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同源
在生物学种系发生理论中,若两个或多个结构具有相同的祖先,则称它们同源(Homology)。

人名:同源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846

死亡时间:1911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与《夏山图》——同源中的细微差别

董源是五代时南唐杰出画家。董源游于江南,绘江南山川,善于安排山川草木,得山之造化,水之灵动,恣意天真,品格高古,为江南画派之鼻祖。其后有巨然延续董源绘画之风格,加以嬗变,较为柔和,被后世称"董巨"。其中,《夏山图》与《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三幅作品较为相似,但细微之处有差异。本文将从图像内容、皴法、构图章法、题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初步比较这三幅作品。 

同源异轨:《日讲书经解义》与《书经衷论》考析

康熙朝《尚书》日讲分为经筵进讲与南书房侍讲,二者同时进行,虽有区别,但沟通密切,共用的进呈讲义后辑为《日讲书经解义》。张英作为讲义的分撰官和南书房侍读《尚书》的儒臣,其著作《书经衷论》与《日讲书经解义》常有文字复现、观点相近、论证思路暗合的现象,据此推测《日讲书经解义》或由张英独力完成。《日讲书经解义》着力疏解文意,发掘《尚书》蕴含的治道,规劝皇帝重视心性品格的修养。《书经衷论》尤重行文章法,以性理释经,强调安民重贤。两部经解结撰原则与体例的差异影响书中传达的旨趣与用意,触发"异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