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元宵节
所属分类: 祭祀年节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1-3]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4-6]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15

北平风俗类征

岁时


全年

北人打围,一岁间各有处所:正月钓鱼海上,于水底钓大鱼,二月三月放鹘号海东青打雁,四月五月打麋鹿,六月七月于凉淀坐夏,八月九月打虎豹之类,自此至于岁终,如南人趁时耕种也。《使辽录》

岁除,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木柴,名曰"㷒岁"。元旦起掷门𣟴于地者三,曰"跌金钱"。以小榼盛驴肉,食之,曰"嚼鬼"。立春日无贵贱食萝卜,曰"咬春"。二月二日用黍面枣糕,以油熬之,曰 "薰虫"。三月食鲊,曰"桃花"。四月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六月六日食银苗菜,即藕苗也。 九月食迎霜兔。腊月八日赐餐百果粥。《芜史》

京师正月朔日后游白塔寺,望西苑,旃坛寺看跳喇嘛,打莽式,打秋千。元宵节前门灯市,琉璃厂灯市,正阳门摸钉,五龙亭看烟火,唱央歌,跳鲍老,买粉团。十六夜女子出游,谓之"走百病"。烧金鳌玉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22

叭、空筝为 应时之玩物。商肆率于元旦闭户,初六始开,谓之"开市"。清晨燃放 鞭爆,恭祀关公,亦有迟至元宵节始开市者。盖因终岁勤劳,藉此佳 节而实行休息之意也。此半月以内,非贺年游玩,即于肆中敲锣击鼓 以为乐。填仓后,居民有所谓"送供尖"者,即以供佛前供品相馈送,

如蜜供月饼等是也。《民社北平指南》 正月茶果

一岁货声:"吃的香,嚼的脆,茶果。"注云:"卖一正月。" 迎春 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前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

亭,次春牛台,次正佐、耆老、学师儒府上下衙皆骑,丞尹舆,官皆 衣朱簪花迎春,自场入于府。是日,塑小春牛芒神,以京兆生畀入朝, 进皇上春,进中宫春,进皇子春。毕,百官朝服贺。立春候,府县官 吏具公服,礼勾芒,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劝耕也。退,各以彩仗赠贻 所知。《帝京景物略》

钱谦益立春诗有云:"迎春春在凤城头,簇仗衣冠进土牛。铺展 烟光来紫陌,追随笑语到红楼。"《初学集》

立春

辽俗,立春,妇人进春书,刻青缯为帜,象龙御之,或为蟾蜍, 书帜曰"宜春"。《辽史礼志》

王百榖《长安立春》诗:"城上高楼五凤凰,春云春日转年芳。镂 金作胜家家帖,剪彩为花树树妆。太液池中波早绿,昭阳殿里柳先黄。 陇梅消息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6

元旦琉璃厂 龚鼎孳初春琉璃厂灯市肇开观者甚盛诗:"天宝传遗事,华灯帝

阙东。即今多锦榭,依旧领春风。箫鼓千官暇,楼台百戏中。小侯金 弹子,斜百落雕弓。"(定山堂诗集)

新年朝元会罢,士大夫联裾接襼,以纵游观,至收灯而止,谓之 "光厂"。百戏之属,则有演书、跳踺、料虎、驯熊、幻技、乔妆,穷 变尽巧。(有正味斋日记)

琉璃厂在正阳门西,盖造内用琉璃瓦窑也,厂门楼名瞻云阁,厂 内有官署,厂外余地颇广,树木茂密,有石桥,度桥而西,土阜高数 十仞,足供登眺,街长里许,百货毕集,玩器书肆尤多。元旦至十六 日,游者极盛,奇景异观,车马辐凑。《水曹清暇录》

京都竹枝词:"琉璃厂甸(正月五日至元宵节,十日庙场)又新

开,异寳奇珍到处排。妇女摩肩车塞路,都言看象早回来。(每逢得 辛过象之日,车马尤多,故云尔。" (见游览)

