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史权
史权 ,字伯衡,史天倪子,燕之永清人,勇而有谋。

人名:史权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0

死亡时间: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皇权与史权的合辙与分途:《明实录》中科举的历史书写与权力话语

《明实录》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础性史书,科举历史是其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实录文本中的科举史料约计3900余条,保守估计其总字数超过35万。实录科举史料具有文献价值、史学史层面的价值。探讨《明实录》对科举历史的书写,即是凭借科举史料在史学史层面的价值而作出的相关研究。实录科举历史的书写,不仅受制于客观历史事实,还受到皇权的干涉和史权利益诉求的影响。皇权与史权介入科举历史书写,形成皇权话语和史权话语。在这种格局中,实录科举历史书写形成了特定的史法:塑造皇帝科举运行的主角形象、宣扬皇帝文治伟绩和泽被天下士子的恩典,重视高级科举事件的书写,将科举作为历史人物书写的重要素材、宣扬科举的荣耀和入仕“正途”的地位。为了实现前述撰述意图,实录史官们在兼顾客观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相关历史的书写之中运用了直书、隐没、歪曲、甚至制造“历史”等方式。皇权与史权在科举历史书写中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相同,皇权注重帝系变更情景下的科举书写,史权注重与史官自身利益相关的科举书写。帝系变更情景下的科举书写,因其夹杂着皇权的合法性问题,故而成为皇权关注的重点之一。皇权积极介入建文朝、景泰朝、正德朝、崇祯朝科举历史的书写,史权... 

巡按御史权力的变化与明代地方政治

巡按御史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监察制度,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巡按御史权力的变化为线索,探讨巡按御史在明代地方政治小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明代中央集权政治的理解。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巡按御史设立的背景、独立的监察地位及明前期巡按御史的主要职权。 第二部分论述明中叶以后,巡按御史监察、司法权力的强化及一部分军事和行政权的获得,同时,对巡按御史与各级地方官员尤其与按察司官及巡抚的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第三部分对巡按御史权力加强和扩张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其权力的加强和扩张对明代地方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