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酸梅汤
所属分类: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葴、寒浆,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故名酸浆矣。(以上尔雅义疏) 今人煮梅为汤,加白糖而饮之,京师以冰水和梅汤,尤甘凉。(证

俗文) 

 郝懿行都门竹枝词:“”“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解凉;铜 椀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晒书堂诗钞) 

京师夏月,街头卖冰。又有两手铜椀,还令自击,泠泠作声,清 圆而浏亮,鬻酸梅汤也。以铁椎凿碎冰,搀入其中,谓之冰振梅汤, 儿童尤喜呷之。《晒书堂笔录》 

都门好,甕洞九龙斋,冰雪涤肠香味满,醍醐灌顶暑氛开,两腋 冷风催。《望江南词》 

都门杂咏西甕城梅汤诗:“新抟江米截如肪,制出凉糕适口凉, 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同治都门纪略》 

酸梅,按用杏子青者,浸烂,去核及滓,和以糖,加以冰块,土 人谓之“酸浆水”,亦有将浸烂杏子,捞取略干,模作糕,可水化食 之,暑天食最宜。《光绪顺天府志》 

一岁货声:“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闹碗 尝一尝,酸梅的汤儿来,哎,另一个味呀”。注云:“自立夏卖到西瓜 季”。 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稺、冰水,其凉振齿。 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牌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燕京岁时记》 

燕都小食品杂咏酸梅汤云:“梅汤冰镇味甜酸,凉沁心脾六月寒。 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注云:“暑天售梅汤者最有名, 以冰镇之,凉沁心脾,售者每敲铜碟二枚,名冰盏”。 酸梅汤:以酸梅泡汁,和冰糖水,调以玫瑰木稺,冰旁振之,以九龙斋,及西单邱家为最佳。自四月底便添,售者,幌插铜月牙,手 敲铜冰盏二个。《春明采风志》 

每年一到夏令,北京有种卖酸梅汤的,名为是小买卖儿,可也不 得一样,真有摆个酸梅汤摊儿,得用一二百银子的。甚么银漆的冰桶 咧,成对儿的大海碗咧,冰盘咧,小磁壶儿咧,白铜大月牙儿,擦了 个挺亮,相配各样玩艺,用铜索练儿一拴,方盘周围都是铜钉儿,字 号牌也是铜嵌,大半不是路遇斋,就是遇缘斋。案子四周围,围着蓝 布,并有“冰振梅汤”等字,全用白布作成,上罩大布伞,所为阳光 不晒,青铜的冰盏儿,要打出各样花点儿来。(燕市积弊) 

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以冰为原料,层梅干于中。其味 酸,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 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清稗类钞》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最为流行,大街小巷,干鲜菓铺的门口,都 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布檐横额,有的黄地黑字,甚为工致,迎 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力。 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 铺,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 为解渴之需。(以上旧都百话) 

酸梅汤:酸梅汤现在已流行到许多城市了,但牠发源地却是北平, 而且一直到现在,最好的酸梅汤仍旧要到北平来找。酸梅汤的做法很简单:把乌梅放到大量的水里去煮,煮时加上冰糖和桂花,煮好把滓 子滤去,加以冰镇,即成。然而怎样把乌梅,水,糖,桂花这四者的 分量配得恰到好处,那就是每个制售者的秘密了。北平的酸梅汤以琉 璃厂信远斋所售的最好,但一般人因为牠路远价昂,不得不想退一步 的办法,向门口的小贩来买。此种卖酸梅汤的小贩多半兼卖些别的东 西,或挑担,或推车,过巷时用两个小铜碟在手里相击,丁当作响, 非常好听。(北平的巷头小吃)(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阅读全文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17

青一掏,荷花夹,西湖近岁过苕霅。血色金罗轻汗搨,宫中画扇 传油法,雪腕彩丝红玉甲,添香鸭,凉糕时候秋生榻"。(圭斋集) 五月朔日至旬杪,女儿艳衣,戴花满头。五日前,民间不得市苏

