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字平甫,号平庵,又号江陵病叟,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淳熙二年进士,授绍兴府教授,受知于吕祖谦,以荐登朱熹、张栻之门。五年,调潭州教授。绍熙四年,除秘书省正字。五年,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即位,召朱熹为侍讲,未几,予祠,安世率馆职上书留之,为言者所劾,出通判池州,移通判重庆府。以党籍罢,还江陵家居,与吴猎友善。开禧二年,起知鄂州,除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遣兵解德安围。三年,权安抚使,升太府卿,坐杀吴猎客宣抚幕官王度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以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年八十(本集卷四《内子生日》诗)。安世自云“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贵耳集》卷上),故其诗有声当世,多与孙应时、姜夔等人唱和,刘克庄尝举其五言绝句如《武夷铁笛亭》、《诸葛祠堂》、《永州》,七言律诗《读三国志》、《路旁有因梅竹以编篱者》,七言绝句《春日堤上》、《见梅》、《次韵罗郢州送别》多篇,颇称其新奇工致(《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其文存世不多,以奏议见长,周必大谓其“意婉义深,学广文赡”(《与项平甫正字书》)。其著述今存《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十卷等。又著有《平庵悔稿》十五卷、《后编》六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丙辰悔稿》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存《平庵悔稿》十四卷、《丙辰悔稿》一卷、《悔稿后编》六卷、《补遗》一卷,系清乾隆间吴长元所编,有清钞本。又《宛委别藏》单独收有《平庵悔稿》十二卷。《全宋诗》卷二三七○至二三八二录其诗十三卷。《全宋文》卷六三六三收有其文。事迹见《宋史》卷三九七本传,《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柳贯《跋江陵项平甫为李文定公作盘居诗》。(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2004-09)
阅读全文

人名:项安世

别名:

字: 平甫

号: 平庵、江陵病叟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宋朝

国(旗)籍:

出生时间:1129

死亡时间:1208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175

>
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授绍兴府教授,受知于吕祖谦,以荐登朱熹、张栻之门。

1193

>
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
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

1206

>
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
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氏家说》整理与研究

项安世(1153—1208?),字平甫,号平庵、平斋、江陵病叟,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他年轻时受知于吕祖谦、张栻、朱熹等学术大家,潜心学习理学。庆元年间,项安世因与朱熹交好,被列入伪学逆党籍,至开禧北伐才重新得到重用。项安世的著述,多完成于庆元党禁期间,《项氏家说》亦在其中。项安世对《左传》、《周易》皆有深入的研究,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道:“安世之经学深矣。”然而,目前学界对项安世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平、易学、诗歌等三方面,对《项氏家说》的研究也仅限于体例与部分内容,尚无系统的版本梳理和完备的点校整理本问世。论文总体上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和附录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简略叙述了项安世的生平著述概况,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以《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历代目录书籍考察了《项氏家说》的版本流传。笔者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广雅书局本、《湖北先正遗书》本等版本为通校本,对《项氏家说》进行了点校,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项氏家说》各个版本的优缺点。第二章分析总结了《项氏家说》各卷内容及其价值,依照论述主题不同来逐一论述,并对... 

项安世卦变说新探

卦变说是理解项安世易说的关键,其卦变说接续了李挺之的相关识见,分反对卦与不反对八卦。反对卦皆自消息卦来,不反对卦皆自坎离来。以坎离作为主变之卦,既是对汉代易学重视坎离传统的接续,又融合了丹道思想,更是对当时理学家体用思想的认同与接纳,这使得项氏卦变说既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认同。项氏卦变说的理论动机是从易象本身开显易道之变易,以弥补程颐仅从义理一面揭示易道变易之不足。 

