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军机处
所属分类: 机构职官
地理位置: 北京
发生时间: 1732-1735(雍正10年-雍正13年)
关键字: 军需处|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辅佐皇帝的军政机构。雍正七年(1729年),始设军机房,专理军务。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其后,一直沿用。实际成了清代的政治总枢纽。军机处没有法定独立的政府衙门,没有固定编制官员,而是由皇帝自己从亲王、重臣中挑选。其头衔因资历而不同,有: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另外,选用一些年轻的充任军机章京。军机处的职责是总汇全国各地及四邻诸国公文、奏报、奏折,每天晋见皇帝,汇报军国要务,请旨出政,根据“指示”或做审核、撰拟谕旨下发。军机处有干预人事之权。凡属高级官员及封疆大吏、高级将领的任用,都要有军机处请旨, 由皇帝钦定。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军机处被撤销。(来源:军事大辞海·上, 2000-05)
下一页
上一页
军机处的小太监

<正>乾隆一世英名,却有诸多笑话。一日夜,心血来潮,喊门外伺职的太监拟写文书。值班的叫巴延三.一句也没听进去,给吓傻了。恰巧跟班小太监有文化,替他写了文书,竟只字不差。从此.乾隆知道了巴延三的名字。 

论清代圆明园军机处

清代军机处,是雍正朝创建的一个特殊机构。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故其建立的时间、地点以及名称沿革等问题,历来官私著述众说纷纭。该文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认为,清代军机处肇建于雍正七年(1729),诞生地点在圆明园,首位首席军机大臣为怡亲王允祥。文章还概述了圆明园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值庐位置、园值特点等。 

军机处的那些事儿

<正>假期里,小明到北京故宫游玩,发现从乾清门进去左边有一排较为简陋的小房子。如果告诉你隆宗门与乾清门之间这一排不起眼儿的几间板房就是位高权重的军机处,你一定会大失所望。那是一座12间的通脊长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装饰上来看,它都很朴素。在波澜壮阔的宫殿内部,它仿佛一只漂浮的舢板,弱不禁风。站在保和殿的台基上,目光自然地向北延伸,越过乾清门华丽的琉璃檐顶,落在景山的万春亭上。而军机处,则刚好在人们视线的盲点上。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军机处都是视 

军机处的玄机

<正>你若发现位高权重的军机处,只是隆宗门与乾清门之间那一排不起眼的几间板房的时候,定会大失所望。那是一座12间的通脊长房,面积不足200平米,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装饰上,乏善可陈,在波澜壮阔的宫殿内部,仿佛一只漂浮的舢板,弱不经风。从三大殿绕过来,站在保和殿的台基上,目光自然地向北延伸,越过乾清门华丽的琉璃檐顶,落在景山的万春 

清代两个重要的中央中枢机构 南书房和军机处

<正> 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角。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康熙帝在此特辟房舍,名南书房。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打算设置南书房时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入值南书房的人员称为“南书房行走”,是从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