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打连厢
所属分类: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范铜为干,约二尺许,空其中,缀以环,杂剧有打连厢者即此。 盖一二雏伶,乔扮好女郎,执檀板,且歌且拍,先置干于指尖,旋转 自如,铮铮作响,继移置眉语间,仰面注目,不稍欹侧,复作势一耸, 跳至鼻端,技至此为入神。于时,翘足望,凝神睨者,不知凡几,稍 不谨细,即铿然掷地,而恶声随之矣。方在眉宇间旋转时,左手敲板, 右手旋扇,口唱红绣鞋曲,五官并用,汗出如浆。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186

打连厢

范铜为干,约二尺许,空其中,缀以环,杂剧有打连厢者即此。 盖一二雏伶,乔扮好女郎,执檀板,且歌且拍,先置干于指尖,旋转 自如,铮铮作响,继移置眉语间,仰面注目,不稍欹侧,复作势一耸, 跳至鼻端,技至此为入神。于时,翘足望,凝神睨者,不知凡几,稍 不谨细,即铿然掷地,而恶声随之矣。方在眉宇间旋转时,左手敲板, 右手旋扇,口唱红绣鞋曲,五官并用,汗出如浆。

游陶然亭 距永定门不远,有亭曰陶然,为汉阳江水部所建。亭基颇广,护

以木栏,春秋佳日,微雨初过,槐柳滴翠,葱蒨可爱,亦红尘中清凉 世界也。好游者,预飞笺订客,招邀小史,携具前往,征歌斗酒,作 半日欢。迨日影西逝,牛羊下来,陌上游春者,亦歌缓缓归矣。

国丧禁戏 国丧例禁演戏,在词史辈,各有其主,而倚此营生者,不无仰屋

之嗟,且有流为匪类,故瓶为说白清唱名目。登场服式时衣冠,脚色 不缺,武剧无刀枪箭戟,空拳徒搏,殊堪一哂。期月后,渐而借箸击 案,以节繁音,渐而旦脚戴花,渐而老生带须,渐而丑净涂面。期年

以后,顿还旧观,惟不敢大鼓大吹而已。(以上侧帽余谭) 旧制,每遇国恤,四海遏密八音三年,其时伶人最困苦也。一百

日后,戏园中渐有清唱,不穿形头,不开大锣鼓,其后渐有形头,惟 不穿红衣,一年以后,渐复旧观矣。(鞠部丛谈)

书名:辽金元宫词 页码:3

出版说明

宫词之作,大抵就帝王生活发诸吟咏。内容涉及历史大事、王朝兴衰、宫廷生活及社会习俗。 在历代王朝中,辽、金、元建都北京。北京在辽代称南京(四京之一),金代称中都,元代名大都。 从反映北京特色出发,我们整理出版辽、金、元三朝的宫词。

这些宫词记述了辽、金、元帝王及其宫眷的生活,描写了宫廷、苑囿的景色,涉及到今日北京的 许多名胜古迹,具有鲜明的北京地方特色。如『八门迢递接燕京,』记载了辽代燕京的八个城门。『琼华仙岛隔尘凡,』则描绘了北海琼华岛在辽代时的情景。『燕京八景纵游观,飞雨空蒙积雪寒。』描 绘了从金代即已形成的燕八景的景观。『会景楼高瑞霭浓,香山巡幸后车从。』则记叙了位于香山的会景楼(即今香山寺遗址)和祭星台、护驾松的来历。『日月精华耀国门,』记载了元宫内门的名称。『丝丝碧柳间红桃,太液波光绿满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太液池的景色。

这些宫词对于辽、金、元三朝的政治、历史和风俗也有生动的记述。『开国雄图始汉城,宫闱神策定兼并。』记载了耶律阿保机兼并各部落,完成统一契丹的大业。『两国休兵庆乐胥,往来星使岁无虚。』则记述了辽、宋双方休兵通使交往的情况。『献寿要添瓜五色,故将七夕作生辰。』写的是金初浸染华风,将帅生朝皆自择佳辰,国主亶选择七夕作自己的生日。『跷索上竿陈百戏,隔墙又听打连厢。』

书名:辽金元宫词 页码:4

描述了金代戏曲打连厢的演唱情况,为研究戏曲历史提供了资料。『数尺阑干护春草,丹墀留与子孙看。』记叙了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内时,命移沙漠草于丹墀,示子孙毋忘草地。『国初海运自朱张,百万楼船渡大洋。』则充分反映了元代海运发达的雄伟情景。『偶人自解开青琐,高拱龙床报晓筹。』 生动地描写了大科学家郭守敬研制的定时器大明殿灯漏的运转情景。诸如此类的记述,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这些宫词是从两种书、七部诗文集中收录的,共有十个作者。其中元代七人,明代一人,清代 二人,他们都有著作传世。

柯九思,字敬仲。工诗善绘,与赵孟頫、虞集为友。仕至奎章阁学士。

萨都剌,字天锡。泰定进士,官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有雁门集。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泰定进士,署天台尹,狷直忤物,十年不调。诗名擅一时,号铁崖 体。有铁崖古乐府等。

