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孙思邈 又称 药王、妙应真人、孙十常、白山药王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3-10]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人名:孙思邈

别名:药王、妙应真人、孙十常、白山药王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唐代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541

死亡时间:682

祖籍: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药王孙思邈与中药业传统文化

古代中国,人民深受疾病和早亡威胁。社会广建药王庙供人们祈福,希望确保健康长寿。药王庙后来成为药业祭祀先医,行业议事和进行药材交易的重要场所。清代至民国,各地城乡及中药行业,多建专门供奉孙思邈坐虎针龙神像的药王庙——龙虎庙,诚谢他确保药业平安发财,教导医药人怎样经营药铺,怎样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并借他农历4月28日诞辰日,举办药业和普通百姓共同参加的药王庙会或药王会,用以增强医患关系、行业团结和商间联系,扩大药材交易规模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