琉璃厂,正月游人杂沓,名曰"逛厂"。(藤阴杂记) 方朔厂肆诗:"都门当岁首,街衢多寂静,惟有琉璃厂外二里长,

终朝车马时驰骋。厂东门,秦碑汉帖如云屯;厂西门,书籍笺素家家 新。桥上杂技无不有,可嫌不见何戏惟喧声。搏土人物饰绣服,剪彩 花卉安泥盆。纸鸢能作美人与甲士,儿童之马皆为灯。一沟两岸香车 满,舆人拥处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56

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市人 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 观也。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 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旂火、二踢脚、飞天十 响、五官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富室 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自白 昼以迄二鼓,烟尘渐稀,而人影在地,明月当天,士女儿童始相率喧 笑而散。市卖食物,干鲜倶备,而以元宵为大宗,所以点缀节景耳。 又有卖金鱼者,以琉璃瓶盛之,转侧其影,大小俄忽,实为他处 所 无也。《燕京岁时记》

明季,都门灯市甚盛,流寇乱后,此举乃罢,然流风所及,余韵 未泯,终清之世,每届新正,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民间犹以之点缀 元宵节景也。鼎革以还,百事维新,前门一带商店,虽仍例行不废, 而大率乞灵电机,非不眩奇斗巧,终嫌味同嚼蜡。今惟大栅栏之瑞蚨 祥、廊房头条之谦祥益等,尚有绢灯数百盏,应时而悬,任人品评。

其制作绝精,彩画又多出名人手笔,西厢、三国、水浒、红楼之类, 摹绘全书事实,栩栩如生,是真无愧为美术者欤。《京华春梦录》

上元灯市 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互二里许,南北两廛,凡珠

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对倶高 楼,楼设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0

则套数、小曲、数落、打碟子,其器则胡拨四、土 儿密失、乂儿机等)。烟火施放。(烟火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会层

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于斯时也,丝 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姘媸,烟罥尘笼,月不得明, 露不得下。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赐百官假十日。今市十日,赐百官假 五日。内臣自秉笔篆近侍,朝臣自阁部正,外臣自计吏,不得通市, 犹古罚帟幕盖帷意。其他,例得与吏士军民等过市,楼而檐齐,衢而 肩踵接也。市楼价高,岁则丰,民乐。楼一楹,日一夕,赁至数百缗 者。童子捶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 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 百病",又曰"走桥"。金、元时,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 妻女,不加罪,夷俗哉。(以上帝京景物略)

沙张白灯市歌有云:"灵佑宫前落日黄,车驰马骤通都忙。灯市 卖灯灯欲尽,八珍五彩交辉煌。大灯一架百夫舁,舆台呵卫喧箱坊。 讵止中人十家产,好当僻县三年粮。"(定峰乐府)

灯市旧在内城东华门外,今移正阳门外灵佑宫旁。至期,结席舍, 悬灯高下,听游人昼观,盖京师坊巷,元夕不放灯也。(人海记)

八日至十七日,商贾于市集花灯百货与古今异物,以相贸易,曰 灯市,旧在东华门外,今散置正阳门外琉璃厂,而灵佑宫为盛,元宵 前后,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86

鬻灯在市西南,有冰灯,细剪百彩,浇水成之。按宋时灯市乃从九月菊灯始,今止正月内数日耳。燕都游览志 原在中城,今移改。

增上元十夜灯,始于太祖。今北都灯市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罢也。灯市者,朝逮夕市而夕逮朝灯也。市在东华门东,亘二里。市之日,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貊之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衢三行,市四列,市楼南北相向,朱扉绣栋,素壁绿绮疏,其设■毺帘幕者,勋家戚家宦家豪右家眷属也。向夕而灯张,灯则烧珠,料丝则夹画堆墨等,纱则五色明角及纸,及麦秸,通草则百花、鸟兽、虫鱼及走马等。乐作,乐则鼓吹杂耍弦索,鼓吹则橘律阳撼东山海青十番,杂耍则队舞细舞筒子觔斗蹬坛蹬梯,弦索则套数小曲数落打碟子,其器则和必斯、都哩默色、察尔奇等。烟火施放,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层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于斯时也,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妍媸,烟罥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赐百官假十日。今市十日,赐百官假五日。内臣自秉笔篆近侍,朝臣自阁部正,外臣自计吏,不得过市。犹古罚帟幕盖帷意。其他例得与吏士军民等过市,市楼价高,岁则丰,民乐。楼一楹有一夕赁至数百缗者。 帝京景物略 按:和必斯,蒙古语乐器名也,旧作胡拨四。都哩,蒙古语式样也,默色,器械也,旧作土儿密失。察尔奇,满洲语扎板也,旧作叉儿机。今俱译改。

