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瓜尔佳·荣禄 又称 荣中堂
瓜尔佳·荣禄(1836年4月7日—1903年4月11日),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1878年由内务府大臣兼步军统领,升为工部尚书。因纳贿被参罢免。1891年出任西安将军。中日甲午战争中,任步军统领,特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以卫皇室。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上疏清参酌中外兵制,设武备特科,各省设武备学堂。反对维新变法。1898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掌握重兵,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镇压维新派。1900年参与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㑺为大阿哥(即皇储),企图废黜光绪帝。在义和团运动中主张镇压义和团,保护各国驻华使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逃往西安。1902年还京后,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1903年病死。(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人名:瓜尔佳·荣禄

别名:荣中堂

字: 仲华

号: 略园,别号田舍主人

谥号:文忠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满洲正白旗

出生时间:1836年4月7日

死亡时间:1903年4月11日

祖籍:

出生地:北京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学位:

工作机构:

1836

>
道光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1836年4月7日),荣禄生于其父瓜尔佳·长寿位于北京的宅邸。

1841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荣禄父亲长寿被派往福建任职,荣禄一家随往。

1851

>
咸丰元年(1851年),长寿受命赴广西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家眷被托付给福建将领饶廷选,荣禄即寄读于饶家。
咸丰二年(1852年),荣禄的伯父和父亲作为总兵在同太平军作战时双双战死,同年十一月,荣禄由廕生被起用;十二月,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之爵。
咸丰三年(1853年),分至工部观政。
咸丰七年(1857年),康慈皇太后入葬慕陵礼成,参与其事的官员得到嘉奖;荣禄作为工部官吏(与陵工相关),亦获得恩旨,待补为主事后可优先升任为工部员外郎。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荣禄补为工部主事;八月升任工部员外郎。
咸丰九年(1859年),荣禄又被调为户部银库员外郎。

1860

>
咸丰十年(1860年),满洲权贵肃顺为排挤大学士翁心存而掀起户部官钱局案,荣禄也被牵扯其中。
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去世。八月,荣禄因捐输军饷,获奖为候补道(据《清史稿》,当系直隶候补道);十月,又充任神机营文案处翼长。
同治三年(1864年),荣禄充任神机营全营翼长。
同治四年(1865年),荣禄曾受命带兵镇压“马贼”,不久获赏副都统衔,并管理健锐营事务,后又兼任神机营、健锐营马队的专操大臣,以及神机营威远队专操大臣。
同治五年(1866年),荣禄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年末又调镶白旗满洲副都统。
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进至京畿,荣禄受命随恭亲王奕訢布防,迁左翼总兵,亦受军机大臣文祥赏识及推荐。
同治八年(1869年),荣禄又补为镶黄旗满洲副都统。

1871

>
同治十年(1871年)之后,荣禄除参与旗务外,并曾署工部左侍郎、补工部右侍郎、调户部左侍郎。
同治十三年(1874年),荣禄兼署吏部左侍郎,后又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光绪元年(1875年),荣禄兼署步军统领,光绪三年(1877年)补任。光绪四年(1878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后因病解除工部尚书之官,并开总管内务府大臣之差。
光绪五年(1879年),荣禄因参与普祥峪定东陵工成,获赏并下部优叙。但他仍于同年申请开缺,获准。

1880

>
光绪六年(1880年),荣禄又被弹劾纳贿,被降二级调用,且“不准抵销”。
光绪十一年(1885年),荣禄所受“降二级调用”的处分获得开复,其后逐渐重新获得任用。

1891

>
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为西安将军。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荣禄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䜣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同年,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1895年8月11日),荣禄以步军统领受兵部尚书之职。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1896年6月4日),授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荣禄曾会同刑部等查核上驷院赃案。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9月28日),荣禄卸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军机大臣。
光绪二十五年五月二十日(1899年6月27日),武卫军编练完成,此后,荣禄又陆续编练武卫先锋军、先锋队若干。

