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林文
林文(1390-1476),字恒简,号澹轩。福建莆田人。明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林震榜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编修。正统初年,预修《宣宗实录》成,转翰林院修撰。景泰三年,升春坊谕德,兼翰林侍讲。正统年间,修《历代君鉴》、《寰宇通志》二书成,升庶吉子兼侍讲。天顺元年,改尚书司卿。差祀名山大川于河南。既归,转为翰林院学士,学者称为“上林先生”。宪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成化十二年卒,谥襄敏,赠礼部左侍郎,遣官谕祭营葬。著有《澹轩文稿》。

人名:林文

别名:

字: 恒简

号: 澹轩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390

死亡时间:1476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碧云寺园林文化艺术价值研究

碧云寺地处东经116° 11′ 12.43″ 、北纬39° 59′ 44.74″的西山东麓之香山静宜园北侧,占地面积45248.93平方米,是北京西山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佛教寺院。碧云寺历史悠久,最早为金章宗玩景楼。元至顺二年(1331)开国元勋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净业始构”,当时称作碧云庵,是一座供佛小舍,尽管规模不大,但却有:环峰叠翠、碧云香霭、曲径通幽、危桥跨涧、池泉印月、洞府藏春、修竹欺霜、乔松傲雪、奇桧连阶、楼台萧洒等著名的碧云寺十景。明正德十一年扩建为“盖西山第一景”的著名寺院。清乾隆十三年经过重修、添建形成今日的格局。碧云寺历史上就有“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的说法。碧云寺以其独特的汉藏结合建筑形式和景色出众的“碧云十景”而享誉京城,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帝王权贵礼佛游赏的必到之处。寺内建筑依山势呈轴线式分布在南、北、中三条轴线上。中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总门、山门殿、金刚殿、钟鼓楼、天王殿、能仁寂照殿、静演三车殿、普明妙觉殿(现孙中山纪念堂)、金刚宝座塔,南路主要建筑为禅堂、罗汉堂、藏经阁,北路为乾隆行宫由函碧斋、含青斋和水泉院组成。碧云寺规模盛大,主要建... 

作为价值尺度的森林文化币研究

林文化价值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被人们愈加重视,但由于非物质化的特点,其衡量方法一直是学界难点。本文在明晰森林文化价值边界和对现有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以时间和空间作为主要变量提出森林文化币的概念,在非货币化尺度上探讨森林文化价值的衡量标准,提出森林文化资本的概念,将不同类别的森林文化价值资源拟合为森林文化资本,以森林文化币为价值尺度对森林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初步建立森林文化价值的理论框架,对森林文化价值的定义、内涵及主要构成进行阐述。认为森林文化价值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并在人类与森林的互动共生和社会发展中不断积累而成,主要是指森林以特有的性质为人提供非物质化的服务,其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美学价值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从层次上可划分为感官层次、意象层次和意境层次,从内容上可分为色彩美、声音美、形态美和意韵美;(2)森林休闲游憩价值主要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森林中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其主要功能有疗养恢复、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交;(3)森林康养价值主要指森林通过特有的生态环境从生理和心理上提升人的健康水平;(4)森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