原石昆玉灯市诗 灯市百货藂,类聚还分局。杂沓掩尘埃,穹窿象山谷。波斯细举名,最下亦珠玉。满城恣意观,履舄时交触。侧肩趁友朋,转盼遗童仆。楼上楼下人,徙倚自相瞩。重器与娇容,回还日不足。倘非挟厚藏,焉用空驰逐!惟我独闲行,辉煌聊饱目。佻佻白面郎,囊里金如粟。访古探瑰奇,十仅偿其六。本拟快于心,旁观容有蹙。为君话所从,原出巨家椟。向购此场中,而今在此鬻。伫看市道间,何事无翻覆?物类火传薪,人寰风转烛。■诸海陆珍,权与豪华蓄。姑数杖头钱,来酣春酒熟。燕都游览志

原范景文诗 御沟春暖涨冰丝,风暖沙吹日影移。珠缀九微光灿烂,张灯不待月高时。王孙约队簇金貂,玉勒青骢绮陌骄。文贝珊瑚看不尽,东华门外市三条。朱楼一带郁嵯峨,阵阵香风衬绮罗。龙烛熏风喧不夜,天街到处月明多。月明处处度笙箫,春色分明念四桥。有酒劝君须尽醉,百年能得几元宵!冰餐堂稿原徐颖灯市词 东掖门东灯市开,千官万姓拥尘灰。悔不多钱买身贵,鞍笼喝道下驴来。燕都游览志

原刘侗竹枝词 田家歌舞魏家浆,海淀园林恭顺香。桃李莫分先后种,恩波一片是春光。帝京景物略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19

灯市口大街

井三。关帝庙前井一。镶白旗满洲都统署在北,详衙署。北小胡同曰一间楼。《宸垣识略》:张贝子府在灯市东。采访册:熙贝勒府在灯市口,传为明相严嵩故宅。《燕都游览志》: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互二里许,南北两廛,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望,俱高楼,楼设氍毹帘幕,为宴饮地。一楼日赁直有至数百缗者,夜则然灯于上,望如星衢。市自正月初八起,至十八日始罢。鬻灯在市西南,有冰灯,细翦百彩,浇水成之。《帝京景物略》: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赐百官假十日。今市十日,赐百官假五日。内臣自秉笔篆近侍,朝臣自阁部正,外臣自计吏,不得过市,犹存古罚?幕盖帷意,其他例得与吏士军民等过市。又内市者,东华门内,月三日市,今移灯市张矣,犹称内市也。案:明灯市最繁盛。范景文诗所谓:文贝珊瑚看不尽,东华门外市三条也。今灯市、内市俱废,其地犹存灯市口之名。互详风俗。《春明梦余录》:灯市大街,嘉靖二十九年立戎政府,统以勋臣一员,曰总督京营戎政,佐以文臣一员,曰协理京营戎政,营制有三:中曰五军,东曰神枢,西曰神机。五军营析为营十六,神枢营析为营十,神机营析为营九,崇祯十六年八月,以襄成伯李国桢总督京营戎政,请上御书营额,上为亲书共武堂赐之。

佟府夹道

顺治时孝康章皇后之兄、安北将军佟国纲,康熙时孝懿仁皇后之父、内大臣佟国维,皆封一等承恩公。后并袭,其赐第在此,故名。传云:前明严世蕃故宅也。《藤阴杂记》:介少宗伯福第,在灯市口,有野园。汪文端由敦题野园诗:数竿修竹静生香,犹记开轩六月凉,多少楼台图画里,吟情不较野园长。案:介为国纲曾孙,野园今尚存。《芜史》:宝和等店,管商贩杂货,岁征银数万两,除正项进御外,余皆提督内臣公用,店有六,曰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俱在戎府街。传云起自嘉靖年间,裕邸差官征收,神庙时,属慈宁宫李太后收用。天启时,逆贤攘为己有。《武宗外纪》:尝游宝和店,令内侍出所储摊门,身衣估人衣,首戴瓜拉。自宝和至宝

