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 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 声十九,男声十一。《帝京景物略》
十月一日,裁五色纸作男女衣,曰“寒衣,”修具祀其先,持纸钱 焚之,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或有祀于墓者。是月天始寒,里 中父老,多捐资济贫,转相劝募,就寺庙施粥,施汤,施绵衣。(舆地 记)
十月一日,裁五色纸,作男女衣,曰“寒衣,”修具祀其先,持楮 锭焚之,曰 “送寒衣,”或有祀于墓者。天始寒,里中父老,多捐资 劝募,就寺庙施粥,施汤水,施绵衣。《康熙大兴县志》
燕都杂咏:“鬼也寒衣送,霜风十月交,纸灰飞不远,门外见烧 包。”注云:“十月朔日,人家祭祖,送寒衣,烧包袱,多在家庭,不 皆墓祭。”(见《都城琐记》)
十月朔日,人家奠先人于坟墓,或剪彩纸,如人衣状,及楮钱等 物,焚之,谓之“送寒衣,”谚云:“十月一,送寒衣,”即斯时也。严 寒将来,送衣于祖考,不忘本也。《京都风俗志》
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燕京岁时记》
十月初一日为市民祭扫坟茔之期,俗谓之“送寒衣。”寒衣者,以五色纸剪之为衣袴,长不满尺,外有纸袱盛之,上书祖先爵秩名号及年月日, 下注后裔某某谨奉,焚之于冢上,亦有于家中焚之者。又平市居民, 例于是日添设煤火,至翌年二月一日撤火,今日各公署学校,及一切 公共处所,类皆沿之,类以是时为平市气候最寒之时也。《民社北平指南》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