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潘季驯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 [54] 。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中期官员、水利学家。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潘季驯登进士第,曾于江西、广东等地任职,行均平里甲法。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为明代治河诸臣在官最长者,以功累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潘季驯逝世,年七十五。著有《河防一览》《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留余堂集》等 [1] 。 潘季驯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和“蓄清(淮河)刷浑(黄河)”以保漕运的治运方略,发明“束水冲沙法”。其治黄通运的方略和“筑近堤(缕堤)以束河流,筑遥堤以防溃决”的治河工程思路及其相应的堤防体系和严格的修守制度,成为其后直至清末治河的主导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名:潘季驯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521

死亡时间:1595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潘季驯大事年表

<正>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1岁潘季驯字印良,号印川,夏历四月二十三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时为湖州府鸟程县)环渚乡环渚村(亦名槐溪,外溪,2002年与西邻常田圩村合并,现更名为常溪村)汇沮80号,父潘夔(1492—1554), 又名和甫、应辰,字僦庵,母闵氏(1492-1554),刑部尚书莊懿公闵珪孙女。

潘季驯

<正>一、扉页潘季驯潘季驯治水格言二、有关照片 1、潘季驯墓遗址(墓穴、永安桥、古银杏、双亭……) 2、黄母桥遗址(潘季驯曾祖母系戴山布政使黄叔志女,生于1426年,卒于1515年,三十岁守寡抚育二子成人,旨旌表载《浙江通志》并启建黄母桥,后人俗称王母来桥,原桥已废, 现又在其北新建了一座同名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3、潘季驯祖父潘孝墓遗址(府庠生,入太学,直隶广德州

关于要求将“潘季驯学术思想及名人效应的研究与应用”列入2004年度重点学术、科普项目的报告

<正>市科协: 出生于湖州市环渚乡沮诸村的潘季驯(1521-1595)为世界级的大水利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36名伟大科学家之一,也是与大禹、李冰、郭守敬等相齐名的23名最杰出的治水名人。他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进士,曾历任九江府推官、江西道监察御史、河南道监察御史、广东巡按御史,并大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