宋代江陵地区经济与文化研究

宋代江陵地区在经济与文化两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分别是商业经济繁荣和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宋代是江陵作为商业都市发展的鼎盛时期,该地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宋代江陵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农业发展具体表现在劳动人口的增长、垦田面积的扩大、治水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北宋初期的统治者接连对久经战乱的江陵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加之江陵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于是流民归业、生齿日繁,荒田被耕垦为膏腴之田,其农业经济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南渡以后,成为抗金战争前线的江陵是屯、营田活动最先开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地方。人们在开垦土地和兴修水利提高治水能力的同时促成了垸田的产生。手工业方面,宋代江陵地区的纺织业、冶金业、食品加工业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最具特色的是造船业。江陵有较大规模的造船场,并具备较高的造船能力,尤其是能够打造一种攻击力极强的名为“车船”的战船,在抗金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手工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进入市场流通,加之在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网络以及宋代政府的商业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江陵的商业经济在南宋... 

上海图书馆藏《金川项氏宗谱》发微

上海图书馆藏《金川项氏宗谱》分为序、凡例、古迹、秩祀、衣冠盛事、系图、系志等部分,可以视作浙江慈溪项氏的家族史。该谱对于了解项氏的迁徙与繁衍、先贤事迹、孝子贞妇、家族文化、通婚姓氏、收养立嗣等问题有着很高价值。书中除了一些史实讹误外,序言和先贤事迹等部分存在美化和作伪行为。 

项安世诗歌研究

南宋初期,高宗孝宗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国力增强,同时诸子学术争鸣,涌现出一批优秀文学家。但此时又存在宋金两国战争不断,党派斗争激烈频繁,权相更迭等社会现状。项安世青年时期受知吕祖谦,登朱熹、张栻门,潜心学习理学。后卷入“庆元党禁”与“开禧北伐”两大政治事件,党禁对项安世人生轨迹、思想和价值观有着直接影响,在项安世诗文中频频显露对党争的痛恨。后项安世一扫党禁中的困苦,积极参与北伐,展现出昂扬的精神状态。他广结天下英豪,与朱熹、姜夔、陆游、辛弃疾友善,多有唱和。项安世作为南宋中兴时期政治风云的见证者和中兴诗坛健将,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诗歌,反映了南宋社会现状与人文精神。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论项安世诗歌:“(项安世)亦推诚斋空扫前人,独霸当时。自运各体皆有肖诚斋者,七律尤如唐临晋帖,才思远在张功父之上。”给予较高的评价。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项安世诗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梳理和分析国内外项安世生平、诗文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正文部分分为三部分,共四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论述项安世生平与交游。首先探究项安世家世;其次详细叙述其生平,以“庆元党禁”与“开禧北伐”两大政治事件将项安世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出入仕... 

《全宋诗》仲并、陈渊、刘子翚、项安世重出考辨

《全宋诗》著录诗人9 000余。卷帙浩繁,出之众人,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仲并、陈渊、刘子翚、项安世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项安世诗歌中虚字的运用

<正>一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清人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且夫一字之 

项安世诗歌研究

项安世(1129—1208),字平甫,号平庵,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他生性豪爽,有气节,在朝直言敢谏,心系家国。他受知于吕祖谦,以荐登朱熹、张栻之门。他诗作甚丰,其诗集《平庵悔稿》久佚,清人据《永乐大典》辑得《平庵悔稿》十二卷、补遗一卷。《全宋诗》第44册,录其诗1506首。杨万里将他列入“隆兴以来以诗名者”10位后进之中。宋人韩淲评论其诗歌风格为“果回富艳归清远,尽扫虚骄入正平。”清人赵魏认为:“读其集中诗,材力富赡,每每以诗自豪,是亦宋季巨擘,迥出江湖诸派之上者。”然而,目前学界对项安世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他的易学思想研究上,而对其诗歌的关注很少,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本论文总体上分为引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在引论部分简要介绍项安世的生平概况,并交代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正文部分拟对项安世的生平、家世背景、仕宦经历、交游作一个全面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项安世诗歌的诗学思想、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最后对其在南宋中兴诗坛作一个准确定位。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项安世的生活概况,分别从生平、家世背景、仕宦经历等方面来考述。第二章主要介绍项安世的交... 

