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徐苹芳
徐苹芳(1930-2011)考古学家。山东招远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从事汉唐考古学和宋元明考古学的研究。他主持的北京元大都的调查发掘工作,为中国都市考古学作出了新贡献。曾任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三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古藉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主要著作有:《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宋元明考古》、《中国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域》、《唐戏弄俑》。(来源: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人名:徐苹芳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近现代

国(旗)籍:汉族(Han)

出生时间:11235

死亡时间:40685

祖籍:山东招远

出生地:山东招远

人物标签:考古

求学院校:

官职:所长、教授

学位:

工作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30

>
1930年10月4日,徐苹芳生于济南。

1950

>
1950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次年转入历史系。
1955年,毕业后,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助教。
1956年秋,调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62-1963

>
1962~1963年,徐苹芳与陈公柔先生先后研究了大湾出土的田卒簿籍和瓦因托尼出土的通泽第二亭廪食簿籍。居延瓦因托尼(A10)是一个很小的亭燧遗址,共出土267根简牍,其中有95根是记录吏卒廪食出入的简,从其题检可知是通泽第二亭的月食簿。通泽第二亭属居延都尉殄此候官。在这批廪食简中出现了“代田仓”,正与《汉书》上所记赵过在居延推行代田法,使用耧车,增加粮食产量,自耕自给,这在西汉西北屯垦上是很重要的事情,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徐苹芳与陈公柔先生首先仔细观察了267根简的形制内容,确认95根简是第二亭食簿,按年月进行排比,全面论述了居延屯田的史实。

1985

>
1985年后,徐苹芳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6~1987年,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美术考古系鲁斯(Luce)基金访问教授。

1999

>
1999年,徐苹芳受聘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为客座教授。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现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考古学组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燕京学报》副主编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