闻媒体亮相的北京东郊四惠桥建材批发市场。该 

PFU法快速监测高碑店污水处理工程对北京通惠河水质的影响

<正>随着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科学的迅速发展,水质的生物监测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利用水体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的变化研究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控制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极其丰富的原生动物所形成的聚合体组成了水生生态系统中完整的生态单元,许多原生动物对水质状况和水质污染的敏感性而被人们用作指示生物,通过它们的结构与特征的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水体的污染和清洁情况. 

利用PFU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快速监测北京通惠河水质

本文报道了北京通惠河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与永质的相互关系。其中PFU原生动物1天的群集速度(功能参数)较好地反映了5个采样站(1个设在较干净水体温榆河作为对照站)水质的变化趋势。各站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参数(种类组成、个体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同样与水质关系密切。通过与80年代中期作者利用PFU原生动物监测通惠河污染现状和自净效能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表明该河流水质目前得到明显的改善。 

通惠河倒虹吸施工降水措施

通惠河倒虹吸施工降水措施王永刚(北京市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总队1工程概况通惠河倒虹吸是北京市引潮入城工程输水管线的一部分,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由通惠河和规划中的新通惠河道下部穿过,全长241.5m,分为穿河段和一般管线段两部分。穿河段长65m,河道多年运... 

通惠河水质毒性监测与评价

采用分析水质理化指标、大型氵蚤运动及生存抑制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通惠河水进行监测,并结合现场调查,评价通惠河水污染状况。表明,通惠河水污染较重,并具有一定遗传毒性 

通惠河·海子风光·文人诗咏

<正>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在金朝中都的东北营建了大都城。作为都城,其建造面积和人口数量,元大都都远远超过了金中都,它是十三世纪中期中华大地上最为繁荣的城市。 大都的繁荣得力于水资源的解决,而水资源的解决,又有赖于通惠河的疏浚与开凿。通惠河的开通解决了大都的城市用水,并给漕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主持修建通惠河这项大型工程的是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 金朝中都,城市用水与漕运主要靠闸河。闸河的源头是中都以北(今京西)的玉泉、白莲泉,再加上后来增辟的一亩泉等。但这些泉源水脉细弱,无法长久承担城市用水以及日趋繁重的通漕任务。有感于这一情况,任都水监的郭守敬在奉诏兴修水利时,经过实地考察,向元世祖提出了“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原,别引北山白浮泉水”的大胆建议。白浮泉位于昌平,当时都城北面的北沙河、南沙河及清河上游等水源相当丰富,泉水涌出地面,弥漫遍野。白浮泉即为诸泉中水势最足的一支,其储藏量及流速是玉泉、一亩泉等不能比的。郭守敬把眼光投向北面的白浮诸泉,是非常明智和科学的选择。根据他制订的引水方案,白浮泉将西折南转,沿着西山山麓平缓坡降,经瓮山泊(今昆明湖)入城。这一计划的实施... 

通惠河二闸石制古代水兽

通惠河二闸石制古代水兽王玉在整治通惠河的水利建设工地,有一处古代水利工程遗址──二闸(元代庆丰闸)。在施工中清理出一汉白玉石制水兽,距今约700余年。此石兽全长160cm、宽90cm、高60cm,重1300多kg。它的头、尾像龙,披着鳞甲的身躯又似麒... 

河流综合水质模型QUAL2E在通惠河的应用

定量模拟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是进行河道规划、整治及水环境评价时不可缺少的步骤。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QUAL2E模型的原理、结构、特点,并在北京市排水河道通惠河中应用QUAL2E模型模拟了河流全程BOD5和DO的变化。结果表明了它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水质模型,能为制订和实施河道综合水质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惠河志》

<正> 元代通州至大都(今北京)的通惠河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建成,从此,江南的漕船可以直驶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标志着京杭运河最后贯通。通惠河虽然不长,但水源困难,比降过陡,因而必须兴修大批通航建筑物,其设计施工都是京杭运河比较困难的河段之一。明代由于通惠河上源引水工程废弃,加之城市改造,使通惠河通航只能到北京东便门外大通桥。因该河段航运十分艰难,首都的粮食大部分又恢复了陆运。自明永乐迁都北京后,经几次对通惠河的改造和治理,最后到嘉靖七年(1528年),在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主持下, 

