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张曾
张曾,1748年前后在世,清代诗人。字祖武。自号石帆山人或培风阁修羽先生六世孙。丹徒人。不求功名,唯喜作诗。当时,润州多诗人。作诗喜欢宗宋体,非苦生硬,即涉俚俗。而其兼采各体所长。沈德潜称其诗风格似鲍皋,造句似余京,因将其与鲍、余合称为“京口三诗人”。所作诗歌如《北固山醉歌》、《八公洞》、《丁卯桥》等情景交融。为人称诵。曾游京师,在大学士英廉家任文职三年,恃才傲物,酒酣骂座,以此终受困。著有《石帆山人集》。(来源:镇江人物辞典,1992-09)

人名:张曾

别名:

字: 祖武

号: 石帆山人或培风阁修羽先生六世孙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713

死亡时间:1774

祖籍:丹徒(江苏镇江)

出生地:丹徒(江苏镇江)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晚清官僚制的个体透视:张曾敭政治生涯研究

自明代以来,张曾敭家族便有族人入仕为官,因而在直隶南皮拥有较为尊崇的社会地位。仕宦世家的家庭背景使张曾敭得以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攻读科举路上较为顺畅,并进入作为清廷官员储备库的翰林院为官。张曾敭官至地方巡抚,是其家族的巨大荣耀,但因清末废除科举,传统社会的流通“管道”关闭,其家族亦因此逐渐走向衰落。张曾敭虽藉科举正途入仕,依旧升阶艰难,后利用赈捐迅速升阶,得获二品顶戴。在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辗转多省,调动频繁,且因身体状况不佳多次萌生退意,但在张之洞、鹿传霖等人的劝勉下,一直在宦海中浮沉。他严格遵守并维护规章制度,且不惜因此与同僚生隙,多有刚直之风。其做事谨慎、细心的品行可助其少犯错误,却亦不免为规章羁绊。张曾敭的出身、仕宦经历让他成为一个纯粹的儒官,并在西学渗透之时行卫道保教之举,未能对其思想进行反思与调适。张曾敭在巡抚任上用解决传统问题的程式化方式应对铁路风潮、革命党等新问题,最后因仓促杀害秋瑾,受到舆论攻讦,终致其政治生涯的结束。辛亥革命后张曾敭以清室遗民自居,并在“南皮张氏二烈女”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其坚守的文化作了最后一次抗争。可以说,张曾敭是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