书名:酌中志 页码:87

酌中志卷之十四 六

日,中宫张娘娘千秋,适先帝欲幸内教场围猎,圣性最好手刺獐狼狐兔以为乐。是日张娘娘不肯出,延至辰时以后,方始同出,止畧散银枝个,竟累年未批赏,非旧典也。逆贤生于戊辰年正月晦日,自元宵节后,送寿礼者、做法事祝延签字者,每早乾清宫两丹墀几满。将至正日,绶带挤击挨摩之声铿然,闻有挤伤衣带腿足者。千岁千千岁之声,殷訇若雷,而从来盈满骄横光景,未之有也。逆贤早起潄口,自击银漱盂之声,尽力大响,卽宸居咫尺了不畏也。绯袍玉带充满道路,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盛衰平陂,理何逃焉。逆贤自泰昌元年冬升秉笔,凡不识字而躐跻秉笔者,穆庙时孟冲、神庙张明、先帝时魏忠贤、孙暹、王朝辅五人而已。天启初年,逆贤卽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督宝和等店。天启三年十二月,掌东厂印,前后奬勅数十道,温旨无算。七年十一月廿六日准告病,十二月初二日降净军,发凤阳。初六日行至阜城县南关,夜半与心腹名下李朝钦同缢死于旅店。崇祯元年二月十一日,该御史卓迈等,遵奉明旨,将逆贤原尸磔之,枭首于河间西门之外,天下快之,犹恨其不生正典刑也。凡司礼监掌印、秉笔,非奉公事不敢出。王体乾提督礼仪房,四仲之月得奉差选妳口,寅出申回,不至过宿。只曾往京北沙河故里祭扫,始过一宿。天启元年十二月,逆贤虽出外,尚未敢数,尚未敢远。至四年以后,外廷暗助,羽翼既成,仗客氏、王体乾、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在内,遂远至涿州等处。天寿山春秋二次祭孝和王老娘娘毕,卽诣西山碧云寺祭本管孙暹,卽及照管老叔刘吉祥墓。或远至瑠璃河看工祭水,或至大坝马房相度修城,无非巧立名色,招摇畿辅,以恣驰骋,鸣得意耳。凡出外之日,先期十数日庀治储偫于停骖之所,赉发赏赐银钱,络绎不絶。小民户设香案,插杨柳枝花朶,焚香跪接。冠盖车马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78

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衢三行,市四列,所称九市开场,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也。市楼南北相向,朱扉,绣栋,素壁,绿绮疏,其设氍毹帘幕者,勋家、戚家、宦家、豪右家眷属也。向夕而灯张灯则烧珠,料丝则夹画、堆墨等,纱则五色,明角及纸及麦楷,通草则百花、鸟兽、虫鱼及走马等。,乐作乐则鼓吹、杂耍、弦索,鼓吹则橘律阳、撼东山、海青、十番,杂耍则队舞、细舞、筒子、筋斗、蹬坛、蹬梯,弦索则套数、小曲、数落、打碟子,其器则胡拨四、土儿密失、乂儿机等。,烟火施放烟火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层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于斯时也,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研媸,烟罥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赐百官假十日。今市十日,赐百官假五日。内臣自秉笔篆近侍,朝臣自阁部正,外臣自计吏,不得过市,犹古罚㡩幕盖帷意。其他,例得与吏士军民等过市。楼而檐齐,衢而肩踵接也。市楼价高,岁则丰,民乐。楼一楹,日一夕,赁至数百缗者。童子捶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金元时,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夷俗哉。

临朐冯琦《观灯篇》:〇帝握千秋历,天开万国欢。莺花周正月,灯火汉长安。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五都万宝集燕台,航海梯山入贡回。白环银瓮殊方至,翡翠明珠万里来。薄暮千门凝瑞霭,当天片月流光彩。十二楼台天不夜,三千世界春如海。万岁山前望翠华,九光灯里簇明霞。六宫尽罢鱼龙戏,千炬争开菡萏花。六宫千炬纷相

童年的元宵节

<正>如果把春节比作是一场期盼已久的精彩大戏,那么到了元宵节,这出大戏就慢慢接近了尾声。所以小时候,对元宵节的情感是比较矛盾的,既有对闹社火、美食的期盼,又有一丝对春节快要落幕的惆怅,另外还夹杂着马上要开学的焦躁情绪。每年元宵节天不亮,父亲就早早地叫我起床,早饭还没有吃两口,村巷里就传来阵阵激昂的锣鼓声。 

在古代,元宵节是怎么狂欢的?

