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禁弛。(舆地记)
灯市,在明代为极盛之地。燕都游览志所称"相对俱高楼,楼设 氍毹帘幕,为燕饫地,夜则燃灯于上,望如星衢"者,今则无是。忆 余髫年,尚见路南楼六楹,岿然无恙,今不可问矣。每上元五夕,西 马市之东,东四牌楼下,有灯棚数架,又各店肆高悬五色灯球,如珠
琲,如霞标,或间以各色纱灯,由灯市以东至四牌楼以北,相衔不断。 每初月乍升,街尘不起,士女云集,童稚欢呼,店肆铙鼓之声,如雷 如霆,好事者燃"水绕莲""一丈菊"各火花于路,观者如云,九轨之 衢,竟夕不能举步,香车宝马,参错其间,愈无出路而愈进不已,盖 举国若狂者数日,亦不亚明代灯市也。此外地安门、东安门外,约略 相同,六部皆有灯,惟工部最盛:头门之内,灯彩四环,空其壁,以 灯填之,假其廊,以灯幻之,且灯其门,灯其室,灯其陈设之物,是 通一院皆为灯也,此皆吏胥匠役辈为之,游人阗咽,城内外士女毕集, 限为之穿。近日物力销耗,渐不如前,灯景游尘,均为减色矣。《天咫
偶闻》
[元夕夜摸钉] 京师元夕,游人火树,沿路竞发,而妇女多集玄武门抹金铺。俚
俗以为抹则却病产子。《长安客话》 横云山人集帝京春诗:"璧月初圆夜,金吾彻禁宵。鲸吞兰炬转,
莺借玉笙调。游伎皆珠佩,王孙尽紫貂。天门鱼钥迥,联袂度星桥。" 自注
祖御临唐太宗书汉文帝劝农诏,是康熙四十一年阅河时,赐前抚臣李光地摹刻。)每过屏营敬读详。绨几问谁副洒笔,祇宜唐汉两文皇。左傍行斋有数间,开窗绿水俯潺湲。虞孤泛埽殷勤意,小坐聊消片刻闲。安福御舻候水滨,鸣锣催纤发通津,却嘉大吏悉予意,排当繁文总未陈。(先斯申谕大吏,今番所过顿次,一切灯彩缀景并不许预备,少涉靡文。)
〔臣等谨按〕苏桥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增乾隆三十二年御制阅文安堤工作 辛巳秋行潦,风浪掀喧豗。文安本大洼,长堤报漫开。清水向南泄,百里遭沴灾。蠲赈命妥为,急堵决口培。苏桥至马村,加高益厚皆。大工癸未就,涸土耕犁排。连年幸有收,元气复田垓。堤上兹临阅,土民欣我来。叩谢尔莫亟,吾犹抱歉哉!
增乾隆三十五年御制阅文安堤工叠旧作韵 万民随两岸,笑语任掀豗。登岸罢清跸,才容线路开。阅堤乃要务,釜底每被灾。壬午始兴工,卑薄一律培。癸未告蒇事,丁亥获收皆。戊子复行潦,己丑重瀹排。兹焉观酾流,田略涸高垓。洼地原汪洋,治水惭斯来。或曰田占水,(文安洼形如釜底,潦水易积难消。上次巡视至此,洼水尽涸,盈望麦畴。兹则旧时麦地尚有在水中者,深以疏消乏策为厪。或云洼本水地,涸则民倍获利,乃田占水,非水占田。即果如所言,亦不若速令消涸,让地于民之为愈也。)其然岂然哉!
