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张说 又称 张燕公
唐代诗文家、学者。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徙居洛阳。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初称帝,亲于洛城殿策试贡士,张说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右补阙。长安年间,曾参预修撰《三教珠英》,与徐坚出力最多,书成迁右史、内供奉,进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703),张易之兄弟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谋反,诱迫张说作证,张说于殿前仗义执言,陈说魏元忠实无反意。魏元忠免死,而张说却因忤旨被流配钦州。唐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转工部侍郎,又调兵部侍郎。唐睿宗即位,迁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景云二年(711),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又为太子李隆基侍读。唐玄宗即位之初,太平公主专权,罢张说相位。张说洞察太平公主逆谋,曾献佩刀于玄宗,请决策讨逆。太平公主伏诛,张说被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不久,因与宰相姚崇不睦,被贬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开元三年(715),又左迁岳州刺史。其时苏颋在相位,张说素与苏颋之父苏瓌友善,遂作《五君咏》诗,其中一首咏苏瓌。苏瓌忌日,张说将诗献给苏颋,苏颋览诗呜咽,即向唐玄宗申明张说忠謇有功,因迁荆州长史。开元六年(718),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开元八年,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节度大使,并兼修国史。其间因安抚九姓同罗、拔野固有功,并曾击败党项,于开元九年(721)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诏为朔方节度大使。开元十一年,进为中书令。开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次年,受宇文融、李林甫弹劾,被罢相,不久即致仕。一年后,复为右丞相,并知集贤院事,后又迁左丞相。开元十八年十二月(731)卒,终年64。 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30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引知名之士以辅佐王化。其为文精壮,尤长于碑志。朝廷凡有大作,多出张说、苏颋(许国公)之手,天下传一诵,号为“燕许大手笔”。孙逖在为所作挽词中称许为“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其诗法精妙,风格朴实遒劲,如《邺都引》有句:“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贬岳州后,又多凄婉之作,人谓得江山之助。《旧唐书》本传称其有文集30卷,30卷本张说文集今存宋刻蜀本。另有25卷、10卷等几种版本,但均非全帙。又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还撰有《玄宗实录》20卷,《洪崖先生传》1卷、《才命论》1卷。《全唐诗》卷85至89存诗5卷,卷890存《舞马词》6首,《全唐诗续补遗》存诗、铭等11篇。《全唐文》卷221至233载文13卷,《唐文拾遗》又载文3篇。(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 )
阅读全文

人名:张说

别名:张燕公

字: 道济、说之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唐朝中期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667

死亡时间:730

祖籍:

出生地:洛阳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中书令

学位:

工作机构:

705

>
神龙元年(705年),张氏兄弟在神龙政变中被杀,武则天亦被迫退位。太子李显复位,史称唐中宗。张说被从岭南召回朝中,担任兵部员外郎,后累升至工部侍郎。  

708

>
景龙二年(708年),张说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但丧期未满,李显便欲起复他为黄门侍郎。当时礼教衰薄,时人大都以能在丧期中被起复为荣耀。张说却坚守礼制,多番上表推辞,言语恳切,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他服丧期满,复任工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710

>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又以张说为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是年八月,谯王李重福在洛阳谋反,事败自杀。东都留守逮捕其党羽数百人,审讯数月却迟迟不能定案。李旦便命张说前往洛阳,负责审理此案。张说仅用一晚便将案件查清,捕获主谋张灵均、郑愔等人,弄清他们的全部罪状,并将其余误捕下狱者一律无罪释放。李旦盛赞道:“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既不冤枉良善,又不遗漏罪人。若非忠正之人,怎能做到。”他又命张说和国子司业褚无量一同担任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  

711

>
景云二年(711年),张说升任宰相,以本职加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监修国史。当时,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他指使术士上言,称五日内必有急兵入宫,暗指太子将会兵变夺位。李旦告诉身边侍臣,让他们做好防备。张说进言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自然胆怯,流言便会平息。”李旦大喜,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后来,张说又改任兵部侍郎,仍领同平章事。  

712

>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太子李隆基称帝,史称唐玄宗。太平公主在朝中仍然拥有强大的势力,与皇帝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斗争也是日趋激化。张说在此之前便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罢去宰相之职,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他派使者献给李隆基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尽早铲除太平公主。  

713

>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张说被征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不久,唐玄宗更改官职名称,张说被改封紫微令。   张说与同州刺史姚崇关系不和睦。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相,张说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玄宗明知是张说的计谋,仍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崇任相后,张说非常害怕,私自到岐王李范府中申述诚意,结果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任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张说又被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   

716

>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担任宰相。张说与苏颋之父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载苏瑰的故事。苏颋非常感动,向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不久,张说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719

>
719年(开元七年),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代理御史大夫,同时在军中修撰国史。  

720

>
720年(开元八年),朔方大使王晙诛杀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并州的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副使李宪得知后派人传信,劝他不要涉险,张说却丝毫不惧。诸部落深受感动,得以安心。  

721

>
721年(开元九年),突厥降将康待宾反叛,自称叶护,攻陷兰池六州。唐玄宗命王晙率兵讨伐,又命张说参与军机。当时,康待宾暗中勾结党项,攻破银城、连谷,还占据粮仓。张说率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大破康待宾,并乘胜追击。当逃到骆驼堰时,党项反戈,叛军溃散。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他们各安其业。副使史献认为党项反复无常,建议把他们全部诛杀。张说道:“如果把他们全杀了,是违背了天道。”于是奏请设置麟州,安顿党项。同年,张说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722

>
722年(开元十年),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并巡视边防五城。

723

>
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回京,升张说为中书令。不久,玄宗设立丽正书院,招纳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等文学之士,让他们著书立说、讲论文史,并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其事。  

724

>
724年(开元十二年),张说倡议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并与徐坚等人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对不合时宜的旧仪程加以改正。

725

>
725年(开元十三年),玄宗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同年,玄宗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源乾曜为左丞相兼侍中,又命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准备刻在泰山之上。封禅时,张说将跟随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亲信之人,并且越级升为五品,而对随行的兵士,只加功勋,不给赏赐。因此,朝野内外都埋怨张说专权。   

726

>
726年(开元十四年),玄宗打算重用河南尹崔隐甫,结果在张说的干涉下,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张说虽有才智,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他与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不久,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唐玄宗便命源乾曜与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结果罪状大多属实。  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张说鸣冤,玄宗遂命高力士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后,对玄宗道:“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处分。”又述说张说对国家的功劳。玄宗于是赦免张说,仅罢免其中书令之职。  张说被罢政事后,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又要求免去右丞相一职。唐玄宗不许,并且在遇到军国大事时,仍旧派人去询问他的意见。崔隐甫等人怕玄宗还会起复张说,对他百般诋毁。727年(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勒令张说致仕退休。  

729

>
729年(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命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729年(开元十七年),

730

>
730年(开元十八年),张说患病,唐玄宗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