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月初五日,康熙帝谕吏、户、兵三部:乘此冬令农闲之际,欲往陕西、河南、山西观览民风,询察吏治,简阅禁旅,整饬军营。十一日,康熙帝启程西巡,经涿州、安肃、保定、庆都、新乐,十八日至真定府。后自井陉出固关,二十二日抵平定州。康熙帝责问山东赈灾迟缓,朝廷发去银两仍贮库内,京城派出三百余员尚留济南,难道非要饥民逃散之后才开始赈济?经寿阳、榆次,二十五日至太原府。康熙帝谕免山西巡抚噶礼,若岁丰用奢,则来年必致匮乏。教民以礼义,导民以守法,重农务本,藏富于民,则朕无西顾之忧。二十七日,康熙帝在太原检阅驻防官兵。十一月初九日,康熙帝经过介休、灵石、霍州、洪洞、曲沃、闻喜、安邑、运城后,到达晋县。甘肃巡抚、总兵官,四川巡抚、提督等前来朝见。十五日,康熙帝渡过黄河,经潼关、临潼,到达西安府。青海蒙古亲王札什巴图尔、鄂尔多斯郡王董罗布松阿喇布等朝见。十六日,康熙帝检阅西安驻防官兵,见军伍骑射娴熟,军容整肃,非常高兴,表示要大沛恩泽,以示不忘劳苦人员之意。十七日,康熙帝谕示免陕西、甘肃两巡抚所属地方康熙四十二年以前未完钱粮,免河南杞县等十四州县本年度水灾额赋有差。十八日,康熙帝在西安城外阅兵,宴赏蒙古王公等。二十日,召见将军博霁谕示:西安官兵俱娴礼节,重和睦,尚廉耻,且人材壮健,骑射粗练,要保持发扬。并决定奖陕西绿旗兵,把总以上官各加一级,八旗兵将军以下骁骑校以上各加一级。二十一日,康熙帝离西安,十二月初一日至河南府。初二日,康熙帝在孟津渡过黄河,初四日至修武县。因怀庆镇兵射技不堪,营伍不整,官兵铠甲全无,将总兵官王应统及千总一人、把总二人俱械系带往京城审问。初六日,康熙帝召见河南巡抚徐潮,对河南百姓困难而官吏互相容隐、贻误地方进行斥责。十九日,康熙帝返回京城,对大学士等说:南巡多由舟行,西巡均由陆路。各处官民扶老携幼欢腾道帝,每加询问,又令在乘舆左右,备咨地方利弊,所以风俗民情无不洞悉。畿辅、秦晋民俗丰裕,江浙较三十八年时更胜,山东近有水旱,河南百姓生计艰苦。
康熙四十二年(1703)正月十六日,康熙帝第四次同巡从京师启程。十七日,过涿州。二十四日至济南府。二十五日至长清县黄山店,夜里大风,南村失火,康熙帝命大臣侍卫等前往扑灭。次日,凡该村受火房,一间给银三两。二十六日,康熙帝登泰山,驻泰安州,命免南巡所经过山东二十四州县康熙四十一年未完钱粮,山东受灾歉收二十五州县康熙四十一年未完钱粮亦于豁免,其康熙四十二年钱粮分三年带征。二月初一日,康熙帝谕示山东巡抚王国昌,应妥善抚绥灾民,不可使他们流离失所。官民人等可自愿以银米散赈,降革官员许以赈济赎罪,秋收以后酌量议叙。初二日,又命张鹏翮以漕米二万石遣官运往济宁、兖州等处平粜,桑额以漕米二万石于泰安等处散赈。初五日,康熙帝渡过黄河,在桃园乘舟,至淮安府,沿途视察河堤,指示河工。传旨张鹏翮,永定河修筑挑水坝,很有效益,应遵照式样,在黄河烟墩、九里岗、龙窝三处筑挑水坝数座,试看有无效益。可速备贤能官员,多备物料夫匠,在回銮之前完工。十一日,康熙帝经扬州、镇江、常州,抵苏州。在接见偏沅巡抚赵申乔时,康熙帝指出:湖南私征比正赋多数倍,而收钱粮时火耗亦较别省为重,百姓穷困,大多流离。应严饬属员痛改前非,力减加耗,尽革私征,务使流亡者返回乡里,专心务农。十五日,康熙帝抵杭州,检阅驻防官兵,并赏给银两。十八日,康熙帝离杭州,二十日返苏州,向大学士们指出:大凡居官,固贵清廉,尤必和平,始为尽善。为督抚者,以安静不生事为贵。二十一日,谕各省督抚等官各将藏书目录呈览。二十二日,对大学士等再次强调:地方督抚安静而不生事,于民有益。如果只仗才干,不体谅下情,以此争先出众,百姓必受其殃。二十三日,康熙帝离苏州,二十六日抵江宁府,遣大学士马齐祭明太祖陵,赏赐扈从官兵及驻防兵银两。二十八日,康熙帝离江宁返京,舟经镇江、扬州、高邮、宝应,三月初二日,登岸,察看高家堰堤,谕示防险人员应选比县丞职衔稍大,家产殷实者担任,此等人知自爱身家,又有选用之望,必能尽心防守。随后,康熙帝继续乘舟,经东平府、东昌府、沧州、天津卫,于十四日在扬州登岸,驻南苑,十五日返回京城。
康熙四十二年(1703),避暑山庄开始兴建,至四十七年(1708),初步建成。避暑山庄座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初称热河行宫,后来康熙帝亲笔题名为避暑山庄,也称承德离宫。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开始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今河北省围场县境)途中建立行宫,热河行宫是其中之一,属于住宫。