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胡传
胡传(1841年-1895年8月22日),原名守珊,字铁花(一字守三),号钝夫,安徽绩溪上庄人,清代官员、爱国人士。出生于一个徽州茶商的家庭,曾受业于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门下,研习经史。清廷平定太平天国后,胡传为修复宗祠,自25岁至36岁(1865-1876)担任司事长达12年,完成宗祠重建。 1867至1879年7月,五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 39岁以后,胡传放弃科考, 41岁外出远游。 是时大清皇朝历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内战,以及清廷与外人先后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等。在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召唤下,他关心时局、钻研地理,注意到帝俄边患的蚕食与侵略,毅然投效东北边荒,展现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1895年8月22日 ,逝于厦门,年55岁。

人名:胡传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841

死亡时间:1895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胡传《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研究

胡传,晚清时期文人、官员,民国学者胡适的父亲。光绪十三年(1887)受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澂派遣来到琼州,考察黎区设县开发等问题。而《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就是胡传考察实情的记录。而当时的海南社会和胡传考察亦受历史大背景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琼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其社会风貌也不断发生改变。中法战争的风浪亦波及到了海南,当地为此作了应对准备。而在胡传来琼之前,琼州的“黎乱”刚刚被冯子材镇压下来,冯子材执行的抚黎政策正在实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开通贯穿黎区的“十字大路”,胡传的考察也是对抚黎政策实施成果的检验。胡传穿越汉区黎区,记录了道路交通、村落聚邑、“黎匪祸乱”、自然地理、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官吏驻军、文化民俗等情况,反映了当时海南社会的大体风貌。胡传通过实地考察并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在记载并反映黎族历史事件、黎族文化乃至海南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共用了四个章节来对《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进行全面研究,第一章为胡传生平与《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的版本,第二章为胡传考察的时代背景与原因,第三章为《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对晚清海南社会的记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