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康有为 又称 康南海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广厦,号长素(因孔子称素王,取长于孔子之意,即取孔而代之。署见1916《大中华》),应试用名祖诒,戊戌变法失败后改号更生(署见《清议报》、《新民丛报》、《丙辰》等刊),参预复辟失败后又改更甡(署见《不忍》),别号、别署不忍、不忍生(见1915《宗圣汇志》,疑是)、长孺、天游化人(晚号),天游居士(见《亚东时报》)、西樵山人(自号)、西樵生(见《大陆报》3:8,疑是)、西樵樵子(见《清议报》4,题《哭烈士康广仁》)、延香馆主(见《选报》,存疑)、明夷(见《女报》2:2)、明夷子(见《清议报》)、两浑(1917年复辟案,内有康有为致张勋密函一件,署名两浑)、南海先生(门人、党徒及学者,以其籍南海而称。有《南海先生上书记》等),亦称康南海、南海(自署。见《欧洲十一国游记》)、南海老人(晚年给后辈之信常署)、素广、素庵、康工部(有《康工部五上书稿》)、甦生、游存老人(晚号)、康圣人(1913年任孔教会会长后被时人讽称),又称“圣人为”。在日本用名榎木森,或作夏木森。故居小蓬仙馆(广州市芳村区。近已在区内醉观公园异地重建。重建后发展成为历史博物馆)。室名一天园、人天庐、万木草堂(广州长兴里讲学处。有《万木草堂诗集·丛书》及《藏画目》,载1918《中华美术报》)、大庇阁(有《大庇阁诗集》)、天孝堂、天游学院、天游阁、天游堂、长兴学舍(长兴里讲学处)、云衢书屋(藏书处名。后移署于府学孝弟祠,又更名万木草堂)、石老云荒馆、汗漫舫(有《汗漫舫诗集》)、劳我庐、劳念劬、劳念蔚、延香老屋(有《延香老屋诗集》。另有序,载1913《庸言》)、沁园(有《沁园六十自寿诗》)、纳东海亭(有《纳东海堂诗集》)、明夷阁(有《明夷阁诗集》。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康氏曾率梁启超等在北京明夷阁内遥向光绪帝叩首拜年)、明瑟亭、南兰堂(有《南兰堂诗集》)、须弥雪亭(有《须弥雪亭诗集》)、美森院(有《美森院诗集》)、美森馆(有《美森馆居幽诗集》)、幽饮亭、逍遥游斋(有《逍遥游斋诗集》)、游存庐(有《游存庐诗集》)、寥天室(有《寥天室诗集》)、鹤归亭(有《鹤归亭不忍记》)、憩园(有《憩园诗集》)、澹如楼(有《澹如楼笔记》)、莹园(1921年建于沪之别墅名)。影射名唐犹辉,字常肃(见曾朴《孽海花》)、康有守(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早岁受业于名儒朱九江。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存,未能上达。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讲学。1895年偕弟子梁启超赴京会试,时将签订《马关条约》,遂与梁会同在京应试举人一千三百多名,上书要求拒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同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复在上海设立分会,出版《强学报》。1898年在京成立保国会,得光绪帝召见,授为总理衙门章京,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组织保皇会,对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由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和张勋策划清帝复辟,后告失败。病逝于青岛。生前徐悲鸿曾为其画像。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及上例等。父达初,原配夫人张云珠(1922年去世),夫人何旃理,侧室何金兰,遗妾张阿翠。女同薇、同璧。(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阅读全文

人名:康有为

别名:康南海

字: 广厦

号: 长素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858年3月19日

死亡时间:1927年3月31日

祖籍: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879

>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88

>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

>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1917

>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1927

>
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梦 移民巴西,再造“新中国”

<正>在宏大叙事之中,历史记录以重要事件为线索提纲,纲举而目张,而重大事件的间隙发生了什么,往往鲜为人知。1889年,是近代史上平淡无奇的一年。偌大的一个大清国与往日一样,并不好上多少,也没差到哪里去,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几十年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而甲午战败的惊天霹雳尚未响起。这一年是光绪帝载湉继位的第十五个年头,18岁的光绪帝大婚,遂正式宣布亲政。54岁的慈禧皇太后不声不响地退隐颐和园。整个国家沉湎 

巴西招募华工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之初步考证

本文为考察康有为巴西移民计划,而涉及至巴西招募华工之事,由此对晚清中巴关系史的重大环节——中巴《和好通商条约》、1893年巴西派使来华、澳门非法招工等项逐一考察分析。本文推测:康有为新结识的澳门巨商何廷光,很可能与巴西招工有关,何请康有为北上,向总理衙门疏通。 

政学之辩:张之洞、康有为的儒学思想比较研究

张之洞与康有为作为晚清儒学的代表人物,均感于时代之艰对儒学作出了实质性的转型努力。将二人的儒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人均重视对儒家道的阐发,强调变法的重要,关注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却在选择时代危局的解决径路时,因时代解读和政治理想的不同,由寻求合作走向了最终的决裂。在比较中,可以厘清他们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问题意识,廓清二人在近代儒学转型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他们的为人为学和时代精神,也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下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康有为的保皇情结——从光绪载湉到宣统溥仪

康有为的命运与清王朝最后两位皇帝光绪载湉和宣统溥仪密切相连。在中国近代史大变革的格局中,康有为的保皇情结最为令人瞩目。本文探讨了康有为保皇情结的缘起,从"士为知己者死"到扶一精神"大教主",说明康有为是坚毅、执着的,这既给他带来了声誉与赞尚,也引来了嘲讽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