它包括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总面积为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宫殿区,在整个山庄的南部,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尤壑松风、东宫四组建筑。正宫在宫殿区的最西边,建筑布局严整、对称,主要建筑有丽正门、避暑山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松鹤斋布局类似正宫。万壑松风据岗临湖,布局灵活多变,很有江南园林的气息。东宫在松鹤斋东,地势较低,其中的福寿阁,是皇帝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地方。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湖区,在宫殿区以北。湖光变幻,洲岛错落,亭榭掩映,花木葱茏,一派江南景色,是山庄风景的中心。平原区,在湖区以北,东界宫墙,西、北依山,包括万树园和试马埭两部分。山区,在整个山庄的西部,自南而北,山岳起伏,统称塞山。山内幽谷溪流,峰回路转,极为清雅幽静。康熙帝在他统治的中晚期兴建避暑山庄,是北方民族固有的习俗的体现。因为秋冬违寒,春夏避暑,两地移住,是我国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向来的习俗。满族是我国的北方民族,避暑山庄兴建后,康熙帝每年中几乎都有半年时间住在这里,正是满族习俗的体现。
康熙四十二年(1703)五月,索额图因“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罪,被康熙帝拘禁宗人府,不久死于幽所。索额图,满州正黄旗人,姓赫舍里氏,内大臣一等索尼第三子。初任侍卫,后授吏部右侍郎,国史院大学士兼任佐领,保和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十年九月,以老乞休。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南巡阅河西至德州回銮,特召索额图侍奉皇太子允礽,在德州养病。一月后,允礽病情好转,索额图和他一起返回北京。此前,索额图曾被家人讦告,康熙帝留中未宣。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帝命侍卫海青传谕索额图,主要内容是:尔家人告你,朕留内三年,未予宣布,本有宽待之意。但是,你没有愧悔之心,背后怨气冲天,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全国都受朕深恩,如果受恩者半,不受恩者也半,那就会要跟随你了。去年皇太子在德州时,你乘马至皇太子中门方下,仅此一条就该把你处死。你把自己看成是什么人?你任大学士时,应因贪恶被革退,后再次起用,并不思念朕之恩惠。养的狗还知道主人的恩情,象你这样的人即使格外加恩,也属无益。朕本想派人去你家搜看,恐怕连累的人太多,所以中止。如果把你办的事情公布出一部分,你就会被正法。考虑到你原是大臣,朕心不忍;但令你闲住,又恐怕结党生事,背后怨尤议论,还是交宗人府拘禁。皇太子允礽初次被废以后,康熙帝曾说:“过去允礽立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怀私倡议,凡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仿制,和朕的几乎相似。允礽日益骄纵,实源于此。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所以,索额图获罪,和太子同党有关。
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以明史关系重大,特为修明史事作文一篇,命晓谕诸臣。他在文中写道:朕四十余年孜孜求治,凡一事不妥,即归罪于朕,因而无时无刻不在自责。清夜自向:移风易俗,未能做好;躬行实践,未能做好;知人安民,未能做好;家给人足,未能做好;柔远能迩,未能做好;治臻上理,未能做好;言行相顾,未能做好。对上述一切感到惭愧,还哪有时间议论明史是非?况且有明以来二百余年,流风善政,不能枚举。因此,明史不能不编好,公论不可不采纳,是非不可不明晰,人心不可不顺服。关系巨大,条目很多,朕日理万机,精神有限,不能逐一细看。如果轻定是非,后有公论者必然归罪于朕。这就是不畏当时而畏后人,不重文章而重良心。尔等大臣都是老学素望、名重一时者,对明史是非自有真知灼见。你们认为是对的就对。刊行以后,如果认为有不妥处,可以再行讨论。