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人名:朱熹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130

死亡时间:120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朱熹、王阳明对天理的理解——从二人对“子入太庙,每事问”的解释来看

王阳明、朱熹二人对"子入太庙,每事问"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朱熹认为孔子是"知而问",王阳明则认为孔子是"不知而问"。王阳明、朱熹二人之所以对同一件事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根源在于二人对"天理"的理解不同。朱熹理解的"天理"是事理、具体的礼节,这样理解"天理",就会析心与理为二,导致道德无力。王阳明理解的"天理"则是性理,性理并不是具体的礼节,而是形成和判断具体礼节的本源和标准,这样理解"天理",如果落实不够,就会导致荡之于玄虚或参之于情识。 

尤溪县朱熹祭典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

尤溪朱熹祭典是专门祭祀朱熹的大型堂庙乐舞活动,源于宋朝南溪书院的祭祀,并在明朝弘治四年(1491)上升到国家层面,是全国唯一的朱熹诞辰日官方祭祀朱熹的大典。2007年以来,尤溪县重新恢复朱熹诞辰祭祀大典,在遵从古制的基础上又不乏时代性的改造,使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重新绽放出迷人的光芒,是福建省朱子文化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熹祭典的保护与传承

<正>朱熹祭典是尤溪县专门祭祀朱熹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与祭孔大典一样,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朱熹诞辰日举行。朱熹祭典前后的一整个星期称为"朱子文化周",地方政府在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举办朱子文化周系列活动。纪念朱熹活动可追溯到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朱熹去世37年后,朝廷节经有司创建堂屋,朱熹再传弟子李修发时任尤溪知县,重修郑氏馆舍,建祠三楹,合祀朱松、朱熹父子,置"景行""传 

论孙奇逢对朱熹与王阳明思想的调和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对朱熹与王阳明的调和是他最为显著的思想特征。孙奇逢从儒学道一、《朱子晚年定论》、贵在实践的哲学视角出发,调和朱、王二人的学术争端,提倡人们不要执著于朱、王之争,而要脚踏实地成就自己的德性,这对扭转当时的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奇逢思想于朱熹思想继承改革探析——以《四书近指》中庸卷探其对台湾人文思想之影响

<正>一、前言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晚年号岁寒老人,原籍明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属河北省),后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1月14日),卒于清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675年5月15日)。明末清初是为一动荡的时代,这时的学术风气也随时代而有所改易。由于明代末年之大多学者往往是"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恩",故在明王朝灭亡了之后,一群亡国遗老有鉴于虚无的学问足以误国,于是在学术的风气上也由"心性"转为务实的"实学",而在这样的时代往往会造就出色的大学者。孙奇逢正是生于这样的时代,其学行风骨也正符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