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王铎 又称 烟潭渔叟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 [1] 。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正如李志敏所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2] 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历任太子左谕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建立,出任东阁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安葬于河南巩义县洛河边,谥号文安。 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人名:王铎

别名:烟潭渔叟

字: 觉斯(之)

号: 十樵、嵩樵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592年

死亡时间:1652年

祖籍:

出生地:河南孟津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从孙承泽与王铎交游论及入清后二人不同的生活状态

孙承泽和王铎是清初两位身居高位的"贰臣",也是清初书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重要人物,入清后二人来往密切,相携游玩、共赏书画。在清统治者强大的政治压力和自身身事两朝大节有亏的负罪心理双重作用下,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王铎消极逃避,借助酒和书画,佯狂适世,颓废自放,而孙承泽则能积极面对,著书"立言",玩赏书画,潇洒送日月。 

王铎山水画三题

身历明清鼎革的王铎,存世绘画不多,但山水作品别具一格。经梳理可知,他创作的山水画在晚明时较少,入清之后则渐次增多。其画构图专取五代荆浩、关仝惯用的高远之法,气魄博大沉雄,间或运用唐王维、五代董源的墨法,令画面不失于单调、重复。王铎的山水画成就多来自"临古"的艺术实践,他既能从中汲取古人优长,又能不拘泥于前贤绳墨,敢于突破"形似"的羁绊,强调藉简括朴拙的笔墨表现雄强高阔的万千气象。这正是他经由"临古"之途,实践"创新"之思,得以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此外,王铎笔下的山水别有幽微之义,或在排遣身仕两朝的纠结情绪之际,存有诠释林泉志向与期冀致仕的隐衷,或借思乡之情而传达出怀念故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