南宋诗人项安世事迹考

项安世(1129—1208)是南宋名臣、诗人。孝宗淳熙二年(1175),项氏进士及第,授绍兴府教授,后居绍兴、成都等地。绍熙四年(1193)三月,除秘书省正字,历任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官、池州通判等职,后因"庆元党禁"罢废而还江陵,家居十年。开禧二年(1206)复起鄂州,先后任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荆湖安抚使、太府卿等职,后以事免。卒后,追赠集英殿修撰。 

项安世易学思想的具体特点与历史贡献

项安世易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综合与补偏,而且这种补偏主要是针对着程氏易学,具体表现在"象辞一体"与"体用一源"、气本论与理本论的差异、以象补理、注解文本与内容的补偏、解易体例的补偏、义理解易的补偏六个方面。项安世继承了程颐的义理的基本思想,但由于气本论与理本论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天道理解上的根本差异。所以,项安世虽然抛弃了汉易的迷信部分,但继承了从卦象天道推人道的思想。项安世从细节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程子的义理思想。宋易中的义理派,由于重视王弼注易以明人事的传统,常以历史人物的事迹解释卦爻辞,《程氏易传》正是发扬这种传统。项安世继承了引史说经这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以史解易非常丰富多彩,是易学与史学的完美结合。 

项安世的《周易》诠释学述论

项安世是南宋易学家,自称是程颐思想的继承者,实际上却是典型的综合义理与象数的思想家。他之所以讲象数,一个目的是从象数的角度填补王弼注《易》完全不讲象数、程颐疏于象数的学术偏颇,一个目的是融合义理与象数,从而达到既"继绝学"又"开太平"的理想。项安世不仅严格继承传统汉学的考据严谨之风,对《周易》的多处内容进行了考证,而且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并在此前提下,提出了许多解《易》的新体例,对易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宋史·项安世传》补正

项安世,《宋史》有传。然此传对传主前半生事迹鲜有记载,且未涉及传主之学术贡献与文学创作。今依据传主传世别集《平庵悔稿》及其他学术著作,考其生平,论其创作和学术,对《宋史》本传予以补正。 

《读本朝史有感十首》考释

《读本朝史有感十首》是现存宋诗中唯一一组"本朝《实录》"的"读后感",可视为简要的北宋"党争诗史"。其作者应为刘克庄,而非通常认为的项安世;"本朝史"一辞在此专指宋代官修诸朝《实录》,而非泛指一切关于本朝史事之官私史籍、笔记;刘克庄因担任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之机会,加以自身的写作习惯与政治际遇,遂有此作。 

项安世易学思想及其影响

项安世为南宋中期著名易学家,曾师从朱熹、陆九渊等人。《周易玩辞》为其易学代表作,其思想以程颐《易传》为旨归,汲取历代象数、义理之长,融会贯通,成为宋代中后期以理学解《易》的代表之作。其易学兼综象数、义理,遍考诸家,断以己意,铸成一家之言,深为后来《易》家所称道援引。 

《项氏家说》之《春秋》缺卷探微

《项氏家说》盖初成于项安世十年谪居江陵时期,其后则当有增修补订。《项氏家说》自明初以后渐佚不传,今传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裒辑成编。《项氏家说》原本当有《春秋》卷,而今传本无之,实整卷缺佚。元时曾有《春秋家说》别本单行。今就诸家所引佚文并加辑考,凡得二十八条。项安世说《春秋》多洞察隐情,明彻深刻,保持了浙东学术的本色。 

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小识

项安世《平庵悔稿》传世各本多出自《永乐大典》辑本,虽卷帙不同,赖有诸家题跋,始末清楚,并无疑义。而宛委别藏所收,则有"依旧钞过录"、"似非大典录出"之说,被认为是辑本之外的另一版本系统。本文从其所录作品、编次特点等方面加以考察,论证这一版本亦属《永乐大典》辑本系统,其来源当是一个抄写于吴长元编录之后、赵魏编录之前的版本,所谓"旧钞",亦属欺人之语。 

