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刘琨 又称 刘中山
刘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 出身中山刘氏。工于诗赋,少有文名,为金谷“二十四友”重要成员。八王之乱起,效力于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永嘉之乱,坚守晋阳九载,抵御汉赵和后赵入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惨遭杀害。太兴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愍。 刘琨善于文学,精通音律,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朝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来源:百度百科)

人名:刘琨

别名:刘中山

字: 越石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西晋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271年

死亡时间:318年6月22日

祖籍:

出生地: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300

>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废杀贾南风,掌握了朝政。 其亲信孙秀弄权,因刘琨素来轻侮于己,免去了他的官职。 但司马伦的世子司马荂是刘琨的姐夫,且素与孙秀不睦 。刘琨因此又得到司马伦的委任,在其幕府任记室督,后改任从事中郎。

301

>
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废黜晋惠帝 ,篡位称帝,以司马荂为皇太子,又以刘琨为太子詹事。 当时,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各据一方,并联合起兵,共讨司马伦。 三王之中以司马颖兵锋最盛,一直打到朝歌(治今河南淇县)附近的黄桥。 司马伦以刘琨为假节、冠军将军,让他和孙秀之子孙会率三万宿卫兵,抵御司马颖,结果却大败而回。 不久,司马伦兵败。晋惠帝复位,以司马冏辅政。司马伦、司马荂父子及孙秀等一众党羽皆被杀。 但刘琨因“其父兄皆有当世之望”,不但得到司马冏的特赦,还被拜为尚书左丞,后又改任司徒左长史。

302

>
太安元年(302年),司马颙又联合长沙王司马乂,攻杀司马冏。 ] 刘琨被范阳王司马虓辟入幕府,授为司马,随其镇守许昌。

304

>
永兴元年(304年),晋惠帝在司马颙部将张方的胁迫下,迁都长安。东海王司马越乃于次年(305年)自徐州举兵,欲迎惠帝还都洛阳。司马虓亦举兵响应,被司马越委任为豫州刺史。 刘舆升任颍川太守,其父刘蕃获授淮北护军。但豫州刺史刘乔拒绝受命,在司马颙的支援下攻司马虓于许昌,同时声讨刘舆、刘琨兄弟之罪 。司马虓不敌刘乔,与刘舆 、刘琨等逃往河北。 刘蕃夫妇则为刘乔所俘获。 刘琨自幽州刺史王浚处求得八百突骑,不久渡河南攻,先破东平王司马楙,随后大败刘乔,救出了父母。 司马越此时亦进至萧县。刘琨出兵迎接司马越,又攻杀刘乔长子刘祐。

306

>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马越为了扩张势力,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刘琨带领一千余人辗转离开首都洛阳,于307年(永嘉元年)春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阳经历战乱,已成一座空城。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了晋朝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

313

>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继位,封刘琨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假节。建兴三年(315年),刘琨被晋愍帝封为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刘琨辞去司空,接受都督之职。不久,代王拓跋猗卢被其儿子拓跋六修杀死,拓跋普根平定叛乱也因病而死,刘琨在拓跋部作为人质的儿子刘遵同箕澹等率3万余人投奔刘琨。

316

>
建兴四年(316年),石勒出兵进攻并州,刘琨不听箕澹劝阻全军尽出,中伏大败,丢失并州,只身投奔幽州刺史、辽西鲜卑左贤王、假抚军大将军段匹磾,并与其结为兄弟。同年,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刘琨令长史温峤向司马睿劝进。司马睿称帝后,加封刘琨为侍中、太尉,其余官衔不变,并赐他名刀一把。

317

>
建武元年(317年),段匹磾以刘琨为大都督,率军讨伐石勒。结果段匹磾堂弟段末杯接受石勒贿赂,不肯进军。刘琨因势弱只得退兵。

318

>
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并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刘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便给刘琨写密信邀请他共击段匹磾,谁料密信被段匹磾截获。段匹磾虽相信刘琨,但最终还是将刘琨下狱。 刘琨素有名望,拘押期间,远近之人尽皆愤叹。代郡太守辟闾嵩与刘琨部下将领企图反叛段匹磾救出刘琨,因泄密而失败。东晋权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刘琨听说王敦来使,便对儿子刘遵说:“处仲(王敦)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

320

>
太兴三年(320年),刘琨的从事中郎卢谌、崔悦等上表朝廷为刘琨鸣冤,太子中庶子温峤也上表附议。晋元帝于是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谥曰愍。
刘琨、卢谌年谱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盧諶(284-351),字子諒,范陽涿(今屬河北涿縣)人,曹魏司空盧毓曾孫,西晉衛尉卿盧珽之孫,尚書盧志長子。晉朝歷任司空主簿、從事中郎、幽州別駕。後趙、冉魏時官至侍中、中書監。劉琨、盧諶二人皆晉河北人,同為西晉的文學家,又因劉琨乃盧諶姨父,故而兩人來往密切:在政治上,盧諶依附劉琨;在文學上,兩人互為贈答,並同時被鍾嶸列為“中品”,文學風格相近。做劉琨、盧諶年譜的原因在於:在西晉時以潘岳、陸機為代表的注重辭藻,注重聲韻的形式美學的一大批詩人中,有另外一批詩人,就是劉琨和盧諶,尤其是劉琨,他把國家的危亡和詩歌的創作高度結合起來,對後世的杜甫影響也甚大。杜甫是唐代詩人裡與李白並舉的耀眼的一顆明星,其作為愛國詩人的存在是深入人心、廣為人知的,然而追溯淵源,其詩歌與國家危亡的深切結合,尚有前人可追,即劉琨。聞雞起舞、枕戈待旦、一曲胡笳救孤城等故事廣為人知,但卻不一定熟悉其始末,甚至遺忘了成語背後的主人公,我們對劉琨的瞭解,是非常地欠缺的。我今天做劉琨的年譜就是要把這些故事的主人... 

刘琨与两晋之际的地方势力

本文以刘琨为中心,研究刘石之乱时期华北地区的形势。 刘琨年轻的时候积极洞察朝廷政治动态加入东海王司马越阵营,为东海王越赢得八王之乱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琨与两晋之际的地方势力被分为少数民族、朝廷与地方行政长官、地方豪族:刘琨对刘渊是采取军事进攻政策,对刘渊的地方军团石勒运用拉拢的手段,欲使其归降为己所用。与此相反,刘琨对拓跋与段氏两个鲜卑族进行同盟方略。朝廷为晋朝对匈奴族战争中的一面象征统一的旗帜,但是它的威信日益衰弱,群雄四起。地方豪族按方向分为三部分:司州的三角同盟魏浚、郭默、李矩;豫州的张平;冀州的邵续。 刘琨的败亡使黄河以北的晋朝势力土崩瓦解,黄河以南成为了抵抗汉国的前线,祖逖代替刘琨成为了抗战的主要人物。全国的民族矛盾暂时处于低潮:在南方,王敦之乱即将爆发;而在北方,汉国分成了以刘曜为皇帝的前赵和以石勒为国王的后赵,双方独立发展,随后转而发生战争,以石勒的胜利告终。而处于漠南的拓跋鲜卑在新的首领郁律的领导下开始了入主中原的战略。 刘琨在整个民族战争中力主稳定晋王朝的帝位承接,树立起对抗匈奴的旗帜;在上至皇室下至公卿南渡的情况下,刘琨断然决定留在北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