增乾隆三十八年御制阅文安堤工再叠旧作韵 登堤望大洼,银浪轰雷豗。百里■无极,
①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又菜市,在丽正门三桥。穷汉市,一在丽正门西"。《顺天府志》:"今之正阳门,元之丽正门也。明初筑京城时,不言有所更改,第证以《元一统志》、《析津志》,则丽正门当与今长安街相近,所谓千步廊者,未必即在今棋盘街之地。以他无可附丽,姑附此"。《燕都游览志》:"棋盘街直宫禁大明门之前,每朝会诸大典,京营将先期领营军护卫,驻足其中,树帜甚盛。若乃天街步月,虽城中多旷,观乎此属第一"。《桃花圣解庵日记》:"皇后奁具由大清门迎入大内,士女拥观,棋盘街左右以填道,久屏车骑。京官皆由宣武门出入矣。皇城以内,花灯彩棚直接乾清门。工部司官分日守视,直宿朝房,
侍卫轮班掌烛去栉,士夫皆花衣补服,交错宫门"。
按:此系前清光绪十六年大婚时事。
按:清光绪庚子前,棋盘街东、西商店林立,拳匪构乱毁于火。今东面为美国操场,西面亦仅商店数家,千步廊更无可考,惟周围石阑尚存。井二,俗谓之龙眼者,轴轳依旧。石阑之内,杂植树木,黄槐绿柳,夹道环列。天街步月,犹为胜景。吾乡沈文慤公瑜庆《涛园集》有《棋盘街步月诗》。
校勘记:
① 据《析津志辑佚·城池街市》(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改。
自棋盘街东面而北,为公安局街。昔为户部街,亦称富贵街。宗人府、[一]吏部、[二]户部、[三]礼部[四]均在街东。民国以后,宗人府迁于东安门大街之
或间以各色纱灯。由灯市以东至四牌楼以北,相衔不断。每初月乍升,街尘不起,士女云集,童稚欢呼。店肆铙鼓之声,如雷如霆。好事者然水浇莲、一文[丈]菊各火花于路,⑤观者如云,九轨之衢,竟夕不能举步。香车宝马,参错其间。愈无出路,而愈进不已。盖举国若狂者数日,亦不亚明代灯市也。此外,地安门、东安门外,约略相同。六部皆有灯,惟工部最盛。头门之内,灯彩四环。空其壁以灯填之,假其廊以灯幻之,且灯其门,灯其室,灯其陈设之物,是通一院皆为灯也。此皆吏胥匠役辈为之。游人阗咽,城内外士女毕集,限为之穿。近日物力销耗,渐不如前,灯景游尘,均已尽[为减色]矣。"⑥
[二] 《顺天府志》:"元时鹁鸽市在喜云楼下,楼今无考。"
[三] 《顺天府志》:"佟府夹道,顺治时孝康章皇后之弟、⑦安北将军佟国纲,康熙时孝懿仁皇后之父、内大臣佟国维,皆封一等承恩公。后并袭,其赐第在此,故名。传云,前明严世蕃故宅也。"《藤阴杂记》:"介少宗伯福第,在灯市口,有野园。汪文端由敦有题野园诗。"《顺天府志》:"介为佟氏后人,野园今尚存。"《芜史》:"宝和等店,管商贩杂货,岁征银数万两,除正项进御外,余皆提督内臣公用。店有六:曰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俱在戎府街。传云起自嘉靖年间,裕邸差官征[收],神庙时,属慈宁宫李太后征[收]用"。⑧《顺天府志》:"今佟府夹道有明碑一,列大珰刘瑾名,结衔[称]钦差提督。宝和店,[又武宗尝遊之],⑨则非始自嘉靖也。其地明称戎府街,今鲜能举其名矣。"按:曹润田总长宅,在佟府夹道,颇为宏壮,当即从前之野园。
[四] 《顺天府志》:"报房胡同,报或作豹"。《万历沈志》:"法华寺在明照坊,有敕
国朝宫史续编 一二八
喻朕意, 仍有以庆典为请者, 非惟不能博朕之悦, 适以增朕之怀, 又岂臣子爱敬之道乎? 俟朕八旬大庆, 则当听从诸臣称祝。此次必不允行。又前届朕六旬万寿时, 古北口、热河两处, 曾有点缀段落灯彩之类, 本属朕所不取, 明年尤当严禁, 将此再行通谕知之。