州席子。端午用角黍杏子相遗,挈酒游高梁或天坛,坛中有决射者, 盖射柳遗意。薄暮争门入,无赖子弟,以是日刺臂作字,或木石鸟兽

形。民间是日生子,束一木或荆条,祭于堂,斩其木五六尺许,祝曰: "如是止,勿长抵户"。《北京岁华记》

燕台新月令五月云:"是月也,灵符发,贩蒜有税,天坛摸壁,官 捕蟾,城隍庙有市,神盆添水,甜瓜始脆,角黍弄丸"。(见水曹清暇 录)

五月初一日至初五,崇文门外游卧佛寺。初一日至初十日,都城 隍庙庙市。初一日至十五日,南顶庙市。十三日十里河关帝庙进香, 月坛外瓜市,至立秋止。沿街卖冰振酸梅汤,至七月。《天咫偶闻》

五月初一日至十五日游南顶,(即碧霞元君庙,在永定门外)。旧 有九龙冈,环植桃柳,南邻草桥河,是日游人辄就河上苇棚小饮,且 有歌者侑酒。初一日至初五日游崇文门外卧佛寺,初一日至初十日游 都城隍庙,十三日十里河关帝庙进香,游月坛外瓜市,至立秋止。《清

稗类钞》

五月鲥鱼 何景明鲥鱼诗:"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赐鲜遍及

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舡。银鳞 细骨堪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37

那有人。"酸梅糕:"翠幕车前冰盏鸣,碧油桶上月牙横; 梅糕不解何班次,拣选而今也列名。"卖茶叟:"行步蹒跚肩膀斜,有 人一碰就斟茶;翻来复去尘浮椀,染指徒悲公子家。"托偶戏:"过去 场头云探母,归时探母又翻新;洋布坎肩洋布褂,青莲公主特清贫。" 炸糕摊:"老头小本为生意,紧靠墙根倒把牢;就怕人多车卸满,炸 糕有信要糟糕。"四十年复为临时市业场,何日得往游,为张叟补足 数首以偿之耶!《春明采风志》

什刹海地接喧市,游踪较便,裙屐争趋,咸集于斯。长夏夕阳, 火伞初敛,柳阴水曲,团扇风前,几席纵横,茶瓜狼藉,琉璃十顷, 卷浪溶溶,菡萏一池,飘香冉冉,想唐代曲江,景亦不过如是。《京华

春梦录》

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好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 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儿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儿镇 的酸梅汤,打冰乍买,了把子莲蓬,转回家园。"(北平俗曲十二景)

六月扫晴娘 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

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燕京岁时记》

暑月牧骆驼 骆驼于暑月出口牧养,以避炎暑,秋凉始归。《燕都杂咏注》 初伏洗象 象房在宣武门西城墙北,每岁六月初伏,官校用旗鼓迎象,出宣

武门河内洗濯。《长安客话》 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

于河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252

菜,锅烧鸭,烩爪尖,醒春居之粉蒸肉,糟熘鱼片,致美楼之红烧 鱼翅,四炸鲤鱼,致美斋之烩鸭条,红烧鱼头,及萝卜丝饼,天和玉 之软炸鸡,锅贴,金钱鸡,百景楼之软炸鸭腰,烩肝肠,万福居之高 鸡丁,桃李园之锅烧鸭,罗汉斋之生扒鱼翅,正阳楼之烤羊肉,东升 楼之酱汁活鱼,小有天之炸胗肝,高丽虾仁,宾宴春之辣子鸡,浣花 春之川笋汤,便宜坊之挂炉鸭,南味斋之糖醋黄鱼,虾子蹄筋,颐芗 斋之红烧鱼唇,烩海参,通商饭庄之虾子笋,杏花春之熘鳝片,东兴 楼之清蒸小鸡,同福馆之红焖豕蹄,四喜丸子,皆脍炙人口者也。而 山阴人所设杏花春、颐芗斋之绍兴花雕,味擅上林,口碑尤胜。年来 颇有仿效西夷,设置番菜馆者,除北京、东方诸饭店外,尚有撷英、 美益等菜馆,及西车站之餐室,其菜品烹割虽异,亦自可口,而所造