项安世《周易玩辞》研究

项安世是南宋《易》学发展中较有影响的一家,其治《易》宗主程颐,以探究义理为旨归;又受时代学风所染,注重对象数的考察;传世的《易》学著作有《周易玩辞》。本文即以《周易玩辞》为主,并结合项安世其他著作中有关《易》学的内容,在考订其生平、著述的基础之上,综合象数、义理两个方面,从《易》学方法、《易》学思想、《易》学史评价三个角度对项安世的《易》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项安世易学对吴澄的影响

宋代项安世著《周易玩辞》一书,主张“因辞而测象”的治易路数,其学术风格兼重象数和义理。项氏《周易玩辞》一书,对元代吴澄产生了很大影响。吴澄的易学思路,基本也遵循“观象玩辞”的路数进行,其易学著作《易纂言》多处提及并肯定项氏观点。但吴澄没有在项氏的观点面前止步,在易象内涵、卦变理论和义理的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与项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郑庠、项安世《诗经》古韵分部考

本文主要讨论了宋代学者郑庠和项安世的古韵研究,考证了他们在《诗经》古韵分部上的一些不同。郑庠古韵分部一以收音为式,分古韵六部;而项安世则以通转为主,注重古韵部之间的联系。本文对其中一些细节问题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可澄清宋代古音学研究中的一些是非问题。 

宋代《离骚》名义说考索

<正> 唐诗有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既为我国先秦时代最伟大之诗人,其《离骚》一篇,更为烩炙人口之作,古来即与《诗经》并称为"诗骚",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之地位。然而"离骚"一词意为何解?今试结合历来学者之论,以评析诸说,进而析论此名之含义。自西汉淮南王叙《离骚传》以还,学者已有论及"离骚"一词之义者。论者于训解上则颇有歧义,若其大旨之归趣,仍可加以协调。及至宋人治学,好出新义,其中即有学者项安世与王 

关于《宋史·李心传传论》的问题

<正> 自唐刘知几提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三长,清章学诚复益以史德之说,其谓:“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文史通义》卷3)。此论一出,史家人品、心术之邪正,遂成衡量其著述价值高下之一大标准。南宋四川籍著名史家李心传,刻志前闻,究心史学,立朝论谏,言多切直。兼以志行超迈,久弃场屋,平生汲汲于本朝文献的荟萃保存,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为当世名著,亦属今日研究南宋历史的头等史料,历来为治史者所宝。其学识、人 

宋代《孝经》文献研究

中国传统的孝道孝文化,到了宋代,进入了一个充分发展、渗透、丰富的历史阶段,既有其相当的延续性,亦有其相对的时代性,构成了中国孝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在此大背景之下,承载孝道精神与理念的儒家经典《孝经》一书的研究、探讨,也同这一阶段的孝道孝文化一样,与时俱进地呈现出了相应的时代特色,既有传承,更有质疑或者说开新,在中国《孝经》学史上写下了别样的一卷。 宋代的《孝经》学文献,共有50多家,数量较为可观,但可惜的是,这些著作绝多达数都已经亡佚,现存传世者据笔者目前所及,仅得5家,分别是邢昺等《孝经注疏》、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范祖禹《古文孝经说》、朱熹《孝经刊误》和项安世《孝经说》。 通过对现存宋代《孝经》学著作的具体探讨,我们认为,相对于前代而言,宋代《孝经》学的特点与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宋学性理学说的色彩呈现。现存宋代《孝经》学著作,无一例外都具有宋学的性理学说色彩,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开其端,范祖禹《古文孝经说》踵其后,朱熹《孝经刊误》、项安世《孝经说》亦皆如此。这种注重心性义理的内在探究和体悟,是此前汉唐注疏著作中缺乏或者说薄弱的,因此,从这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