朕是无一字可定,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识,所以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康熙帝一贯重视纂修《明史》。早在康熙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九日,他就曾表示:纂修明史应当详细认真地进行讨论;修史的标准,务在秉公持平,不应谬执私见,为一偏之论。在康熙帝的关心下,《明史》纂修在康熙朝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全部四名现任满汉大学士勒得洪、明珠、李光地、王熙及部分内阁、翰林院学士,补充为监修总裁官及总裁官,标志《明史》纂修工作已经纳入清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卓越的剧作家洪升去世,终年六十年。洪升,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官僚家庭,少年时攻读经史,挥笔写诗,显露出文学才华;后来,又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他曾热心科举,去北京国子监就读,但仕途无进展,遂失意返归故里。不久,又遭到父母不满,失去了优裕的生活,开始浪迹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其中较长时间是定居在北京。走南闯北,四处行役,洪升眼界大为开阔;功名坎坷,世态炎凉,他对生活的感觉更加丰富。终于,他写成了著名的《长生殿》剧本。这部根据白居易《长恨歌》及其他传说为蓝本的戏曲,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唐明皇看中宫女杨玉环,册封她为贵妃。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定情,海誓山盟。正当两人陶醉在糜烂生活中时,安禄山乘机叛乱,进取长安。唐明皇仓惶弃京西奔,至马嵬坡,三军骚动,要求处死杨玉环,以安天下。唐明皇无奈,被迫答应,杨贵妃含恨而死。后来,唐明皇退位回宫,触景生情,勾起无穷悔恨和对贵妃的情思。情之所系,感动天帝,终于让他们在月宫团聚,成为天上夫妻,实现了长生殿上的宿愿。该戏人物刻划细腻曲折,情节波澜起伏,富有强烈的浪漫色彩。该剧本问世后,许多艺人争相排演,洪升因此也文誉大增。除《长生殿》外,洪升还写了《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塘》等传奇,以及《李节坊》、《天涯泪》等杂剧。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病逝,终年六十九岁。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祖籍山西太原,生长于江苏淮安。他笃志经学,潜心考据,以考订晚出古文《尚书》为伪书,而成为名著一时的学者。阎若璩最有名的著作是《古文尚书疏证》,共八卷。《尚书》自秦朝毁于火后,至西汉初年,伏生传述二十八篇,后又得秦誓,共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家墙壁中得古文《尚书》,比今文多十六篇,孔安国把它献给朝廷。东汉时期,这十六篇又失传。东晋梅赜献古文《尚书》,变成二十五篇,还有所谓《孔安国传》。唐代孔颖达作《正义》,将原今文二十九篇与梅赜的古文二十五篇放在一起。以后历代有人对梅赜所献的《尚书》表示怀疑。阎若璩以拨乱反正自任,效法宋人欧阳修,为辩证伪书而不惜向传统偏见挑战。他证明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和《孔安国传》都是伪书,从《尚书》的篇数、篇名、字句、书法、文例等提出很多证据,并引用《孟子》、《史记》、《说文》等书作为旁证。经过阎若璩的考证,古文《尚书》是伪作铁证如山,不可动摇。一千多年来,伪古文《尚书》被人们诵习,视为神圣的经典,也是宋明理学家的重要依据。古文《尚书》既被证明是伪书,理学家们骗人的鬼话也就被揭穿。因此,阎若璩考订出古文《尚书》是伪书,一方面在考证方法和古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成就,一方面也打击了宋明理学,某种程度上触动了儒家经典的权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尤侗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尤侗,字同人,号悔庵,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他一生涉足文史,著作宏富,总计著述三十四种,近一百四十卷。