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元大都建成
所属分类: 政治军事
地理位置:
发生时间: 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关键字: 元大都
元大都的营建始于至元四年 (1267),忽必烈接受刘秉忠之建议,在原金中都东北营建新城。至元二十二年 (1285),基本竣工,中都居民迁入大都城,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大都城的建设以忽必烈当年驻跸的太岁山 (今北海琼毕岛) 及周围湖泊太液池为中心,此地原是金中都郊外的大宁离宫,尽管在蒙古军围攻中都时,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但大宁宫得以幸存,故忽必烈以此为基点,建造皇城。太液池东为皇宫,又称大内,即紫禁城的前身,池西为太子宫,又称隆福宫; 北为后妃宫殿,长达20里的围墙围绕皇城,皇城城墙俗称马阑墙。皇城外为外城,外城呈长方形,城墙均为夯土筑成。基部厚达7. 2丈,南北长228丈,东西宽201丈,实测周长57. 2公里。元大都的城市布局体现着《周礼》对帝王都城的设计理想,即 “左祖右社,面朝背市”。皇城以北是商业区,城中南北干道两旁是居民居住区,共分50坊,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元大都是当时东方著名的繁华之城,《马可波罗游记》 中对大都城的繁华有着详尽的描述。大都还是中外文化交往的中心,高丽、日本、缅甸、安南 (今越南)、波斯 (今伊朗) 等中亚及欧洲的商人、使节、教士、科学家都曾前往大都,著名的有马可波罗、约翰·孟德高维诺等。大都的建设中也有阿拉伯、尼泊尔等国工匠的卓越贡献。元大都的兴建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础。(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阅读全文
下一页
上一页
《析津志》所见元大都人与自然关系述论——兼议环境史研究中的地方史志资料利用

《析津志》作为最早的北京地方文献,保留了元大都人与自然互动关系诸面相的丰富记载,具备重要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元大都居民的地方生计,如衣、食、住、行等,与其周围的环境资源密切相关,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技术形态,风俗、岁纪的形成与表达则是基于当时条件下生态认知与实践的反映。 

《析津志辑佚》记述下的元大都节日民俗

<正>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辑佚》是最早记录北京和北京地区历史的志书,是研究北京风俗、地理、历史的宝贵资料。《析津志辑佚》中专门辟了"岁纪"一章介绍元大都岁时节日,按照月份时间顺序详细记述了元大都一年中各时节的情形;"风俗"一 

《析津志》所见元大都人与自然关系述论——兼议环境史研究中的地方史志资料利用

《析津志》作为最早的北京地方文献,保留了元大都人与自然互动关系诸面相的丰富记载,具备重要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元大都居民的地方生计,如衣、食、住、行等,与其周围的环境资源密切相关,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技术形态,风俗、岁纪的形成与表达则是基于当时条件下生态认知与实践的反映。 

《析津志辑佚》记述下的元大都节日民俗

<正>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辑佚》是最早记录北京和北京地区历史的志书,是研究北京风俗、地理、历史的宝贵资料。《析津志辑佚》中专门辟了"岁纪"一章介绍元大都岁时节日,按照月份时间顺序详细记述了元大都一年中各时节的情形;"风俗"一 

元大都商业文化探索

游牧民族离不开商业,蒙元统治者重视商肆建设。元代大都城拥有三大商业中心、三十多处主要商业街区和游走全城的行商小贩,成为世界著名的商业大都市。中原农耕社会平稳规律的生活节奏,为大都城丰厚的商业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构成了商业精神文化的多元内涵。蒙元初民剽悍的扩张精神和色目商人强烈的敛财意识,给大都城的商业文化历史添加了独特的斑斓色彩。 

元大都钟鼓楼考

<正> 元大都(今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都城,“自古以来,它就以雄伟庄严而驰名遐迩”(《马可·波罗游记》,陈开俊等译本)。在这座大城内,有二座高楼,每日击鼓鸣钟,为全城报时,它就是著名丽谯——钟鼓楼。楼的左近,街道纵横,交通方便,商业繁盛,是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真是:“层楼拱立夹通衢,鼓奏钟鸣壮 

元大都商业文化探索

游牧民族离不开商业,蒙元统治者重视商肆建设。元代大都城拥有三大商业中心、三十多处主要商业街区和游走全城的行商小贩,成为世界著名的商业大都市。中原农耕社会平稳规律的生活节奏,为大都城丰厚的商业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构成了商业精神文化的多元内涵。蒙元初民剽悍的扩张精神和色目商人强烈的敛财意识,给大都城的商业文化历史添加了独特的斑斓色彩。 

