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李适之
李适之(694 [1] ~747年),原名李昌,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封渭源县开国公,其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不敌,渐渐失宠。天宝五载(746年),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 [2] 同年七月,李林甫上奏弹劾李适之与韦坚结党营私,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 天宝六载(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惊惧之下,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四岁,葬于河南温泉里。

人名:李适之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747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694

>
694年,李适之出生于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736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鉴于谷水、洛水年年泛滥,耗费民力,遂命李适之修筑堤防。河南尹李适之动用内库钱财,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大喜,为李适之勒石记功,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令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拜李适之为御史大夫。

739

>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出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代理节度观察事务,立功边陲。上疏皇帝,请求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归葬于昭陵。唐玄宗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象为会稽都督、郇国公,追赠他的伯父李厥、兄长等人。不久,拜为刑部尚书,兼任亚相。

742

>
天宝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兼任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授上柱国、光禄大夫,封渭源县开国公。其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不敌,渐渐失宠。

746

>
天宝五载(746年),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同年七月,李林甫上奏弹劾李适之与韦坚结党营私,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

747

>
天宝六载(747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害死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