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王国
王国,狄道人也,自称合众将军,汉末凉州军阀之一。 [1] 公元187年,联合韩遂反叛于西州,被马腾、韩遂推举为首领。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二月,王国首领地位被废。

人名:王国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汉阳(一说狄道,一说金城)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86

>
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韩遂杀害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向陇西进兵。陇西太守李相如也联合韩遂

187

>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四月,耿鄙讨伐王国、韩遂。耿鄙到达狄道时,手下出现叛乱者,先杀程球,随后杀死耿鄙。韩遂进而包围汉阳,杀死汉阳太守傅燮。耿鄙的司马、右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王国自称“合众将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率众攻掠三辅地区。

188

>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一月,王国包围陈仓,三辅震动,盖勋请求满一万人,分屯三辅 [17]  ,灵帝又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抵抗。

189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王国围陈仓已八十余日,但因城池坚固,一直无法攻破。皇甫嵩趁机率军追击,大获全胜,斩首一万多级。王国败走后去世(一说王国地位被废,一说被斩,见下文“结局争议”)
论阐释“主体”的诞生——以王国维对“美术”概念的阐释为个案

从作为术语的"美术"来看,经过王国维的阐释和运用之后,消解了外来语这一层隔膜。"美术"作为一个现代概念进入中国学术语境获得了思想的含量。"美术"在王国维的思想结构当中获得生命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方法论自觉的阐释主体逐步"诞生"的过程:王国维不仅精细地处理阐释对象,还对阐释的环节和限度有清晰的认知和反思,从历史的自觉达到方法论的自觉。王国维的方法论探索产生了重要的思想积累,所谓的文化建设,或者文化对接正是在他对这个概念进行阐释和运用的过程中展开。 

瑞典王国卡尔松首相夫人一行参观中国第一个历史档案馆和皇史宬

<正> 瑞典王国首相瓦尔·卡尔松和夫人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邀请,于4月3日来我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4月4日,卡尔松首相夫人一行在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冯子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延永生、副馆长徐艺圃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皇史宬。首相夫人对丰富的馆藏档案和古老的历史档案库建筑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对中瑞两国文化交流十分关切和重视。春天的北京,阳光明媚,鹅黄嫩绿随风飘香,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4日下午二时,卡尔松首相夫人与瑞典驻中国大使夫人以及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教授等,在我国交通部钱永昌部长夫人、中国驻瑞典大使夫人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皇史宬。等侯在这里的冯子直副局长、延永生馆长等迎上前去,与首相夫人亲切握手,表示欢迎。已有440年历史的皇史宬,是明清 

《汉宫秋》昭君艺术形象的士人本质——兼论王国维的悲剧品评观

《汉宫秋》所刻画的昭君艺术形象,突破了此前以"哀怨"为核心的主题表现。通过儒家君子、士人精神的注入,马致远笔下的王昭君其实就是其自身思想的投射。正是基于士人化的昭君形象,《汉宫秋》才如王国维所说,展现出了一股"雄劲"之力。然而,由于其自身以及时代的原因,王国维虽然感知到了这股儒家精神,却在悲剧品评中抛弃了文化根基。 

入直南书房与王国维政治态度考论

1923年4月,在升允、罗振玉等遗老的斡旋下,王国维被征召为逊清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一时终止了沪上平静而单一的读书治学生活,被迫走到了政治的中心,并参与到逊清皇室内部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之中。他在罗振玉的精心安排下多次上疏,希望为皇室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并为可能的复辟奠定基础。但王国维与罗振玉的政治志趣并不完全相同,两人在上疏的内容、时机和方式等方面渐生隔阂,以至于王国维萌生逃离之心,而突然而至的“甲子之变”适成为他回归读书人的一个重要契机。或许是受到父亲王乃誉的影响,他年青时期在海宁老家即关注政治,此后也一直与知交纵论国际国内政治大势。一个本质上的读书人原本用治学的余光环顾中国与世界、当下与未来,而入直南书房则极大地改变了其身份和生活方式。梳理王国维入直南书房的经过以及此后的种种行实,对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政治态度、逊清皇室之政治生态及民国政治之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新见王国维手札十八通考释

王国维作为海内外的学术大家,手札对于了解其学术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自房鑫亮主持编纂《王国维书信日记》(2013)始,学界未再对新见的王氏手札进行全面搜罗与整理。笔者将近十年来见于古籍拍卖会、学术展览,以及在民国报纸杂志中的新见王氏手札检出,共得18通;并逐一考订其内容与背景,这有助于进一步考察王国维的学术生活。手札的时间跨度自1913年至1925年,其内容涉及著作的校勘与出版,亦兼述友朋亲情、日常生活,还有专论学术问题。信札或可补以往认识所阙,或提出未曾关注的问题,值得学界重视。

王国维与溥仪

王国维关心政治,在与罗振玉等人通信中时时表达自己对当时政局的判断。1923年,因为升允的推荐,王国维受诏入值南书房,与溥仪由此而发生了关系,报称之念与担忧之心构成了王国维对溥仪的主要情感。随着民国政府对逊清朝廷从优待条件、善后办法到修改条件的不断调整,溥仪的生存空间愈趋逼仄。溥仪及皇室安危始终是王国维情感的出发点,他建议设立皇室博物馆以守住紫禁城的地盘;甲子之变时,王国维随侍左右,稍后又主张溥仪迁居安全之地;他为皇室财产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发生激烈的争论;移席清华后时往天津张园问安。凡此皆可见王国维与溥仪,虽然因为一为南书房行走一为逊清皇帝的身份,而不可避免带有政治的色彩,但王国维始终站在政治的边缘,深切关注着溥仪个人的命运。被错置身份的王国维,从本质上来说,始终坚守的还是学者本色,并以此与意图复辟大清的遗老群体形成了鲜明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