<正>从小年祭灶拉开帷幕,到除夕初一,过年的高潮不断涌现,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算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古代,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古人过元宵节,关键就在一个"闹"字。万家灯火,彻夜不眠地狂欢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起源于汉代。那时候开始道教盛行,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古代把夜称宵,所以"上元节"又叫"元宵节"。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划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古代嘉年华——元宵节

<正>虽然对现代人而言,不放假的元宵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古代的元宵节,却有着各类五花八门的祭祀、全民狂欢的假面大Party和让人"亮瞎眼"的花灯……古代的人们愣是凭借自己的创造力把元宵搞成了一个盛大的嘉年华,而这其中又以唐、宋、明三朝最有特点。 

说说明朝的元宵节

<正>正月十五闹元宵,既是春节的尾声,也是春节的高潮。吃元宵,看灯展,逛庙会,打开电视收看央视春晚的"姊妹篇"元宵晚会……然后大人上班,小孩开学,这就是咱们现代人过元宵节的常见方式。年年如此,未免俗套,我们不妨把时光的指针拨到几百年前,去明朝过一回元宵节,体验体验那些既古老又新奇的玩法。 

老北京人的元宵节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也称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以吃元宵、赏花灯、花会表演、猜灯谜、放鞭炮等等活动来庆祝元宵节。闹花灯北京人常说"正月十五闹花灯"。为什么要说"闹"花灯呢?我认为这个"闹"字第一体现就是热闹。正月十五是整个春节的结尾,春节活动即将结束的同时,热闹的气氛也将达到最高潮。第二要通过放鞭炮和观赏璀璨的花灯的"闹"来孕育新一年对五谷丰登的梦想。因为元宵节后马上就面临春播的开始,人们期盼来年的好日子。一个"闹"字,体现了传统年味儿的热闹与浓厚,寓意着新年新气象。 

元宵节放孔明灯

<正>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晴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吃完汤圆后,我拉着爸爸妈妈出门去放孔明灯。一想到我要把孔明灯放飞,我的内心就难掩激动。我用蘸着红墨水的毛笔在孔明灯上写下今年的愿望:考试拿满分。虽然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是很大、很醒目,神仙应该能看清楚吧,哈哈! 

元宵节包馄饨

<正>每每闻到馄饨香,我就会想起那次欢乐的元宵节包馄饨活动。那天刚到食堂,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一排排长桌整齐地排列着,每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两个托盘和一盆馅料,还有那一叠叠白嫩嫩的馄饨皮,它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食堂里都快沸腾了,大家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有的兴奋地连跑带跳来到座位上,有的已经撸起袖子跃跃欲试, 

喜气洋洋元宵节

<正>月朗星稀,灯火通明,元宵节似乎比春节还要热闹几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吃元宵是元宵佳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提到元宵节,谁心里没有一种甜甜糯糯的感觉呢?把黑芝麻和红糖等馅料包裹在糯米面里,摇成元宵,开水下锅,待元宵胀大、 

元宵节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元宵节,人们会用吃汤圆、赏花灯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儿歌作品《汤圆》用符合儿童趣味、贴近儿童表达经验的方式,描绘了汤圆的形状、颜色和口感等,语言简短直白、节奏悠扬轻快,与汤圆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习俗非常吻合。元宵佳节临近,我借此素材设计了有关元宵节的系列活动,首先集体欣赏关于元宵节的视频,唤起对元宵节的印象并分享各自关于元宵节的经验。之后用揉一揉、搓一搓的方式亲手制作汤圆,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元宵节: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正>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几千年来,人们形成了猜灯谜、吃元宵、赏花灯、放烟花等传统元宵节习俗。这一天,合家团圆,其乐融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传统习俗包含的中国文化。吃元宵是元宵节的另一传统习俗。元宵是用糯米做的,可以是糯米实心的,也可以夹馅儿。元宵的馅料包括豆沙、糖心、山楂以及各种水果等。烹调方式可以是水煮、油炸或清蒸。 

