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正德年间,作为政坛与文坛上皆活跃的人物之一,储巏以“西涯为师,空同为友”,在茶陵派、“前七子”推动的文学复古运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格端默正直、虚怀若谷,且交游十分广泛,与李东阳、李梦阳、王守仁等当时的大家关系密切。不仅在政治上有口皆碑,而且诗歌散文也有很大的创获。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兹列于下:第一章是考察储巏的家世门风、生平政绩与交游状况。储巏生于吴地泰州,其家族从山东曲阜迁移而来,受儒家文化和吴地文化的熏陶,为官廉直有声,政绩斐然。他一生多游宦两都,所交游者包括硕德耆宿、同榜僚友、后起之秀,其中不乏文学翘楚。第二章是对储巏诗文著作的考释。《千顷堂书目》《传是楼书目》等藏书目录均有关于储巏诗文情况的著录,《柴墟文集》尚有传世。本章试图查阅别集、丛书、方志等古籍资料和一些电子数据库,重点整理今存《柴墟文集》的版本和在图书馆等单位收藏的情况,并对《柴墟文集》内未收录的诗文进行辑佚与考释。第三章是对储巏诗歌的研究。本章主要从题材内容和艺术特征两方面论述,诗歌内容主要包括宴饮雅聚、赠答送别、闲游乐情、客旅怀思、祝寿贺喜、挽人哭悼、题画等。诗风典雅而不失恬淡,清远而不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