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陈抟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1]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 [2] 。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去世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人名:陈抟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989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元代隐居乐道剧中的身国共治——以马致远《西华山陈抟高卧》为考察对象

马致远的《西华山陈抟高卧》是隐居乐道剧的典范之作,剧作以道教宗师陈抟为主人公,演绎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匡胤有帝王之命,赵匡胤称帝之后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陈抟坚拒,汝南王郑恩以美食和美女相诱,陈抟亦不为所动,后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隐居乐道剧《西华山陈抟高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陈抟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理想化政治的追求:对明君贤臣的渴求、对个体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是儒家身国共治理念深刻的艺术化展现。 

由《陈抟高卧》臆测马致远隐逸思想的一些悬疑

马致远青年时代驰骋官场二十年,因风月场上的失脚及其它各种因素,被迫离开官场,从此便萌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作为一个苦闷而清高的知识分子,马致远的情感形态是单向的,他无法适应于更高的社会政治原则,他的思想情感深深地沉潜在失落的形态中。他自恃才高,而又怀才不遇,索性隐遁旷野,寻找一种空阔、飘然、淡薄的精神世界。正是怀着这种错愕与怅惋的心情,马致远用一双醉眼在《陈抟高卧》中记录了他心理历程的变化。陈抟的隐逸之路不光是现实世界中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也是马致远精神世界中追随向往的真实写照。马致远通过陈抟这个形象的刻画,倾泄了他脱离尘世的深永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