“2+26”城市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污染特征、气象影响和预报回顾分析

分析2021年春节至元宵节前后“2+26”城市PM2.5污染过程特征,对比2016—2021年春节和元宵节前后3d 的PM2.5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2019~2021年PM2.5组分特征,讨论2016—2021年春节至元宵节前后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2021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预报结果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叠加不利气象条件导致“2+26”城市在2021年春节期间出现了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在元宵节期间出现了一次轻至中度污染过程。2021年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一期间,“2+26”城市ρ(PM2.5)平均值为111μg·m-3;小时峰值为156μg·m-3,为2016—2021年最低。2021年元宵节前后3d,“2+26”城市ρ(PM2.5)平均值为85μg·m-3,小时峰值为125μg·m-3,重度及以上污染小时数量为2016—2021年最低... 

我最喜欢的——元宵节

<正>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一个节日,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当然是元宵节!元宵节不仅有绚丽的焰火和花灯,更有好吃的元宵。你瞧,元宵节的早餐,就有香甜美味的元宵吃。呵,今年的元宵好特别呀,是漂亮的七色元宵哦。红色的,是草莓味,上面点缀的小黑点是压碎的黑芝麻粒儿;褐色的,是巧克力味白色的,是白糖玫瑰……它们混在一起,让人吃了还想吃。香香糯糯、圆圆滚滚的元宵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一天的生活都快快乐乐。 

明清戏曲中的元宵节书写

在大多数明清戏曲中,节日往往作为故事的背景板为情节发展提供推动力,陈铎《太平乐事》、林章《观灯记》、曹寅《太平乐事》即以元宵佳节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元宵习俗和人物风貌。三部杂剧均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显示了明清城市的节日文化;借由花灯、烟火和社火等颇具节日特征的意象,增加了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采用一经多纬的空间叙事结构和多重对比叙述,将时间跨度限制在元宵节之内,着重节日场景刻画;语言诙谐,多用科浑,集喜剧外衣与悲剧内核于一身,在表现节日盛景的同时也关注到市民阶层的苦难。 

我们应该如何过元宵节——对元宵节复兴的思考

在新时代,以元宵节为例,将甘肃省兰州市的传统民俗社火赋予新含义,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也为传统民俗的发展作出了思考。 

全媒体时代节日报道的创新与反思——以南京主流媒体元宵节报道为例

本文以南京主流媒体元宵节报道为例,从跳出传统报道"隐形框框"、找准两个发力点、讲好节日故事、强化传统节日时代价值等方面,探讨传统节日报道"四季歌"如何唱得更好更响。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正>元宵节那天,早晨一起床,妈妈就招呼我们:"赶快洗漱,吃元宵啦!"看着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咦?元宵怎么是五颜六色的?妈妈笑眯眯地说:"七彩元宵,代表七彩生活,七种口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更有食欲。"是啊,眼前的元宵,光是看着,就已经让人流口水了,更何况大口大口地吃进肚子里呢!轻咬一口,嗯,这个是白糖的, 

元宵节看彩灯

<正>今天是元宵节,晚饭是汤圆,我家的汤圆有三种口味:草莓味、花生味,还有黑芝麻味。汤圆很软,馅很甜。吃好了饭,我们一家人去了市里的中心广场。一进大门,广场的彩灯非常好看。有各种各样的彩灯,有弯弯的月亮灯,还有很亮的星星灯,树上还有不同颜色的烟花灯。我们又走过了用五颜六色的彩灯装扮的道路,走过了这段路,看见了好几只长颈鹿,它们的脚下有夜灯,照亮了长颈鹿的各种姿态。 

