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史论
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人名:史论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从政统和道统的认同看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同的问题——对新清史论者的一个回应

"新清史"论者的核心观点,就是否认清朝统治者存在对中华主体文化认同而"汉化"的事实,其论者从"满洲"中心观出发,认为清朝能够成功统治近三百年,主要原因并非"汉化"或"中国化",而是清朝统治者保持了国语骑射等"满洲"认同;认为"清帝国"与"中国"并非同义词,而是一个超越了"中国"的帝国,中华民族不过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非客观事实。其实,对于所谓"汉化不是清朝统治成功的主要原因"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反向诘问:如果当初满族统治者不认同、不系统地汲取中华主体文化,不融入中华主体文化当中,单纯依赖于其自身的"国语骑射",即所谓"满洲"文化,是否还可以如此持久地获得并完成对中华这片土地、这些已为共同文化浸润的人民的统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于新清史论者所说的满洲人"利用与亚洲内陆非汉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用不同的方式统治一个包括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等的多民族帝国"的论点,其实也并不是满洲人的发明,对不同地区、不同民(部)族采用不同的统治方式,而是自上古的西周就开始实行了的政治统治传统。而从满州人崛起的世界格局看,其可选择的文化,因历史和文化的渊源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是中华主体文化... 

从政统和道统的认同看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同的问题——对新清史论者的一个回应

"新清史"论者的核心观点,就是否认清朝统治者存在对中华主体文化认同而"汉化"的事实,其论者从"满洲"中心观出发,认为清朝能够成功统治近三百年,主要原因并非"汉化"或"中国化",而是清朝统治者保持了国语骑射等"满洲"认同;认为"清帝国"与"中国"并非同义词,而是一个超越了"中国"的帝国,中华民族不过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非客观事实。其实,对于所谓"汉化不是清朝统治成功的主要原因"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反向诘问:如果当初满族统治者不认同、不系统地汲取中华主体文化,不融入中华主体文化当中,单纯依赖于其自身的"国语骑射",即所谓"满洲"文化,是否还可以如此持久地获得并完成对中华这片土地、这些已为共同文化浸润的人民的统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于新清史论者所说的满洲人"利用与亚洲内陆非汉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用不同的方式统治一个包括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等的多民族帝国"的论点,其实也并不是满洲人的发明,对不同地区、不同民(部)族采用不同的统治方式,而是自上古的西周就开始实行了的政治统治传统。而从满州人崛起的世界格局看,其可选择的文化,因历史和文化的渊源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是中华主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