点饥物,如布丁、凉冻、奶茶等品,偶一食之,芬留齿颊,颇觉耐人 寻味。《京华春梦录》

北平昔为皇都,豪华素著,一饮一食,莫不精细考究。市贾逢迎, 不惜尽力研求,遂使旧京饮食,得成经谱。故挟烹调技者,能甲于各 地也。平市著名食物,如月盛斋之酱羊肉,六必居之酱菜,王致和之 臭豆腐,信远斋之酸梅汤,恩德元之包子,穆家寨之炒疙疽,灶温之 烂肉面,安儿胡同之烤牛肉,门框胡同之酱牛肉,滋兰斋之玫瑰饼, 同和居之大豆腐,二妙堂之合碗酪,新丰楼之芝麻元宵,都一处之炸 三角,正阳楼之螃蟹,东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294

卖炭

卖炭的手摇较大鼗鼓,其声"嘣嘣咘棱咘棱"。 卖煤油

卖煤油香油及酱油醋者,敲打大木梆为号,其声" "。 卖豌豆糕

卖豌豆糕的敲打小铜锣,其声"嘡嘡"。 卖糖

卖各种糖块的,(手推小车,车上置一方盘,内粘各样彩纸球, 又备一布袋,内盛棋子式之色子,每抓四枚,与盘中之彩球相对,合 则得彩,谓之抓彩)。吆喝声,"抓彩来得彩,好抓来又好得,报子加 一彩"。

卖爱窝窝

卖爱窝窝的(糯米为之,形如汤圆),打小木梆,其声"

卖凉货

卖凉货者(即卖酸梅汤、玻璃粉、桃脯、果子干、玫瑰枣等),敲

冰盏(二铜器如小碗,一手持之,互震作响),其声"叮擦叮擦叮叮擦 擦擦叮叮擦"。

卖日用什物

卖日用什物的打瓢,"女丫、女丫、女丫、女丫(注音文字,见原 文)。;"卖铁壶的以铁柱打壶底,其声" "。

卖烧饼

卖烧饼油炸鬼者(油炸鬼以香油炸发面条,西城外城呼为麻花), 吆喝声,"油炸鬼烧饼",或"烧饼大油炸鬼",或"热的来......大油炸 鬼,芝麻酱来......烧饼",或"麻花......烧饼"。

卖扒糕

卖扒糕的(以乔麦面为糊,凉之成糕,拌酱油醋食之),吆喝声, "筋豆酸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32

云云"。

蒌蒿

荻蒌、蒌蒿也,今京师人以二三月卖之,即名蒌蒿,香脃可啖, 唯叶不中食。

酸梅汤

葴、寒浆,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

故名酸浆矣。(以上尔雅义疏) 今人煮梅为汤,加白糖而饮之,京师以冰水和梅汤,尤甘凉。(证

俗文)

郝懿行都门竹枝词:"""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解凉;铜 椀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晒书堂诗钞)

京师夏月,街头卖冰。又有两手铜椀,还令自击,泠泠作声,清 圆而浏亮,鬻酸梅汤也。以铁椎凿碎冰,搀入其中,谓之冰振梅汤, 儿童尤喜呷之。《晒书堂笔录》

都门好,甕洞九龙斋,冰雪涤肠香味满,醍醐灌顶暑氛开,两腋 冷风催。《望江南词》

都门杂咏西甕城梅汤诗:"新抟江米截如肪,制出凉糕适口凉, 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同治都门纪略》

酸梅,按用杏子青者,浸烂,去核及滓,和以糖,加以冰块,土 人谓之"酸浆水",亦有将浸烂杏子,捞取略干,模作糕,可水化食 之,暑天食最宜。《光绪顺天府志》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33

一岁货声:"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闹碗 尝一尝,酸梅的汤儿来,哎,另一个味呀"。注云:"自立夏卖到西瓜 季"。

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稺、冰水,其凉振齿。 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牌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燕京岁时记》

燕都小食品杂咏酸梅汤云:"梅汤冰镇味甜酸,凉沁心脾六月寒。 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注云:"暑天售梅汤者最有名,

