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李贤 又称 李文达、南阳李
李贤(1408-1466 ),字原德。明邓县(今属河南)人。宣德进士。景泰二年(1451)上正本十策,超擢兵部右侍郎,转户部,复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与徐有贞被诬下狱,后得释,复尚书,直内阁如故。石亨事败,乃进言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谥文达。曾奉命编《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古穰杂录》、《天顺日记》。(来源:中国历史辞典·第二册, 2000-09)

人名:李贤

别名:李文达、南阳李

字: 原德、南阳、浣斋

号:

谥号:文达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408

死亡时间:1466

祖籍:

出生地:邓县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赠)

学位:

工作机构:

1409

>
李贤生于明成祖永乐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

1432

>
宣德七年(1432年),李贤考中乡试第一名。
宣德八年(1433年),登进士第。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灾,被任为验封司主事。少师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

1449

>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权宦王振的怂恿下下令亲征瓦剌,当时本应随征的吏部侍郎因病告假,于是由郎中李贤扈从。同年,“土木之变”爆发,明军全军覆没,李贤等少数人死里逃生,回到北京。

1451

>
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即:勤于圣人之学,听从规劝,戒除声色等嗜好,断绝玩好,举动谨慎,崇尚节俭,敬畏天命,勉励近臣,振作士风,团结民心。代宗朱祁钰很赞赏,命翰林抄写好放置于左右,以备阅览。不久他又上书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朱祁钰颇加采纳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迎接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后,命李贤兼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不久,李贤升为吏部尚书。

1460

>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获罪被杀,朱祁镇向李贤询问“夺门之变”的细节。
天顺五年(1461年),曹吉祥的养子曹钦举兵造反,击伤在东朝房当值的李贤,逼李贤起草奏章为自己开脱罪行,还想将其杀害。依赖王翱一力相救,李贤才得以幸免。李贤秘密上疏请擒拿贼党。当时正纷扰不安,不知道李贤在哪。朱祁镇得到奏疏后,非常高兴。李贤裹伤入宫觐见朱祁镇,朱祁镇加以慰劳,特加李贤为太子太保。李贤于是说叛军既已伏诛,应尽快下诏天下停止不急之务,广求直言以疏通被困塞的政事。朱祁镇听从
天顺七年(1463年)二月,空中有声(空中传出声响,代表天有异象),朱祁镇想祈祷消灾,命李贤撰写青词。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见深即位。二月,李贤进升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理讲诵经筵事务。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李贤等上奏称,荆襄地区虽已遣将前往征讨,但其间山林深阻,流民职聚众多,起事者闻大军南下,必邀劫流民为其同党,其流民亦恐官军一并剿戮。因此其势必越来越大,也越难于扑灭。宜降圣旨榜文,开谕流民,各安其业,有能擒斩起事首领者,比官军加倍升赏。朱见深以为其言有理,遂诏谕兵部尚书王复按其言行事,以抚谕荆襄流民。
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朱见深录李贤之子李璋为尚宝司司丞。

1722

>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贤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明代诸臣入祀的还有常遇春、李文忠、杨士奇、杨荣、于谦、刘大夏。
李贤彬副校长受邀参加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并做主题汇报

<正>10月14日-15日,以"数字化进程中的终身学习"为主题的2021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李贤彬副校长受邀参加职业教育新征程与新格局高峰论坛,并作为职业本科院校代表在论坛中做主题汇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办,来自教育部、相关行业部委、 

李贤《古穰集》研究

李贤生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宣德八年(1433年)通过科举入仕,自此后为官三十余年。纵观李贤的一生,分为在乡读书务农、入阁前为官和入阁后为官三个时期。李贤仕途经历为平顺中多有坎坷:其中为官前期仕途不畅,为官中期晋升较快,为官后期虽位极人臣却经历了各种非议和攻击。李贤生前著作丰富,有《古穰集》《古穰续集》《鉴古录》《体验录》等,只有《古穰集》流传下来。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李贤病逝于北京,李贤的长子李璋和次子李玠搜集了李贤生前著作,交给李贤女婿程敏政编辑整理,初刊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古穰集》最早版本或为明成化十年(1476年)李璋刻本,另有明成化十年李璋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李弘勋重修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和文津阁本、中州文征处抄本、日本静嘉堂抄本、日本内阁明嘉靖十五年续刻本等版本。《古穰集》中收录了李贤撰写的奏疏、书信、序文、传与行状、记、墓碑铭、祭文以及诗文等内容,按其内容分为三大类:政论类,交游类,杂议类。李贤在《古穰集》中展现了他的思想主张,包括为政主张、教育与治学思想以及道德伦理观。李贤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规劝君主、考察选拔官员、抚恤受灾百姓并重... 

比干庙“李贤碑”及其异文考

李贤《重修殷太师比干庙记》碑现存卫辉比干庙碑廊,立于弘治四年(1491)。现在流传的李贤文集《古穰集》中不见此文。曹安《太师比干录》、暴孟奇《殷太师忠烈录》采录此文,但与现碑差别甚大,出现异文。从李贤作品的编纂过程及曹安《太师比干录》的版本衍变、暴孟奇《殷太师忠烈录》的录文原则等角度考证"李贤碑"异文的由来,为比干庙古碑刻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