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1642年)六月,刚被廷推为阁臣首位的蒋德璟,因目睹边防废弛,且 诸边皆虚兵冒饷 ,便上疏 力陈其弊 。并与崇祯皇帝作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舌对。蒋德璟以事实作根据,指出 蓟督半载更五人,事将益废弛。 认为欲固边防, 边臣须久任。
崇祯十六年(1643年),通过认真调查,详细考证,充分研究,将各边饷册细加刎嫠,计祖制九边及先后增设东西二协,昌、通、津、登、保五处,共16镇,一切新旧练饷兵马及屯盐、民运、漕粮、马价,各项原额、现额,苦心编纂,分纲立目,写得一清二楚。而诸形势要害,及近边部落,今昔疏议有可采者,亦附见焉,名说《御览备边册》呈上。继后又进《备边抚赏册》1本,再又进出口《蓟密山永》1本,《蓟永三卫考》1本,《守边乞赏各部落》1本,以及《守边赏彝考》、《大宁三卫考》等等近40本之多。可是那个时候明廷气数将尽,无药可救,蒋德璟这些呕心沥血的建议,只有束诸高阁而已。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清兵已经入关,崇祯皇帝临危抱佛脚,令群臣讨论练饷大事,蒋德璟虽然深知明室大势已去,败局已定,但作为阁首,其忠心赤胆,犹不减当年,复力斥练饷殃民之咎。并以自己身为阁臣,未能语达天听为憾,而于三月二日引罪出直。给中中汪惟効,检讨傅鼎铨等交章乞留,他都不听。
翌年(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称隆武帝,蒋德璟与何吾驺(香山人)、黄景昉(晋江人)均为并召。这说明蒋德璟在这个时候对规复明室仍持一线希望,也表现他对明王朝确实是尽忠尽节。可是到了第二年(隆武二年,1646年),蒋德璟由于足疾严重,恳求罢离, 帝优诏许之,赐路费银四十两, 丝二表里,令驰驿去。 当他回到家乡,病情已经恶化了,至九月,唐王朱聿键败, 蒋德璟涕沾不食 ,以示尽忠尽节,遂以是月卒于家中,另载吞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