元宵节

<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读到这句诗,我眼前浮现出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在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元宵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赏花灯……欢庆元宵节。这一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又黏又甜的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一排排灯笼上写着各种各样的谜语,人们绞尽脑汁地猜来猜去;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点亮了夜空;舞龙舞狮表演趣味十足,"狮子"蹦来跳去,"龙"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难忘儿时元宵节

<正>随着新年欢天喜地的过完,元宵节又一步步临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过元宵节时的一些往事。记得那时还未到元宵节,我就哭着闹着向爷爷要灯笼。于是,爷爷就骑上他那辆老式的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去镇上买材料去了。在我们老家元宵节有吃年糕的习惯。奶奶用上好小麦换来的糯米面做年糕,先是把糯米面倒入一个面盆中,加上凉水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把搅拌均匀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开始双手来回揉面。因糯米面比较黏,奶奶就用碗盛了一些白面粉来,边撒面粉边揉面团,反复揉了一段时间后,又把面团放入面盆中,盖上一块干净的白布开始醒面。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元宵节为什么定在农历正月十五?古人怎么过元宵节呢?"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是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一首诗《元宵》。如果灯、月、春、人都凑到一起,便迎来了整个春节一个隆重的结尾——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在古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晚称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汉文帝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为什么是汉文帝呢?因为他在那天平定了"诸吕之乱",感叹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取了这个日子与民同乐,表示庆祝和纪念。 

元宵节话宫灯

<正>宫灯艺术始于汉代,盛于隋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作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宫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及住宅里仍能发现造型各异的宫灯。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位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几十年来,他在祖传的几张宫灯设计图片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将宫灯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如今,冯氏宫灯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宫灯艺术则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新绛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元宵节 吃了汤圆好团圆

<正>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拍了拍你

<正>五彩的花灯、有趣的灯谜、喧天的鼓点、开心的爆竹,甜甜的元宵、缤纷的色彩。瞧,元宵节宛如俏丽娉婷的仙女,满面春风地向我们款款走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家庭团圆的日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亲爱的队员们,你想体验一下元宵节热闹、开心的场景吗?准备好了吗?元宵节来拍你啦! 

小龙人喜迎中国节——上海市实验小学庆祝“元宵节”主题活动

<正>一、活动背景上海市实验小学针对"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开展了五年的持续研究,确立了培育小学生"爱祖国、守规则、敢开放、讲诚信、负责任、会学习、懂简朴、有快乐"八大核心价值观。其中"爱祖国"的内涵包括了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表现在对家乡、祖国历史与文化的了解、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价值观紧密相连。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骄傲的自誉。自1998年,"小龙人"就成为了实小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校园品牌活动。 

传统文化与现代作文的碰撞——元宵节文化走进作文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正>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传统节日更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就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长期沉淀、聚集的过程。如何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积累作文素材呢?笔者尝试在"羊年元宵节的一天"时间里,将元宵节文化带进作文课堂,让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作文教学碰撞出火花。一、学习俗——了解传统文化之意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缘起和形成的条件,元宵节也不例外。因此,让学生了解元宵佳节文化, 

元宵节

<正>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吗?哈哈,对了,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这些都是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元宵节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明亮。我和爸爸妈妈吃完黑芝麻味的元宵就立马去街上玩了。今晚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城市被五彩缤纷的花灯装扮得漂亮极了!你瞧,橘色的金鱼灯,红色的鲤鱼灯,还有那彩色的蝴蝶灯……这些花灯做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传统节日文化的体验式传承——以大班元宵节主题活动为例

<正>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适宜的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本文以大班元宵节主题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参与、体验,让传统节日文化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对象。一、猜灯谜——让传统节日氛围变得精彩而热闹元宵节当天,闽南地区到处张灯结彩,烟花、鞭炮声充斥着大街小巷。开学后,活动室里悬挂着各种自制的花灯, 

元宵节

<正>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两千年前。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十分恼怒。于是他准备在正月十五那天派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将人间烧毁。一位好心的仙女得知了此事,便下凡去通知人们,并提议:做一个笼子,把仙鹤关起来。但是,如果人间没有着火,天帝不肯罢休怎么办呢?有个聪明的人便想了个办法:正月十五那天,每人都点亮一盏灯笼,这样天帝从天上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