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武信
武信,字大本,滁州人,明洪武甲戌科进士。历任山西介休知县、屯留知县,转浙江布政司理问。永乐二年,拜福建按察佥(qian)事,丁大母忧,服阕起,补陕西佥事。后被命简征交趾,朝廷以其习谙土习,留授顺化知府,报政过家,卒。

人名:武信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明代真武信仰在北京的繁兴及其影响

明代对于真武大帝的广泛崇奉,是在宋、元两代基础上发扬光大的结果,但始于成祖的明代皇室所进行的大力提倡,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继永乐年间朝廷"大修武当"之后,明代帝王对于真武的尊奉持续相沿,北京的真武信仰随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蔚县古堡中的真武信

真武指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或无量祖师,在蔚县当地又被称为真王、玄帝或玄武。从明朝中前期开始,真武信仰在蔚县古堡中广泛传播,大量真武庙与蔚县古堡融为一体,真武信仰在人们心中成为了抵御强敌的北方战神、保佑风调雨顺消灭火灾的水神和镇压妖魔为人治病的福神。明清时期,真武信仰成为了蔚县地区地位较高且影响力较大的民间信仰。 

明代辽东真武庙修建与真武信

辽东是边疆地区,军事活动相当频繁。特殊的环境培育了特殊的文化,真武庙的修建是较为突出的表现。有明一代,辽东城堡,不论是镇城卫城,还是所城堡城都普遍建有真武庙,真武信仰已经成为辽东民俗活动重要的内容。 

陕北的真武信仰和厉祭

<正>北宋以降,真武大帝在传统道教诸神中地位日显,统治者推崇与民间信仰相互激荡,明代以致鼎盛。作为道教中护佑百姓的北方大神和军队守护神,真武大帝在陕北一直占据着民间信仰主位。与此同时,陕北各地厉坛和城隍庙在民间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厉祭"风俗在曾经的陕北非常普遍,以祭奠纪念战死沙场无数无名将士。陕北边地,千年烽火不绝,其神尚武,其情在厉。一笔者少时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名真武洞的小镇,该镇是安塞县政府所在地。 

武信仰的渊源与流变研究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无量祖师、披发祖师、北帝、玄帝、祖师爷、上帝公等)是唐宋以后兴起的的具有长远影响力的道教神祇。他源自上古四象中的北方玄武,玄武最初是神龟,汉代以后逐步演变成龟蛇合体的形象。在世俗社会,玄武是天空星象和地上建筑的北方意象,许多景观名胜都以“玄武”命名。道教也将包括玄武在内的四象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充当天界神仙、人间羽士以及冥界死者的守护者。从先秦到唐代,玄武虽有神性,但神格地位始终不高,与其说是“神灵”,不如说是“神兽”。出于对北极和北斗的好奇与想象,华夏先民认为北方星空具有神奇的力量,加之北方属水,水生万物,道教逐渐形成一以贯之的北方崇拜,创造出太一、天皇大帝、紫微大帝等代表北极和北斗的北方神灵。这些神灵地位尊贵,神通广大。经过六朝时期的积累和整合,在唐代形成一个以北方神灵为崇拜对象的北帝派。这个道派塑造了多个北帝,将北方崇拜推向高潮。大约五代时期,川蜀地区的北帝派道士以北帝派经典为蓝本创作真武专属道经,让北方玄武从四象中脱颖而出,成为以斩妖伏魔为己任的人格化北方大神将。为了证明赵宋王朝受命于天的皇权合法性,宋真宗开展了一系列造神运动,面对来自北方契丹的威胁,作... 

泉州南武当玄武信仰在闽台的传播

<正>泉州法石真武庙因与鄂北武当山同样供奉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天上帝),该庙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法石街宝觉山上,山门高挂着古人书写的"武当山"三个大字故称南武当。距著名的后渚港7公里。由于玄武大帝被奉为航海与后渚港的保护神来崇拜,使仅有3000人口的法石村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1991年,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重要史迹之一。1998年,法石村与泉州老子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泉台玄武信仰研讨会",海内外多批宗教文化团体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真武庙供奉的"玄武大帝"金身也应邀"出巡"台湾宝岛。由是,泉州法石村"南武当"声名鹊起,影响日渐扩大。本文对泉州南武当玄武信仰及其在闽台的传播叙写如次。 

宋元时期杭嘉湖平原的真武信

南宋时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全国崇奉道教神真武的中心地。由于皇室对真武的大力推崇,以临安为中心的杭嘉湖平原民间信仰便形成浓烈之风气,其表现便是真武灵应广播,祭祀真武的观堂遍建,三月三真武节影响深远。元代的杭嘉湖平原民间对真武的信仰依旧深刻,不仅宋代所建真武宫观得到修复,而且新建了一些真武庙,三月三真武诞节的传统仍延续下来,直至明清。 

明代广西真武信仰与崇祀研究

明代是真武信仰与崇祀的鼎盛期,奉祀真武之祠庙几乎遍布全国。位处明帝国西南边陲之广西地区在这一时期亦建有众多真武祠庙,香火兴盛,绵延不绝。对明代广西真武信仰与崇祀活动进行专门研究,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史、宗教史、民俗史的基本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章主要依据相关史籍、方志和碑刻文献,从祠庙分布、奉祀动因及规制、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明代广西真武信仰与崇祀展开具体考察与讨论。 

佳县白云观壁画与真武信

我国壁画从其一开始出现就与古代汉民族的神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产生后便十分注意利用壁画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一些道教经典中记载道教产生初期就开始用形象来描绘自己所崇拜的神仙,此外在众多的道教宫观中还通过壁画这种形式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佳县白云观壁画就是反映道教信仰题材的一组绘画,本文针对壁画所在的位置和图绘形式分为朝圣图式、"出、入队"图式、故事画图式、仿卷轴画图式几个类型;另外还结合白云观的来历,简述壁画中真武信仰对该地区人们的影响。 

武信仰与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修行图

本文以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大殿东、西壁所绘的真武修行图为中心,探讨该壁画的相关环境、故事来源和图像风格,以及对该壁画排序的宗教意义与佛教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