其中,《西堂全集》六十七卷,《西堂余集》六十六卷,收录了他所作的诗词、乐府、杂剧、传奇、论文、笔记以及在史馆内的著作。《鹤栖堂集》六卷,收录了他康熙三十八年以后的作品。尤侗工于诗词,又精通音律,所以他的作品以杂剧和传奇的成绩最为突出。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他对民族压迫的不满。对尤侗学术方面的成就,清朝最高统治者极为重视,多次给以褒奖。康熙三十八年(1699)二月,康熙帝南巡。八十二岁的尤侗到无锡迎接。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廷辰,尤侗作《万寿词》祝贺,同时又作《平朔颂》,歌颂康熙帝在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叛乱中,御驾亲征并取得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之战的重大胜利。康熙帝十分高兴,赏赐酒宴并御书“鹤栖堂”字幅。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真才子”,康熙帝也称他是“真名士”。尤侗曾在自家堂柱上镌刻联语“章皇天语”、“会上玉音”,又将御书“鹤栖堂”三字高悬堂上,准备传于子孙,以为百世之荣。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再次南巡期间,尤侗不顾年迈体衰,仍到无锡迎贺。康熙帝擢升他为翰林院侍讲,晋承德郎,再次赐御书予以嘉奖。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受到两代皇帝的赞赏,在当时实属不多。
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帝发布上谕:开矿事情对地方无益,以后有请求开采者,都不准行。随着清政府禁矿政策的实行,广东海阳县一个商民兴办的最大的矿厂封闭了,湖南许多地方的铅矿也永远封禁了,四川、河南的一些矿厂也都被禁止。清政府在康熙朝后期实行禁矿政策不是偶然的。当时,土地兼并,吏治腐败,农民处境一日不如一日,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规模不等的农民暴动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对农民“闹事”非常敏感,防范甚严,凡事都以不生事端为要。为此,还制定了许多具体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云南督抚雇本地人开矿及商人王纲明等在湖广、山西各雇本地人开矿照准;其他省所有的矿,未经开采的,或初开采的,严行禁止。上述措施中,云南督抚雇人开矿属于官办矿业,云南铜矿又是清政府铸钱所必须,且王纲明是当时著名的皇商,直属内务府,所以清政府采取了照准政策。而对民间开采,包括地主、商人、贫民在内都严格禁止,尤其不许民间开大矿及大规模开采,以免聚集人多出事。为了防止出现流民,也不许跨省开采,清政府实行禁矿政策,不仅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矿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一度造成了矿业生产的衰落。此外,禁矿引起矿民失业,地方收减少,遭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地方官的反对。各地人民开展以私挖、盗矿为主要形式的反禁矿斗争,从而使康熙朝后期的阶级斗争呈现了更为复杂的趋势。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初六日,湖广总督喻成龙疏报:镇筸镇兵丁王汉杰等纠集三百余人,在城中抢掠当铺,又出城站队逼官索结。王汉杰应正法,其党三百余名不知姓名应免深究。康熙帝认为这一事件情罪深为可恶,该督理应察明严加治罪,以肃军纪,遂命再详审定拟具奏。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喻成龙再奏王汉杰等应立斩,该管各官并不知情,免议。康熙帝颁旨责其徇庇具题,殊属不合,将喻成龙革职,遣郎中吴进泰前往究审。康熙四十五年二月,此案终结,为首的王贵等人立斩,为从的王汉杰等斩监候。原任布政使施世纶、按察使董廷恩革职,现任布政使董昭祚、按察使郎廷栋革职留任,提督俞益谟降二级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