元大都钟鼓楼考

<正> 元大都(今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都城,“自古以来,它就以雄伟庄严而驰名遐迩”(《马可·波罗游记》,陈开俊等译本)。在这座大城内,有二座高楼,每日击鼓鸣钟,为全城报时,它就是著名丽谯——钟鼓楼。楼的左近,街道纵横,交通方便,商业繁盛,是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真是:“层楼拱立夹通衢,鼓奏钟鸣壮 

蒙元四都记之三——争议元大都

<正> 成吉思汗曾经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子嗣和我的臣民都住进了用泥土建造房子,那就是我所建立的蒙古要灭亡的时候了"。所以,当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了金中都之后,他毫不留恋地回到了漠北的游牧宫帐"斡耳朵",而将华北的大片土地交给了色目人以"西域之法"加以管理。他们对有"城郭之可守,墟市之可利,田土之可耕,赋税之可纳"的中原文明是陌生的,不但"营帐所至,大致骚扰,伐桑蹂稼,生意悴然",甚至提出过"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幼稚想法。然而,让成吉思汗怎么也想像不到的是,他的子孙不但住进了用泥土建造房子,而且还建造了被马可·波罗描绘为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汗八里"(元大都)。在马可·波罗的笔下,"汗八里"城 

故宫断虹桥为元代周桥考——元大都中轴线新证

<正> 在故官武英殿东,有一座石桥,俗称断虹桥。它高大、宏敞,栏板、望柱雕工精细,古建专家多称其为紫禁城里最古老的桥。根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笔者认为断虹桥为元代大内崇天门外周桥。 元代大内崇天门的南北位置可以根据元代京城南墙位置来推定。元代京城南墙据文 

关于元大都藏传佛教的两个问题

<正>藏传佛教,是产生于西藏地区的重要宗教派别之一,并且在西藏及其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当地民众的尊崇。在元代,藏传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蒙古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尊崇之下,藏传佛教开始从西藏地区向外传播,并且第一次传到了 

关于元大都藏传佛教的两个问题

<正>藏传佛教,是产生于西藏地区的重要宗教派别之一,并且在西藏及其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当地民众的尊崇。在元代,藏传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蒙古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尊崇之下,藏传佛教开始从西藏地区向外传播,并且第一次传到了 

元大都的凯旋门——美国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元人《宦迹图》读画札记

<正>2010年9月-2011年1月,"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开展。这个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作为承办方之一,组织了内地13 

青山(Kke Aγula)与元大都

忽必烈圣旨中的Kke Aγula/青山儿/青山子、马可波罗和鄂多立克提到的"绿山"、乌马里记载的Kuk Taq均为万寿山,今北京北海琼华岛。根据元大都的修建过程和当时高丽使臣的记载可知,元大都是以万寿山一带为核心设计建造的。 

青山(Kke Aγula)与元大都

忽必烈圣旨中的Kke Aγula/青山儿/青山子、马可波罗和鄂多立克提到的"绿山"、乌马里记载的Kuk Taq均为万寿山,今北京北海琼华岛。根据元大都的修建过程和当时高丽使臣的记载可知,元大都是以万寿山一带为核心设计建造的。 

文化创新:元大都中轴线

<正>刘秉忠提出,在旧中都城东北建造一座新都城。这一建议得到了元世祖的支持。于是,一座宏大的新都城拔地而起,屹立在华北平原之上……当金中都被蒙古军攻灭之后,中都城的中轴线也随之消失了。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忽必烈夺得皇权之后,作为蒙古国的都城开始面临新的选择。建在蒙古大草原上的和林城(今蒙古国境内)显然已经不能继续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了,建在滦河北岸的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虽然已经成为忽必烈当时的都城,但是这里只有一座宗王的藩府,相当于草 

元大都漕运问题新探

元代漕运制度至关重要。元太宗时期,燕京漕运继承了金代漕运制度,采用按依限次之法将漕粮运至通州;然后,利用利用金代旧漕河运至元大都。旧漕运河应在朝阳门、呼家楼、白家楼至通州城北一线,与坝河并不是一条河。元世祖时期,实行漕粮海运,在大都地区创立接运制度,设置接运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漕粮运输。最初利用坝河转运至大都,随后开凿通惠河进行转运,皆是创举,提升了漕运效率。 

元大都的凯旋门——美国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元人《宦迹图》读画札记

<正>2010年9月-2011年1月,"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开展。这个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作为承办方之一,组织了内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