以冰镇之,凉沁心脾,售者每敲铜碟二枚,名冰盏"。 酸梅汤:以酸梅泡汁,和冰糖水,调以玫瑰木稺,冰旁振之,以

九龙斋,及西单邱家为最佳。自四月底便添,售者,幌插铜月牙,手 敲铜冰盏二个。《春明采风志》

每年一到夏令,北京有种卖酸梅汤的,名为是小买卖儿,可也不 得一样,真有摆个酸梅汤摊儿,得用一二百银子的。甚么银漆的冰桶 咧,成对儿的大海碗咧,冰盘咧,小磁壶儿咧,白铜大月牙儿,擦了 个挺亮,相配各样玩艺,用铜索练儿一拴,方盘周围都是铜钉儿,字 号牌也是铜嵌,大半不是路遇斋,就是遇缘斋。案子四周围,围着蓝 布,并有"冰振梅汤"等字,全用白布作成,上罩大布伞,所为阳光 不晒,青铜的冰盏儿,要打出各样花点儿来。(燕市积弊)

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以冰为原料,层梅干于中。其味 酸,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34

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 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清稗类钞》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最为流行,大街小巷,干鲜菓铺的门口,都 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布檐横额,有的黄地黑字,甚为工致,迎 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力。

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 铺,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 为解渴之需。(以上旧都百话)

酸梅汤酸梅汤现在已流行到许多城市了,但牠发源地却是北平, 而且一直到现在,最好的酸梅汤仍旧要到北平来找。酸梅汤的做法很

简单:把乌梅放到大量的水里去煮,煮时加上冰糖和桂花,煮好把滓 子滤去,加以冰镇,即成。然而怎样把乌梅,水,糖,桂花这四者的 分量配得恰到好处,那就是每个制售者的秘密了。北平的酸梅汤以琉 璃厂信远斋所售的最好,但一般人因为牠路远价昂,不得不想退一步 的办法,向门口的小贩来买。此种卖酸梅汤的小贩多半兼卖些别的东 西,或挑担,或推车,过巷时用两个小铜碟在手里相击,丁当作响, 非常好听。(北平的巷头小吃)

大麦粥

今农家煮穬(即大麦)为粥,夏月啖之,京师加糖,谓之"大麦 粥"。

绿豆粥

京厨作绿豆粥,工而速办。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48

顷刻成丝。口中有词曰:"姑娘吃了我的糖咂面,又会札花又会 纺线;小秃儿吃了我的糖咂面,明天长头髪,后天梳小辫,"云云,故 儿童多乐就之"。

甑儿糕

一岁货声"江米果馅来,甑儿糕",注云:"担两头支高架,前设 甑炉,后设箱,盛各样面馅"。

燕都小食品杂咏甑儿糕云:"担凳炊糕亦怪哉,手和糖面口吹灰。 一声吆喝沿街过,博得儿童叫买来"。注曰:"售者担高凳,一端置小 火炉,一端置木柜,中实米制面及糖等,木甑中空,活底,以面及糖 置甑中蒸之,顷刻即得,推其底则糕自甑上出,儿童颇喜之,盖以其 现做现炊,甚有趣也"。

果子干

一岁货声"果子干挑子"注云:"棕绳撬扁杖,各种细磁具,白漆 圆笼,周身铜什件、带环,前设方盘,中置小笼,安锅,手敲二铜冰 盏,口吆喝"带汤儿的热琬......豆呕,"以黑豌豆加碱,煮后加糖,二 月中撤。果子干以柿饼杏干作,带汤,加藕片,或加梨片,端午撤。 玫瑰枣糖饯生老虎眼,带汤,酸枣乌豆,以大力丸咸煮晾干,茶豆带 汤,小麻子湿咸花生。交二月中,添桃脯,奶子糕,玻璃粉,拨鱼儿。 立夏添冰桶,酸梅汤,近年添汽水瓶,以上所卖多阙矣"。(见除夕条)