四十五年, 圣寿七旬正庆。正月元旦, 上御太和殿, 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暨外藩使臣等进表行庆贺礼, 颁恩诏中外。礼成, 复御太和殿, 赐王公、臣工等宴。三月癸未, 奉谕旨: 前以庚子年为朕七旬万寿, 恐内外臣工欲申祝嘏, 屡经宣谕饬禁。此次南巡迴銮后, 一俟北郊礼成, 即启程幸避暑山庄, 各督抚等断不必前来称祝。恐外省督抚不能仰体朕怀, 因七旬万寿, 欲取九九之义, 购备贡品, 夸多斗靡, 甚至力有不逮, 而随众效尤, 勉为充数, 尤属不必。各省督抚身任封疆, 惟当大法小廉, 奉公勤职, 副朕委任, 本不当以进奉见长。着再传谕各督抚, 今年八月庆辰, 一切仍照常例。若借七旬万寿为名, 多事繁文, 以申媚兹之悃, 不但为朕所不取, 且现经降旨, 令奏事处届期遇有多进贡物, 着一概不准接收。诸臣其善体朕意, 毋得藉词请觐, 致增繁费, 转滋扰渎。将此通谕各督抚知之。
四十六年正月元旦,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暨外藩使臣等进表行庆贺礼,如仪。仪具 前编
十二月庚辰,奉谕旨:明年元旦,系上辛祈谷斋戒日期,所有元旦应行拈香各处,仍亲诣行礼。
初五日升殿受贺。
四十七年正月壬寅,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官员暨外藩使臣等进表行庆贺礼,如仪。仪具 前编
国朝宫史续编 一二六
定,不妨因便带领朝见。若元旦正节,大礼攸关,中外观瞻所属,藩国陪臣,岂可与朝臣班联参错,并无次第?向以藩服来朝者众,若一一分班胪赞,未免需时,曾命于朝臣班外将诸藩统列一班。今该部乃并此一班亦省入朝臣之班,更不特摺请旨,朦胧列入仪注内。夫所进仪注特系岁岁常行、刊板不移之规则,朕临御三十八年以来,礼部所进仪注,皆躬亲素所熟娴。即遇坛庙大祀,于一切仪注,亦不过举手加额,用展诚敬,其间仪文次第,原无待逐一更为检视也。元旦众臣朝朕之仪,何用朕披览?将以朕之未经检视仪注为不能勤政可乎?如六曹奏牍本多,内户部刑部之事尤为殷剧,其题奏之案,朕惟就其有关节要者,悉心斟酌。若钱粮名目字数,案件汇结姓名,又岂必逐一研讨,而后定其进止耶?况专务于此,无论日不暇给,并虑逐其末而忘其原,大非慎宪敕几之道,于政要又复何裨?礼部堂官等以似此朝会巨典,于常例有所增损之处,不为妥议,专摺请旨,转以列入仪注为辞,咎将谁诿,着礼部堂官明白回奏。
四十二年八月万寿圣节,停止朝贺。四十三年如之。
四十三年正月元旦,停止朝贺。四十四年如之。十月,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请于四十五年圣驾南巡,俯顺江浙臣民望幸之诚,就近举行皇上七旬万寿庆典。得旨:朕本意以庚子年为朕七旬庆辰,越岁辛丑即恭逢圣母九旬万寿,斯则敷天同庆,自当胪欢祝嘏,以抒万姓悃忱。今既不能遂朕初愿,尚复何心为己称庆?况朕跸途所经,老幼欢迎,扶携恐后,未尝不顾而乐之。若经棚戏台,侈陈灯彩,点缀纷华,饰为衢歌巷舞,深所不取,且非所以深体朕意也。不特江浙臣民不当
肆铙鼓之声,如雷如霆。好事者然水浇莲、一丈菊各火花于路,观者如云,九轨之衢,竟夕不能举步。香车宝马,参错其间。愈无出路,而愈进不已。盖举国若狂者数日,亦不亚明代灯市也。此外地安门、东安门外,约略相同。六部皆有灯,惟工部最盛。头门之内,灯彩四环。空其壁以灯填之,假其廊以灯幻之。且灯其门,灯其室,灯其陈设之物,是通一院皆为灯也,此皆吏胥匠役辈为之。游人阗咽,城内外士女毕集,限为之穿。近日物力销耗,渐不如前,灯景游尘,均为减色矣。《傅青主集》有《冰灯诗》一卷,可称极盛。然不过伐冰作屏,然灯于内耳。今则愈出愈幻,遂有以冰为酒瓮、瓶罂、鼎彝之属,然灯于内,高悬四座,观者叹其绝肖。此多在酒肆,以代招牌,故尤妙。