乃贤,字易之。至正间为翰林编修官,其诗清润流丽,不喜雕琢。有金台集。

周伯琦,字伯温。至正间累官参知政事。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近光集。

张昱,字光弼。官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有庐陵集。

王逢,字原吉。至正中台臣荐之,称疾辞。有梧溪集。

他们以元代人咏元代事,大多为亲身见闻,可谓第一手材料。

书名:辽金元宫词 页码:79

女职丞仪掌左右给事宣传启奏经籍纸笔之事。

传奇杂剧竞排场,末旦装成出教坊。跷索上竿陈百戏,隔墙又听打连厢

(陶九成赖耕录)唐有传奇,宋有戏曲,金有院本、杂剧,而元因之。(又)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谓之杂剧。(大金国志)大定六年 正月,大会群臣于紫极殿,始用百戏。酒三行则乐作,鸣钲击鼓百戏出场,有大旗狮豹跷索上竿 之类。(西河诗话)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连厢词者,则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 琶一人、笙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词。而复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儿者,并杂色人等,入勾栏扮演, 随唱词作举止。如「参了菩萨,」则末泥祗揖。「只将花笑捻,」则旦儿捻花类。北人至今谓之连 厢,曰:打连厢、唱连厢,又曰:连厢搬演。大抵连四厢舞人而演其曲,故云。然犹舞者不唱, 唱者不舞,与古人舞法无异。

会景楼高瑞霭浓,香山巡幸后车从。祭星台下幡幢过,一碧亭亭护驾松。

(徐善泠然志)香山寺即金章宗之会景楼也。(金史世宗纪)大定二十六年三月,香山寺成。幸其 寺,赐名大永安。(帝京景物略)香山多名迹,有金章宗祭星台、护驾松。(蒋一葵长安客话)祭星台西南道上,章宗经此,有松密覆,因呼为护驾松。

冈下黄牛一磴斜,八亭都被五峰遮。巡行又报星丸漏,无数青山拥翠华。

(宋启明长安可游记)下黄牛冈口,取仰山道转一冈,为南庄。复历峻阪,土中有三断石,读之知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272

影戏

北宋时始有,《事物纪原》:“仁宗时,市人有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缘饰作影人,为三分战争之剧。”《东京梦华録》载京声伎艺,有影戏,有乔影戏。元汴京初始以素纸雕簇,后来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彩色装饰。今滦县影片为旧京营业之一。设绢帐于前方,演者以二细竹竿于灯前帐后,举动活泼,不见竿影、手影,是亦特出之技矣。唱则仍用高腔。

图十 皮影子

说书

宋人谓之评话。灌园耐得翁《都城记胜》谓评话有四种:(一)小说、(一)说经、(一)说史书、(一)说参请。《东京梦华録》所载,有霍四能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南渡后,有敷衍《复华篇》及《中兴名将传》者,此演史之类也。其无关史事者则为小说,一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公案、朴刀、杆棒、踪参等事,其体例亦与演史大略相同。今所传《五代评话》,实演史之遗。《宣和遗事》,殆小说之遗也。

平市各茶社延请评话家登座讲演,一书辄半月或一月始毕。而评话者各有师承,皆各专精一部,轮流莅讲。四城茶社,终年不至重复。其书大概为《水浒》《七侠五义》《包公案》《彭公案》《济颠僧传》《永庆升平英烈传》等。其讲演则绘声绘色,照原书穿益,滑稽科诨,可供雅俗欣赏。至艳情小说则絶无人演习,盖风化所关,亦公共人心所不许也。

花鼓戏

即宋时之迓腔戏。曲牌中有《村里迓鼓》。《墨客挥犀》:“王子醇初平西河,边陲宁静,教军士为讶鼓戏。数年间,遂行于世。”宋时亦名打夜胡,即所谓地花鼓也。地花鼓者,不须舞台,于地上扮演之。《东京梦华録》云:“十二月,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街市或人家搬演,俗云打夜胡。”三者音相近,俚语流传,一事三名。今市上,以一童女装,一童丑装,于市上歌舞之,盖其源甚早也。

大鼓

为弹词之滥觞。宋时,于杂剧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南方于说书前,先有所谓开篇,即其遗也。当时名目有:《神农大说药》《讲百果爨》《百禽爨》等。或清唱,或和以弦索,于说评话者,似又别辟一蹊径。明末有刘敬亭者,游于吴次尾、侯朝宗、左良玉文坛幕府之间,能以风趣饰其谠言,士大夫恒礼重之。清时为睿亲王所罗致,利用其技艺,使编词宣传。于是逢场授徒,遂有三辰五亮十八奎之支派(皆徒辈派名)。今北平著名技人,有擅西河派之王凤友,擅梅花派之金万昌,梨花派之侯德臣,京调之刘宝全,单弦之桂兰友,联珠之常树田,岔曲之群信臣,秧歌之崇子宸,什不闲之联辑五。近人有咏听弹词诗曰:“石室有书名士在,井阑无主月华明。眼前兴废凭谁诉,座上皮弦且漫听。”又大鼓书竹枝词曰:“弹弦打鼓走街坊,小唱间书急口章,若遇春秋消永昼,胜他荡落女红妆。”

连厢

毛西河《词话》云:“金时清乐,仿辽大乐之制,有名连厢者,带演带唱。司唱者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复以男名末泥,女旦儿,入勾阑扮演,随其音节,唱作举止,北人谓之打连厢。”云。北京岁时娱乐多有此戏。数人或二三人不等,所唱则各种小曲。持竹竿约长三尺,两头各嵌径寸小铜钹或制钱十馀枚,舞弄作响,此器本名霸王鞭,亦呼钱鞭。今天桥及东西庙偶一见之。

(四)市井琐闻

(1)晓市

旧京地幅辽阔,官设市场,以利民众。而于东、西两市场之外,更有晓市之设。每值鸡鸣,买卖者率集合于斯以交易焉。售品半为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