通惠河闸话古今

<正> 为改善北京的城市环境和输水通道,市有关部门正在规划设计通惠河的治理方案,这无疑是件大好事。然而,它历史上是什么情况,对北京城市发展起过什么作用,在今天又有哪 

北京通惠河

元代通惠河的建成,实现了自战国以来修建的京杭运河的全线通航,使江南漕船第一次直达大都(今北京)城内积水潭.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资料的考证和实地勘查,全面论述了元代通惠河的建置及明清两代的演变.并重点对通惠河成功的重要原因:为开辟新水源而引用温榆河上源诸泉,增设较大的调节水库,合理布置船闸以及妥善解决通惠河与天然河道(北运河)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发展华北地区的内河航运与合理开发利用北京地区水资源提供历史的借鉴。 

关于通惠河的开凿问题

<正> 《历史教学》1984年第2期刊登了谢照明同志的《通惠河的开凿》一文,读后颇受教益,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谢文认为,通惠河系元朝杰出科学家郭守敬于1291年建议开凿的;传统的说法也认为大都至通州的通惠河系守敬所开,至1293年(至元三十年)秋运河竣工。其实,通惠河并非郭守敬首开。清代学者赵翼在其所撰《廿二史札记》一书卷28中就提出了 

通惠河的开凿

<正> 元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江南地区.运输则以海运为主,但漕运亦占相当重要地位.在实现南北漕运的畅达上,元朝政府曾投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宋、金的长期对峙,南北大运河已多年失修,不少地方都淤塞了.元世祖在位时期,为疏通南北漕运,先开凿了从山东南部的济宁北至东平的济州河,此河南与通往扬州、杭州的隋朝大运河相接;又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北至临清的会通河,此河北与通往直沽的隋朝修的旧运河——御河(从临清到直沽)相连,从直沽则可经白河至通州;最后开凿通惠河,从通州通往大都.这样,从江南地区到大都的漕运就直通畅达了.通惠河的开凿是根据元朝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的建议.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十二月,郭守敬向元世祖建议,从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东岸决口开凿此河,向南出大都城,复折向东,直通通州.因通州至大都自东向西地势渐高,大都比通州约高出二十米,为解决漕船由通州溯流上航大都的困难,郭守敬又建议沿 

北京市通惠河污染情况的卫生学调查(永定河引水前后的对比)

<正> 一前言北京市城郊区居民的全部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如通惠河,清河、涼水河等。其中通惠河位于市区东部,容纳了大部分的市区污水及东郊区污水,向东流至通州,最后注入北运河。在流经途中影响沿岸环境卫生及居民饮用水并可能引超肠胃系传染病。1966年北京市城市建设部门 

运河功臣郭守敬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科学家,在水利方面,通过对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的规划设计,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此外,郭守敬还设计并亲自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使漕粮可以直运京城。 

厌氧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地表微污染水技术研究

通对通惠河通州段地表微污染水进行水质改善处理技术研究,确定采用厌氧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厌氧生物滤池HRT=15 h,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水比10,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回流比为100%。出水中氨氮浓度为0.34 mg/L,总氮浓度为3.2 mg/L,总磷浓度为0.38 mg/L,CODCr浓度为34 mg/L,出水各指标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体质量标准,其中总氮浓度远低于课题研究目标的15 mg/L。 

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地表微污染水技术研究

通过对通惠河通州段微污染水进行水质改善处理技术的研究,确定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沉淀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试验确定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气水比10,水力停留时间4h,PAC絮凝剂投加量30mg/L,出水中氨氮浓度(0.27~0.71)mg/L,总氮浓度(6.5~10.2)mg/L,总磷浓度(0.17~0.37)mg/L,CODCr浓度(30~39)mg/L,出水各指标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体质量标准,其中总氮浓度远低于课题研究目标的15mg/L。 

通惠河北路立交匝道桥设计简介

介绍北京通惠河北路道路立交中的Z3、Z4匝道桥钢箱梁的构造、设计和施工特点。 

建筑之活力抑或是文化之活力——通州区古文化街规划研究

该文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对通州古文化街的规划设计进行解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创作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