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四年石勒去世后,石虎以"魏辅汉故事"为依据,以丞相总摄百揆,并受封为魏王,在后赵境内建立囊括十三郡的魏国,设置魏台,为赵魏禅让做好准备。但石虎最终放弃禅让方案,直接废黜君主。之所以如此,除了石虎已经完成对襄国朝廷的全面控制并平定关中石生、洛阳石朗等势力之外,与石虎对石勒政治路线的不满有关,不愿礼遇其后嗣。自定都襄国后,石勒在继续"以马上取天下"的同时,开始考虑"以玄默治之"。石勒称赵王后,经由门阀制度建设,士族取得了为制度所保障的政治权益。称天王、皇帝后,石勒建立以尚书机构和中常侍为中心的决策体制,集权于皇帝与太子。但"天下未平"的处境迫使石勒仍须"以马上取天下",这成为石虎势力生存的政治空间。后赵内部形成以石弘、程遐、徐光为一方,以石虎为另一方的斗争格局。石勒死后,两条政治路线之间的冲突最终以一场未能完成的赵魏禅让而暂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