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寒食节
所属分类: 祭祀年节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阅读全文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91

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

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 多四方客未归者,祭扫日感念出游。《帝京景物略》

祭礼:士大夫庙祀,率如文公家礼。民间不敢立祠堂,礼多简朴:

清明祭于墓,七月中旬祭于墓,十月一日祭于家,或祭于墓,冬至、 岁暮、忌日,俱祭于家。(舆地记)

清明日,男女簪柳出扫墓,担樽榼,挂纸钱,拜者,酹者,哭者, 为墓除草添土者,以纸钱置坟巅,既而趋芳树,择园圃,列坐馂余而 后归。《康熙宛平县志》

清明,人家上坟,于市上买盒子菜以祀之,即南边之馔盒也。《燕

京杂记》

新葬者祭扫较早,在清明前,俗谓"新坟不过社"。《燕都杂咏注》 都门杂咏清明云:"满怀忧恨锁乾坤,佳节凭谁记泪痕?只见驱

车芳草路,纸钱烧去更消魂。"(见节令门) 清明,从冬至数至一百五日,即其节也,前两日为寒食节,禁烟

火等仪,京皆不举,惟清明日,妇女儿童有戴柳条者,斯时柳芽将舒 苞如桑椹,谓之柳苟。谚云:"清明不带柳,死后变黄狗。"其义殊不 可晓。或曰:"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盖黄巢造反时,以清明日 为期,带柳为号,故有是谚也。是日倾城上冢,九门城外,自晨至暮, 处处飞灰,其野店荒村,酒食一罄。或云此日有风,则过四十五日始 止,谚云:"清明刮了坟上土,大风刮到四十五。"农家犹多占验。《京

都风俗志》

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 柳,祭扫坟茔而已。世族之祭扫者,于祭品之外,以五色纸钱制成幡 盖,陈于墓左。祭毕,子孙亲执于墓门之外而焚之,谓之"佛多",民 间无用者。《燕京岁时记》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521

 望泰陵恭赋 副使何景明大复信阳

陵阙皇陵閟,山河王气遥。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玉碗留天地,金灯照寂廖。如看翠华度,缥缈在春霄。

 宿昌平 郡丞黄甫濂子约长洲

向夕投山界,城临万壑秋。丽谯岚气匝,残戍野烟收。霜薄低寒雁,风长韵素楸。迢迢星斗夜,应共古今愁。

 经长陵诣黄花 副使李梦阳空同庆阳

沙岭群峰会,黄花一径穿。临厓防马骇,枯木有蛇悬。锁钥关门壮,星辰陵阙连。旧驱征战地,得失岂皇天。

 过居庸关 御史李宗枢阙西

危壁含云迥,飞湍接汉回。虚闻三峡险,疑是五丁开。荒树分天宇,惊沙暗戍台。秪惭持节度,岂为弃繻来。

 长陵西望泰陵 博士徐祯卿昌穀吴县

昔送宫车出,长悲西雍门。今来寒食节,独望灞陵园。杳杳仙城闭,萋萋封树繁。当时侍从客,痛哭几人存。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522

 宴荷亭次观察曹公韵有序 李逢春

八蜡庙建凉水河之隈,前以观农,后以崇祀。荷芳稻熟,藉以清游,时八月望日也。祝厘后相与欣赏于此,步曹宪台韵。

天留形胜地,若也待时更。作馆依乔木,开渠傍古城。停车频问俗,对客喜谭耕。嗟我为民牧,惓惓只此情。

 又

春来忙播谷,余以莳荷花。临风香喷蘂,映日艳流霞。匪直供清赏,相将竞物华。召公时税驾,棠荫满千家。

 清河次宗易韵 祭酒鲁铎振之景陵

迟日未亭午,初程一舍过。村边斜入市,桥腹暗通河。乳鹊鸣争树,耕夫说种禾。行逢寒食节,最好是清和。

 宿昌平次尔锡见忆韵 前人

薄暮到山城,神疲耳欲鸣。抛书从叶乱,惜烛任花生。宝铗寒留影,陶瓶细作声。怀人不成寐,听彻短长更。

 孙少保挽诗 总制吴阿衡隆微河南

书名:清宫词 页码:191

明白,在清帝及隆裕太后不失为尧舜之让,在袁氏确为讴歌讼狱之所归。或易为讴歌讼狱属虞廷, 寡妇孤儿绵赵祀,亦佳。按此段颇似梅村圆圆曲,结语预知三桂之必反者,诗成于民国初元,袁氏 称帝,已于此透消息。)深宫母子独凄然,却似滦阳游幸年。昔去曾逢天下养,今来翻受属人怜。 虎鼠鱼龙无定态,唐侯已在虞宾位。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 亡一拊膺。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

清明节与寒食节

<正>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重要的祭祀节曰,主要内容是祭祖和扫墓。在清明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凉的食品。这个习俗和一个历史故事有关。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叫骊姬的妃子,骊姬怂恿晋献公杀掉了原来的太子,把她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