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性情恬静更温存,脂粉新施为站门,也是洋镶针线巧,木 头厚底号花盆”。(以上见闺阁门) 京师妇女多大脚者,故某名士曾集句云:“朝云暮雨连天暗,野草闲花满地愁”,状态可哂。盖缠足之风既深入人心,人情见少则怪, 无足异者。清初宫妆,尚严体制,故妇女下裳,犹掩履舄,而鞋底不 露。中叶以后,宫中高髻,四方一尺,梳头既较前为大,而大脚又无 法缠足,因为髙履而杀其底,谓之“花盆底”,底高则足小也。初尚长 其下裳,掩映而行,后乃复短其衣边,故示流露,风俗颓靡,必有为 之俑者,故不仅缠足可罪杳娘也。《东华琐录》
八旗妇女皆天足,鞋之底以木为之,其法于木底之中部,(即足 之重心处)凿其两端,为马蹄形,故呼曰“马蹄底”,底之高者达二 寸,普通均寸余,其式亦不一,而着地之处,则皆如马蹄也,底至坚, 往往鞋已敝而底犹可再用。向以京师所制之形式为最佳,着此者以新 妇及年少妇女为多,年老者则仅以平木为之,曰“平底”,其前端着 地处稍削,以便于步履也,处女至十三四岁,始用高底。《清稗类钞》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