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廉希宪 又称 忻都、廉文正、廉相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廉希宪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又被起用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原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久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丞相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终年五十岁。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人名:廉希宪

别名:忻都、廉文正、廉相

字: 善甫

号: 野云

谥号:文正

性别:男

所处时代:大蒙古国→元朝初期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231

死亡时间:1280

祖籍:

出生地:燕京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平章政事→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等(赠)

学位:

工作机构:

1254

>
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今陕西西安)宣抚使。京兆控扼陇蜀地区,诸王封地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廉希宪到任后,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忽必烈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取得显著政绩。
元宪宗九年(1259年),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廉希宪率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忽必烈在王师渡江以后,“但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还。

1262

>
中统三年(1262年),进拜中书平章政事。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总揽财政,质问廉希宪:“政务由诸路办理,钱谷之事交付转运司,今设御史台、提刑司牵制,叫他们如何办事?”廉希宪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其职责是内劾奸邪,外察越轨行为,考察民间疾苦。其于国政有益则莫大于此。若不设台察,上下专横,恣意贪暴,国事能有成就吗?”阿合马哑口无言。

1270

>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宪患病,忽必烈派遣医生三人诊视,医生说须用砂糖做药引,家人到处寻求,阿合马送去二斤,廉希宪拒收,还说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绝不靠奸人的赠送来救自己的命。”忽必烈听说后,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廉希宪被任命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宪回京,命他抚治荆南,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廉希宪带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领属官于江陵迎接,荆人大为惊骇。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宪因病久不愈,被召还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离开后,江陵人画像建祠,以为纪念。五月,廉希宪回到上都,他两袖清风,离任时随身之物只有琴、书而已。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宪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来探望,并问为政之道,廉希宪说:“人君治国,最重要的是用人得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今病势加剧,听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担心的是当前大奸专政,小人附和,误国害民,这才是国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劝皇上屏除奸臣,否则国病日重,无可救药。”

1280

>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间 [10]  ,廉希宪病逝,享年五十岁。临终时告诫诸子说:“吾疾不起矣,儿惟多读书,以承父志。”

1304

>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宪获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正”。   元仁宗时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