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人名:康有为
别名:康南海
字: 广厦
号: 长素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858年3月19日
死亡时间:1927年3月31日
祖籍: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879
1888
1891
1917
1927
<正>在宏大叙事之中,历史记录以重要事件为线索提纲,纲举而目张,而重大事件的间隙发生了什么,往往鲜为人知。1889年,是近代史上平淡无奇的一年。偌大的一个大清国与往日一样,并不好上多少,也没差到哪里去,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几十年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而甲午战败的惊天霹雳尚未响起。这一年是光绪帝载湉继位的第十五个年头,18岁的光绪帝大婚,遂正式宣布亲政。54岁的慈禧皇太后不声不响地退隐颐和园。整个国家沉湎
本文为考察康有为巴西移民计划,而涉及至巴西招募华工之事,由此对晚清中巴关系史的重大环节——中巴《和好通商条约》、1893年巴西派使来华、澳门非法招工等项逐一考察分析。本文推测:康有为新结识的澳门巨商何廷光,很可能与巴西招工有关,何请康有为北上,向总理衙门疏通。
张之洞与康有为作为晚清儒学的代表人物,均感于时代之艰对儒学作出了实质性的转型努力。将二人的儒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人均重视对儒家道的阐发,强调变法的重要,关注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却在选择时代危局的解决径路时,因时代解读和政治理想的不同,由寻求合作走向了最终的决裂。在比较中,可以厘清他们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问题意识,廓清二人在近代儒学转型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他们的为人为学和时代精神,也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下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康有为的命运与清王朝最后两位皇帝光绪载湉和宣统溥仪密切相连。在中国近代史大变革的格局中,康有为的保皇情结最为令人瞩目。本文探讨了康有为保皇情结的缘起,从"士为知己者死"到扶一精神"大教主",说明康有为是坚毅、执着的,这既给他带来了声誉与赞尚,也引来了嘲讽与批判。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康有为改篡戊戌变法奏议问题,颇多争议。本文利用尚未公开发表的清廷档案资料,对康有为在甲午战后的历次变法条陈分别进行了考订,对他是否曾向清廷提出选“议郎”和设“议院”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戊戌变法的真实历史的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