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六年(1826),和卓后裔张格尔入卡作乱,叛军相继攻陷喀什噶尔、和阗、英吉沙尔等地,直接威胁到清朝在新疆的统治。朝廷在出兵平定叛乱的同时任命那彦成为钦差大臣,赴新疆善后调整其治理新疆政策。在此期间,那彦成治疆方略逐渐形成。因此,那彦成治疆方略实际上是清朝调整治理新疆政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清朝治理新疆政策产生了影响。本文以那彦成的奏议为基本史料并结合其他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那彦成治疆方略的形成背景。探讨了那彦成治疆方略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即以整顿吏治为主的安内策和以惩治浩罕为主的制外策。其中,对内在整顿吏治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发展经济、军事建设等内容。对外在惩治浩罕的同时也进行了收抚布鲁特和恢复与中亚各部落贸易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那彦成治疆方略具有针对性、整体性、保守性三个特点,并以这三个特点为着眼点对其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分析了那彦成治疆方略与清朝治理新疆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清朝调整治理新疆政策的产物,那彦成治疆方略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其对清朝治理新疆政策产生了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整顿吏治缓解官民矛盾,维护清朝统治;二是调整与沿边部落的关系,增强清朝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