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郎世宁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圣名若瑟,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意大利米兰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传教,随即入皇宫任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郎世宁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其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聚瑞图》《仙萼长春图册》《心写治平图》(《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等。

人名:郎世宁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688

死亡时间:1766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

自上世纪初中国画改良运动勃兴以来,郎世宁渐成为艺术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多限于其绘画作品所体现出的中西绘画技法融合,以及对当时宫廷绘画的影响,至于其在中国生活、工作、交游、待遇等方面的情况,虽有所涉及,但由于史料发掘不够,在系统性和深入性上都有待拓展。本文以郎世宁的双重身份——“耶稣会士”和“画画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华期间(1715-1766)的方方面面,目的在于重估郎世宁在宫廷中的地位,并试图还原其真实的形象。大量事实表明,郎世宁的在华生活充满失意和挫折。作为耶稣会士,他面对的是雍正、乾隆时期史无前例的禁行天主教;作为画画人,他的工作并不能得到皇帝的全面认可。如考虑到郎世宁来华之首要目的,第二种失意和挫折尚可忍受,或必须接受,而第一种失意和挫折则堪称致命打击。因为发展传教事业是支持郎世宁在恶劣环境中忍辱负重生活下去的惟一精神力量源泉,但不绝如缕的教案,不仅为其生活蒙上挥之不去的浓重阴影,也陷其于人生失去价值的巨大危险之中。从根本上说,文化冲突是郎世宁遭受失意和挫折的深层原因所在。作为“他者”(Other),郎世宁无法也不可能与周围的人和事在核心价值观上取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