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张昭 又称 张昭远
字潜夫,本 名昭远,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称 昭。濮州范县(今山东范县)人。后 唐庄宗时,依兴唐尹张宪为推官。后 累官翰林学士、左补阙,迁都官员外 郎、知制诰。迁礼部侍郎,改御史中 丞。后晋时,任户部侍郎,转兵、吏 二部侍郎,拜尚书右丞。后汉初,复 为吏部侍郎,改太常卿。后周广顺 初,拜户部尚书。显德元年,迁兵部 尚书,后封舒国公。宋初,拜吏部尚 书,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 九。昭博通经史,无书不览。兼善 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 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自后 唐至宋,屡承诏修撰实录,专笔削典 章之任。周世宗时,其奉诏详定《经 典释文》、《九经文字》、《制科条式》, 议《三礼图》祭玉及鼎釜等,援引经 据,时称该博。尝撰《纪年录》二○ 卷、《庄宗实录》三○卷、《武皇以来 功臣列传》三○卷、《明宗实录》三○ 卷、《唐朝君臣正论》二五卷、《制旨 兵法》一○卷、《周祖实录》三○卷、 后唐闵帝、废帝、汉隐帝三朝实录,及 《嘉善集》五○卷、《名臣事迹》五卷 等。此外,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 志》又著录其《梁列传》一五卷、《太 康平吴录》二卷、《显德刑统》二○ 卷、《补注庄子》一○卷,皆佚。《全 唐诗》卷七六三录存其诗一首。《全 唐诗补编·补逸》卷一六又补收其 诗一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一卷, 见卷八六四。《唐文拾遗》卷四六又 录存其《加估折纳奏》一文,《唐文续 拾》卷七亦收其文《题窦巩诗后》一 篇。生平事迹见《五代会要》卷一八、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各卷、《直 斋书录解题》卷四、《宋史》卷二六三 本传。(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1992-09)
阅读全文

人名:张昭

别名:张昭远

字: 潜夫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894

死亡时间:972

祖籍:

出生地:濮州范县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吏部尚书

学位:

工作机构:

923

>
后唐庄宗同光初年(923年),张昭被擢升为监察御史,跟随时任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的张宪到晋阳(今山西太原)。

928

>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改任安义军节度掌书记。当时,张昭曾私撰《同光实录》十二卷,经西川节度副使何瓒的推荐,被任命为左补阙、史馆修撰,编撰《纪年录》20卷,《庄宗实录》30卷,因功升都官员外郎。

929

>
天成四年(929年),进呈《武皇以来功臣列传》30卷,任知制诰。

931

>
长兴二年(931年),服母丧改任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934

>
后唐末帝清泰初年(934年),改任驾部郎中、知制诰,撰写皇后册文。不久,升为中书舍人。

935

>
清泰二年(935年),加判史馆兼点阅三馆书籍,校正添补,参与编写《明宗实录》30卷。次年升为礼部侍郎,改任御史中丞。

937

>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改任户部侍郎,经宰相桑维翰推荐,封为翰林学士。

940

>
天福五年(940年),服父丧复任户部侍郎,奉诏与吕琦、崔棁等续修唐史,兼任史院判院事。撰写《唐朝君臣正论》25卷,改任兵部侍郎。

943

>
天福八年(943年),改任吏部侍郎。

945

>
开运二年(945年),《唐书》200卷完成。次年升为尚书右丞。后汉初,仍旧担任吏部侍郎,并授命为太常卿。

949

>
后汉高祖乾佑二年(949年),加封为检校礼部尚书。

951

>
广顺(951年—953年)初年,后周太祖郭威授张昭为户部尚书。其子张秉阳因事获罪,张昭上疏引咎,被降为太子宾客。一年多后,官复原职。  

954

>
显德元年(954年),改任兵部尚书。后周世宗柴荣因张昭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对他颇为看重。次年,张昭请求致仕,世宗优诏不许,敦促其入朝谒见。张昭曾撰写《制旨兵法》十卷、《周祖实录》三十卷以及后唐闵帝、后唐废帝、后汉隐帝实录,皆存于史阁。  

959

>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封张昭为舒国公。  

960

>
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张昭被拜为吏部尚书。  

963

>
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举行郊祀,张昭奉命任卤簿使。礼毕之后,进封郑国公。后因事惹怒太祖,遂上疏告老,以吏部尚书致仕,改封陈国公。  

972

>
开宝五年(972年),张昭逝世,享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