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二十四日,理藩院题奏:喀尔喀蒙古既与漠南蒙古四十九旗同列,请照四十九旗例,给与印信。将土谢图汗、车臣汗、亲王策妄扎卜三部落分为三路,土谢图汗为北路喀尔喀,车臣汗为东路喀尔喀,亲王策妄扎卜为西路喀尔喀。以土谢图汗管北路中军事,扎萨克墨尔根济农郡王古禄西希管北路左翼中军事,扎萨克信顺郡王善巴管北路右翼中军事,昆都仓博硕克图郡王滚布管北路中左军事,扎萨克贝勒西第希里管北路中右军事,扎萨克公苏泰伊尔登管北路中前军事,扎萨克公托铎额尔德民管北路中后军事,扎萨克公万舒克管北路左翼左军事,扎萨克台吉车木楚克纳木扎尔管北路右翼左军事,扎萨克台吉丹津额尔德尼管北路左翼右军事,扎萨克达尔汉台吉巴郎管北路左翼前军事,扎萨克台吉卫征诺颜阿玉玺管北路右翼前军事,扎萨克台吉李塔尔管北路左翼后军事,扎萨克台吉萨木济忒管北路右翼后军种,扎萨克台吉墨尔根代青年陵管北路左翼下军事,扎萨克台吉土巴管北路右翼下军事。以车臣汗管东路中军事,扎萨克额尔德尼济农、郡王纳木扎尔管东路左翼中军事,扎萨克额尔克贝勒车布登管东路右翼中军事,扎萨克额尔德尼济农、贝子布达扎卜管东路中左军事、扎萨克伊尔登济农、贝子彭苏克管东路中右军事,扎萨克达赖济农、贝子阿南达管东路中前军事,扎萨克车臣济农、贝子车卜登管东路中后军事,扎萨克伊尔登济、贝子达里管东路中下军事,管理洪郭尔带青旗务公憨都管东路左翼前军事,扎萨克额尔德尼阿海台吉车林达什管东路左翼后军事,扎萨克额尔克台进塞稜达什管东路右翼后军事。以亲王策妄安扎卜管西路中军事,扎萨克郡王色冷阿海管西路左翼左军事,扎萨克额尔德尼济农、郡王彭楚克喇卜滩管西路右翼左军事,扎萨克察罕巴尔诺颜、贝子博贝管西路右翼右军事,扎萨克台吉额尔德尼哈滩巴图尔滚占管西路左翼前军事,扎萨克车臣台吉吴尔占管西路右翼前军事,扎萨克墨尔根济农、台吉索诺木伊思扎卜管西路左翼后军事,扎萨克台吉额尔德尼滚布管西路右翼后军事,俱授印信。康熙帝谕示:土谢图汗、车臣汗暂停给印,余如所奏。清政府把喀尔喀蒙古分为三路,属部各从其分地管理军事,从而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各部的管理,巩固了北部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