1900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畿蔓延,七月二十三日(8月17日),诏命荣禄留京办事。闰八月十三日(10月6日),诏荣禄赴西安行在。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十日(1901年7月25日),荣禄受命管理户部事务。同年,支持刘坤一和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提出的变法主张。十一月(1902年1月),两宫回銮,荣禄亦随扈自西安还京,加太子少保衔,转文华殿大学士,十二月二十四日(1902年2月2日),定为文华殿大学士。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十四日(1903年4月11日),荣禄去世,遗折奏入,清廷于同日赠其为太傅,赐谥文忠,晋封一等男爵。
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改变了甲申易枢后清廷的权力格局。比较显著的表征是满洲贵族荣禄权势的激升,以及中兴名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势力的衰败。荣禄通过督办军务处编练新军,逐步取代了淮军集团对北洋的长期控制,出现满洲贵族集权的一丝曙光。在权力交替过程中,受到慈禧太后宠幸的荣禄,迅速升迁;李鸿章则不甘落败,伺机而动,谋求发挥影响,二人关系十分微妙。如果考虑到慈禧驾驭臣下的灵活手腕和满洲贵族内部、汉族官员之间的派系利益之争,荣、李应对的形势更加复杂。事实上,他们周旋于复杂的派系之中,虽有分合,总体上仍保持着政治合作的态势。 

政治联姻的背后:载沣娶妻与荣禄嫁女

庚子事变打破清王朝既有的权力结构,也使未来的皇嗣人选重新洗牌。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的联姻,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过载沣原聘之妻并非荣禄之女,慈禧太后和荣禄对于两家的联姻,也并非一开始就抱有乐观其成的态度。载沣婚姻的变故丛生,既是戊戌政变和庚子事变的共同产物,更是清末后党专权的结果。荣禄嫁女时,适逢其人生权力的顶峰。他之赞成或曰有意识地促成此桩联姻,既是为了减轻参与戊戌政变的历史责任,也有固宠保位、转移中外舆论视线的政治考量。而作为当事人的载沣,虽然表面上处于任人摆布的地位,但这桩联姻,对于他的仕途发展乃至最终成为执掌国柄的监国摄政王,仍有着直接的关系。 

庚子事变前荣禄与刚毅的政争

晚清政治史研究中很少关注戊戌至庚子时期满洲权贵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个问题关乎庚子事件前后的内政外交决策,对政局影响至大。充分的资料表明,戊戌政变后军机大臣荣禄和刚毅争权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主线。在政变后汉族官员势力整体遭到裁抑的背景下,刚毅积极攀附端王载漪,藉此与荣禄抗衡,加强在中枢的影响力;双方在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人事争夺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虽然荣禄慈眷未减,终因投鼠忌器,在庚子年春因身体原因暂离中枢,此后清廷决策出现袒护拳民、仇视洋人的偏向,发生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事件。一定程度上说,造成庚子五月京津局面失控和形势恶化,荣、刚之间的争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联姻的背后——载沣娶妻与荣禄嫁女

<正>政治联姻是古今中外各政权、部族或家族团体,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其他战略意图,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清朝历史上长期大行其道的"指婚",正是政治联姻的突出表现。其间起决定作用的,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非婚配双方的意愿。载沣与荣禄之女的联姻,也不例外。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1901年10月6日),因八国联军攻陷京城而西狩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西安起程回銮。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2年1月5日),两宫驻跸保定期间,慈禧太后颁布懿旨,将大学 

《荣禄与晚清政局》

<正>马忠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39.3万字,65元晚清重臣荣禄在甲午战争后重新崛起,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庚子事变、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既往学界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大多停留在策划戊戌政变、创办武卫军、围攻或"保护"使馆等具体问题上,对荣禄一生的事迹缺乏整体观照。由于史料过于分散,旧说先 