燕都小食品杂咏果子干云:"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41

女,享寿八十馀,余犹及见之。

奎润,字星斋。同治癸亥科翰林,官至礼部尚书,为宝鼎臣【铭】左丞之父,瑞臣侍郎【宝熙】叔父。人最忠厚,有“模棱宰相”之目,同辈中多揶揄之曰:“麻面无须声破锣,人人呼为奎二哥。宇宙浊气只一石,君得八斗何其多!”一时传为笑话。然星翁尝为浙江主考,取中颇得人材,榜中有名陆寿恬者,以犯光绪皇帝嫌名,监临为学政某,必欲撤去。奎不肯,力争许久,云:“既以其名,前者学台送考时,何不令其改名?”某无以对。奎援笔为改田字。后此君亦成进士,受知遇之恩不浅矣。星翁此事何尝胡涂。

谭子敬户部为端恪公【廷襄】之子。为郎官二十馀年,终日酒食征逐。屡得户部优差,后为阎文介所劾,潦倒无聊,遂日在醉乡。有一夜,醉归,卧于车中。到家,跟役启帘,不见主人,因而沿途大索,至御河桥,见谭公卧于桥边道上,【其宅在霞公府,去桥不远。】遂舁之归。不知何以坠车,危矣。次日,亲对先君言之,【谭公为予盟伯。】当非诓语。盖阎公当年在山东按察使任内,与谭竹崖中丞有芥蒂,故以其子作报复,量亦狭隘,非宰相所宜矣。

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袪暑也。向以琉璃厂信远斋【肆主萧氏,为论古斋主人。】,及前门大街九龙斋【早年在前门瓮城东门之内,三迁也。】最负盛名。其实不如西单之秋家梅汤【秋姓,行五,为刑部之隶。】。以其卖处设于牌楼南甬道中间,后因修马路,迫令迁移,其浮摊历年甚久,盖始于咸丰初年。余品信远味太浓,九龙味太清,惟秋家梅汤适

书名:天咫偶闻 页码:226

五月初一日至初五,崇文门外游卧佛寺。初一日至初十日,都城隍庙庙市。初一日至十五日,南顶庙市。十三日,十里河关帝庙进香。月坛外瓜市,至立秋止,沿街卖冰振酸梅汤。至七月。

六月初一日,草桥中顶进香。初六日,善果寺晾经会。廿四日,各关帝庙赛会。二十五日,祀马王。

七月十五日,城隍庙赦孤。钓鱼台看河灯。各寺烧法船。阜成门内荷花灯市。儿童点蒿灯、荷叶灯。人家上冢。

八月初三日,崇文门外祀灶君庙。十五日晚,祀月儿。童祀泥兔王爷,沿街市者极多。果子市卖诸鲜果。

九月初九日,游法藏寺,登浮图。齐化门外土城登高。

十月初一日,城隍庙厉坛。人家上冢。

十一月十五日,看月当头。

十二月初八日,寺观、人家煮腊八粥。二十三日,送灶供饧。是日贴对联、门神。岁暮上冢。辞岁。

余尝谓京师有二大古董,一则太学石鼓,一则旃檀佛像。二物皆始自周代,去今皆二千年以上。昔东坡已叹石鼓“人生焉得如汝寿”矣。今去坡老又八百年,而其寿未有极也。且二物自古不离帝都,亦奇。

京师有三种手艺为外方所无:搭棚匠也,裱褙匠也,扎彩匠也。扎彩之工,已详一卷。搭棚之工,虽高至十丈,宽至十丈,无不平地立起。而且中间绝无一柱,令入者只见洞然一宇,无只木寸椽之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65

浅色不耐涴也。非京式者谓之怯,近奇色者谓之匪,人皆笑之。从前中级士民,制袍多用乐亭所织制细布,曰对儿布,坚致细密,一袭可衣数岁。外袿则江绸库缎为之。半背俗名坎肩,其前襟横作一字形者,曰军机坎,亦有用麂鹿皮者。近年交通,便利四方,服饰转相摹仿,而遂无特式之土物矣。

都市繁剧,凡制成之衣履,固华朴兼备,列肆待沾,然皆以供远客。本京一般妇女工作,均较外省精当而得样,故家庭活计,凡裁衣制鞋,以及巾帔縏饰,悉不需外求。而清代荷包巷所卖之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当日驰誉全国,近来偶有所获,亦视为希珍云。(图三)