神机营署,在煤炸胡同。同治初,设选八旗精锐,别立此营。总以亲王大臣,无定员。其下全营翼长二人。其下分为文案、营务、印务、粮饷、核对、稿案六处,各有翼长、委员。印务无翼长。此外军火局、枪炮厂、军器库、机器局,各有专司,共兵万五千馀名。自设立后,八旗京官竞来投效。文案处委员至一百六十馀员,营务处一百八十馀员,而书手不在此数,庚子以后废。
余友续耻庵居邻营署,戏署门云:门迎凤阙高轩过;宅傍驹营天马倈。盖西去东安门止一望之地耳。耻庵,满洲那拉氏。本旧家,其先人麒庄敏公庆,官热河都统,政绩著于旗常,姓名藏在册府,久已昭人耳目。耻庵以苏许国之多才,学张长公之避世。座盈佳客,家富藏书,自署其居曰:羞园。暇则与二三友人,闲踏天街,倾囊谋醉,今之振奇人也。耻庵少年咏猫,佳句最多,孙丹五戏呼之为“续狸奴”,见《馀墨偶谈》。
天咫偶闻卷六曼殊震 钧
外城东
天坛,在永定门内之左,都城之丙方也。建自明永乐间,周凡十里。前为圜丘,后为皇穹宇,又后为祈年殿,又后为皇乾殿。西为斋宫,西南为神乐署,东南为神库。周以缭垣,上覆椽瓦。垣外为沟,其中古木千章,三伏无暑。我朝列圣谨于事天,凡郊祀靡不亲行。且于前一日出宿斋宫,午夜将事。自定鼎至今如一日。祭前期十日,部臣敬演郊事,青舆五路,日日到坛。正阳门左右列肆,皆悬灯彩。营军巡警,往来不断,游人蚁织。此十日间,各署官吏,亦时往来,上辛常雩皆如是。天坛之殿壝皆用蓝瓦而朱柱。其坛上陈设帟幄,亦皆蓝色。执事者,衣青衣。坛旁有天灯竿三,高十丈。灯高七尺,内可容人,以为夜间骏奔助祭者准望。
乾隆十三年,圣制《冬至》《南郊述志诗》注云:国初一切礼仪,率依明制。郊庙所用祭器,徒存其名,皆以瓷盘代之,相沿未改,亦不知始于何时。朕以既用其名,宜备其物,特敕廷臣议更古制。今冬至大祀,始用之于南郊,自是诸祀俱用古礼器矣。又二十六年,《南郊礼成述志诗》注云:比因临江
得古镈钟,参考仿制,副以特磬,大乐条理乃备,今大祀始用之。
《礼部志稿》载:洪武二年谕礼部尚书陶凯曰:经曰: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人谨方寸于此,而能神明于彼,由至诚也。然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儆而后无所放耳。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执简书曰:斋戒三日。凡致斋期则置朕前,庶朕心有所警省而不敢放也。今斋戒进铜人,立于乾清门外,盖仿此也。又古制,大祀斋戒七日;中祀五日。洪武二年谕曰:人心久则易怠,怠心一萌,反为不敬,可止于临祭斋戒三日。务致精专,庶可以感格神明矣。此制我朝至今因之。
宋代郊祀典极大,虽南渡后未废。百货竞陈,百姓纵观。今则正阳门街各肆,悬灯彩三日。游人亦众,但不得陈货物耳。
光绪己丑八月大雨雷,天坛祈年殿灾,一昼夜始息。诏群臣修省,于是议重建而《会典》无图,且不载其崇卑之制。工部无凭勘估,搜之于《明会典》亦不得。乃集工师询之,有曾与于小修之役者,知其约略。以其言绘图进呈,制始定。至丙申乃毕工。
鱼藻池,俗名金鱼池,在天坛之北。金章宗曾幸之,有瑶池殿,久废。明人《帝京景物略》称,池阴一带,园亭甚多。今则居人几家,寥寥类村屋而已。池亦为种苇者所侵,地多于水。国初尚有端午游赏之举,故王横云诗有“花底张云幔,风光满碧汀。一杯同洛禊,曲水即兰亭”之句。王渔洋句有:记来剧饮暮春天,络马青丝白玉鞭。却倚回廊望珠箔,吴歌赵舞为君妍。今久废。
金台书院,本洪文襄园。施公世纶尹京兆,谋欲建书院,商之于洪后人某,不允。而施必欲得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