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那彦成
那彦成(1763年-1833年),章佳氏,字绎堂,号韶九、东甫,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工部侍郎阿必达次子,清朝大臣。 那彦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礼部尚书、陕甘总督、直隶总督、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道光十三年(1833年),那彦成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文毅。

人名:那彦成

别名:

字: 绎堂

号: 韶九、东甫

谥号:文毅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763

死亡时间:1833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礼部尚书、陕甘总督、直隶总督、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学位:

工作机构:

1789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

1794

>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任内阁学士。   此后担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并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嘉庆四年(1799年),出任工部尚书并兼任镶白旗汉军都统。 

1802

>
嘉庆七年(1802年)再次升任内阁学士。平定广东天地会与当地群众冲突,升任礼部尚书。   
嘉庆九年(1804年)六月,那彦成担任军机大臣,
嘉庆十二年(1807年),被重新起用,先后任喀喇沙尔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及江南副河道总督等职。   
嘉庆十四年(1809年),再次调任陕甘总督。  

1813

>
嘉庆十八年(1813年),镇压天理教起义爆发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因滥用赈粮款项一事受到弹劾,下狱,应判处死刑。后因他迅速赔偿银两,改为发配伊犁军台效力赎罪。   此时正赶上那彦成母亲去世,嘉庆帝念其镇压天理教有功,对其免予发配。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那彦成任翰林院侍讲,后历任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1822

>
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再次出任陕甘总督。
道光五年(1825年),那彦成第二次出任直隶总督。  
道光七年(1827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那彦成妥善办理战后善后事宜,被赏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绘像陈列于紫光阁。  
道光九年(1829年),被诏回北京。随后不久,他回到直隶总督任上。   同年,新疆边陲再次发生战争。   处理此事的钦差大臣认为边陲再次发生纷争是由那彦成几年前平定张格尔叛乱时采取的“没收财产、禁止贸易”的政策所导致。   

1831

>
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廷以那彦成误国肇衅罪将其革职。  
道光十三年(1833年),那彦成去世,享年七十岁。道光帝念其平定起义有功,赐予其尚书衔,谥号文毅。 
那彦成治疆方略研究

道光六年(1826),和卓后裔张格尔入卡作乱,叛军相继攻陷喀什噶尔、和阗、英吉沙尔等地,直接威胁到清朝在新疆的统治。朝廷在出兵平定叛乱的同时任命那彦成为钦差大臣,赴新疆善后调整其治理新疆政策。在此期间,那彦成治疆方略逐渐形成。因此,那彦成治疆方略实际上是清朝调整治理新疆政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清朝治理新疆政策产生了影响。本文以那彦成的奏议为基本史料并结合其他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那彦成治疆方略的形成背景。探讨了那彦成治疆方略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即以整顿吏治为主的安内策和以惩治浩罕为主的制外策。其中,对内在整顿吏治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发展经济、军事建设等内容。对外在惩治浩罕的同时也进行了收抚布鲁特和恢复与中亚各部落贸易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那彦成治疆方略具有针对性、整体性、保守性三个特点,并以这三个特点为着眼点对其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分析了那彦成治疆方略与清朝治理新疆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清朝调整治理新疆政策的产物,那彦成治疆方略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其对清朝治理新疆政策产生了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整顿吏治缓解官民矛盾,维护清朝统治;二是调整与沿边部落的关系,增强清朝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