慈禧与荣禄特殊关系探究

提到荣禄,许多人就会联想到他与慈禧的特殊关系,这种传闻由来已久,从清末的野史小说一直到现代人写的史学和文学作品,都对他们的特殊关系有过各式各样的描述,本文就是要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研究,纠正人们对慈禧和荣禄关系的一些错误观点,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慈禧“西狩”与清末新政的肇始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八国联军侵袭下,慈禧携光绪及若干亲王大臣仓皇西逃,一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重新回到北京,历时共511天,横跨庚子辛丑年,官方史学美其名日“庚子西狩”。就在到达长安不久后,慈禧就颁布了实行新政的上谕,这即开启了晚清十年的新政,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何在此时满清统治者会以推动者的姿态同意新政?作为最高权力者的慈禧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她在切身经历庚子之变后,为何会从变法的被动者、乃至扼杀者变成推动变法的主动者等,都将在本文得到简要的梳理。 本文除附录、结语等,具体分为五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分析了慈禧一行“西狩”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传统史学观点往往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为其背景,而本文将此背景锁定在甲午战争之后的戊戌维新,以及晚清以来民间与官府积蓄已久的仇洋意识。一方面点明义和团被清政府所利用,尤其是因为作为最高权力者的慈禧与洋人素有仇恨,她的任何决策都带有决定性的效力,如此视之也就不应否认她对发起新政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在戊戌的背景下,以中枢人员变动为角度来梳理慈禧向六国宣战的助推力量。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 

荣禄幕府考

甲午之前,荣禄长期担任京官,虽有幕府,但规模应该不大,目前能考出者有员凤林、张裕钊二人。甲午之后,荣禄权力膨胀、事务繁剧,先后将李盛铎、陈夔龙、谭启瑞、奭良、聂时寯、杨文鼎、樊增祥等人罗致入幕。外放直隶和总统武卫军时期的幕府最为庞大,累计40余人。比起稍早的曾国藩幕府、李鸿章幕府,荣禄幕府具有人数少、成分杂、贪员多、流动性大的显著特点,它不像是幕僚寻求知遇、成就事功之所,更像是得官得缺的一块跳板。幕府的局限正反映出荣禄本人的局限。 

清朝百姓为何恨荣禄

<正>刘吉同在1月26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说,荣禄死于1903年4月,死前是慈禧倚重的心腹大臣。荣禄死后,据说太后比死了丈夫还悲痛,荣禄享受到的哀荣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民间对荣禄之死则是一片欢呼。报章评论无不拍手称快,《中外日报》甚至说:"恨其死之迟耳!"荣禄死的年代,官民矛盾严重对立。1901年的《集成报》的一篇社论就说:"中国之民皆好民,中国之官皆不好官。"人民如此"仇官", 

荣禄与晚清神机营

本文着力于从晚清"练兵"问题的历史脉络中考察神机营的由来与建置。作为神机营早期的管理大臣、同光政局中的重要大员,荣禄在该衙门任职长达19年之久。此间经历深刻影响了他对练兵、自强、洋务等问题的认识。荣禄甲午之后权力、地位迅速上升,得益于其神机营履历。戊戌时期,荣禄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始终不遗余力鼓吹练兵、耗费巨帑编练武卫五军,也源于他在神机营时期形成的两个成见。 

荣禄:晚清的最后一位满族大佬

<正>1903年的一个初春午后,大清国的掌门人慈禧罕见地离开颐和园,起驾来到交道口菊儿胡同一所中西合璧的老宅院。老佛爷之所以屈尊至此,原因很简单:她的宠臣荣禄病了,而且病得极重。走近荣禄的病榻,慈禧不忘打趣道:"尔常言尔是康党,尔曾得尔友之若何新闻?彼实奸臣,负尔好意,竟致反噬!"这话若是对着旁的大臣说, 

荣禄早期生平考(1836-1879)

利用荣禄本人编、撰的《世笃忠贞录》、《先继妣颜札太夫人行述》及相关档案史料,对《行状》、《墓志铭》中所述荣禄早期生平进行辨正。在考订荣禄父系、母系、生年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讨论其仕途登进。荣禄能迅速窜升为同光时期的重臣,主要是得益于当时权力格局的重组和清制对满人的关照,在官场内,荣禄交游甚广,与文祥、奕譞、翁同龢、李鸿藻关系尤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