图三 官样九件

《藤阴杂记》:“京官向乘肩舆,自康熙时杜尚书紫纶诏始用驴车,以后渐代之。”以骡制分多种,最贵者,府第之车,到门而卸,以小童推之而行。出则御者二,不跨辕而执缰步趋于两旁,跷健若飞,名之曰双飞燕。次曰大鞍车,贵官乘之,障泥用红,曰红拖泥。自馀皆緑色油布围之,曰官车。寻常仕宦所乘,曰站口车。陈于市口待雇者,曰跑海车。自衢道筑平,讲求路政,此项车辆惟郊区可见矣。

燕市少年,好夸身手。有于车四面之玻窗增前后左右为十三方者,曰十三太保。自坐车辕,御骏骡,驰逐天桥一带,曰跑车。竞技争先,而不失整暇之态,以表示其倜傥不群。

《春明梦馀録》载,京城旧日,如勾阑胡同红关门家布,前门桥陈内官家首饰,双塔寺李家冠帽,东江米巷党家鞋,大栅栏宋家靴,双塔寺赵家薏苡酒,顺承门大街刘家冷淘,本司院刘鹤家香,帝王庙街刁家丸药,皆著名一时,起家钜万。近日前外廊坊胡同大贾,绸缎布庄林立,金珠首饰益复光怪陆离,目不暇给。清式官帽官靴,既不合时宜,如大字号之“内联升”等,则专制时式之履,料精工细,其声价亦不灭于昔也。

“同仁堂”“西鹤年堂”药铺,皆数百年营业,声闻全国。近虽西药房林立,即同仁、鹤年二家家族,于平市四城设分肆无数,而购药者仍不约而同趋前门桥及菜市口两处。而打磨厂制镊子张,宣武门外之王麻子刀店,则同仁牌号同商标者,比户竞业,非土著不能识其孰真孰伪也。

北平昔为皇都,豪华素著,一饮一食,莫不精细考究。市贾逢迎,不惜尽力研求,遂使旧京饮食得成经谱。故挟烹调技者,能甲于各地也。平市著名食物,如“月盛斋”之酱羊肉,“六必居”之酱菜,“王致和”之臭豆腐,“信远斋”之酸梅汤,“恩德元”之包子,“穆家寨”之炒疙疸,“灶温”之烂肉面,安儿胡同之烤羊肉,门框胡同之酱牛肉,“滋兰斋”之玫瑰饼,“同和居”之大豆腐,“二妙堂”之合碗酪,“新丰楼”之芝麻元宵,“都一处”之炸三角,“正阳楼”之螃蟹,“东来顺”之涮羊肉,“西来顺”之炸羊尾,“兰华斋”之蜜糕,“金家楼”之汤爆肚,“便宜坊”之烤鸭,“致美斋”之萝葡丝饼,“福兴居”之锅贴,“虾米居”之兔儿脯,“聚仙居”之灌肠,“沙锅居”之白肉,冬日之菊花锅,夏日之冰碗,均极脍炙人口,喧腾一时。水果中有鸭儿梨、杜梨、糖梨、林禽、宾子、闻香果、虎拉车、沙果、秋果葡萄类又公领孙、兔儿粪、牛奶白葡萄、梭子葡萄等;枣有戛戛枣、缨络枣、坛子枣、白枣、黑枣、葫芦枣、酸枣、老虎眼等;杏有巴哒杏、白杏、红杏;桃有十里香、大叶白、鹰嘴桃、枣核桃、扁缸桃、毛桃、深州桃等。李有朱李、緑李、玉黄李;香瓜有竹叶青、羊角蜜、倭瓜穰、青皮脆、蛤蟆酥、金丝猴、老头儿乐、苹果青。什刹海之鲜菱、鲜藕、鲜莲、鸡头等亦多清甘脆爽,允称名产。酒有女贞、花雕、白干、雪

酸梅汤与糖葫芦

<正>酸梅汤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门面,临街是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地道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北平的冰是从什刹海或护城河挖取藏在地窖内的, 

酸梅汤与糖葫芦

<正>酸梅汤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门面,临街是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地道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北平的冰是从什刹海或护城河挖取藏在地窖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