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唐顺之
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调任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在军事上,他主张抗倭,对实战经验进行了总结; 在文学上,主张“本色论”“师法唐宋”, 是明代中后期“唐宋派”的领袖。作为明代诗文大家,唐顺之以古文与八股文著称于文学史; 在思想上,主张“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 重新整合王学左、右两派思想,为阳明心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 (概述图片来源:《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唐顺之像》 )

人名:唐顺之

别名:

字: 应德,一字义修

号: 荆川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507

死亡时间:156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507

>
明正德二年十月五日(1507年11月9日),唐顺之出生在常州青果巷易书堂的一个名门官宦之家。唐顺之天生聪明并极具个性,年纪轻轻就遍览经书, 在同龄人中属佼佼者 。唐顺之幼时,父母对他管教甚严。除对其严加要求外,并不时为他寻觅当代的名师为其辅导,因此学业有成 。

1529

>
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素知唐顺之有经世济时之才,且熟悉江南海防情况,他深知此人极有才学,不但满腹经纶,且有治国平天下之大志,且通晓军事,曾在兵部任职。所以一到江南就去拜访他,讨教御倭之策。

1530

>
嘉靖九年(1530年)春,唐顺之上疏称病告归 。夏六月,唐顺之的母亲随唐父出任信阳知州,到天津的时候,因病卒在中途 。唐顺之为母亲丁忧。嘉靖十一年(1532年),唐顺之丁忧解除,改任吏部稽勋主事,不就升迁考功。任内唐顺之引荐贤德,劾退不肖之人,正直不阿,廉洁自持,不同于流俗,与吏部同僚格格不入,因此相处困难,多遭排斥,唐顺之感到官场的艰辛 。除去母丧丁忧,唐顺之在任时间不足三年,结交缙绅数十人,“嘉靖八才子”同会京师,诗酬唱和。唐顺之结识王慎中、王畿、罗洪先等人,文学思想与学术思想因之转变 。
嘉靖十二年(1533年),唐顺之被调入翰林院任编修,参校累朝《实录》。因与赏识他的主考官张璁性格不投,便以生病为由,请假回家。张璁开始搁置不批,这时张璁手下告密促使张璁认为唐顺之有意疏离他,张璁心中恼怒,一怒之下便草拟文书让吏部主事批准他还乡,并表示永不叙用。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春,唐顺之客居宜兴,开馆授徒 。直到十七年(1538年),唐顺之一直都在家中闲居 。家居三年有余,唐顺之诗文创作风格为之一变 。
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批准其官复原职,嘉靖帝长期深居内宫,不受朝贺,不见外臣,唐顺之忧虑朝政 ,便和廷官罗洪先、翰林编修赵时春上《东宫朝贺疏》请求朝见太子朱载壡触怒世宗,被削籍。于是唐顺之回到常州 。唐顺之虽然离开官场,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于是决心退下来潜心读书。

1541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至三十六年(1557年),他在家闲居。“罢官”相当于开除公职,这对于唐顺之来说可算是人生的一大转折 。回到家后,唐顺之在城里买了一幢宅院,因为过于喧嚣就弃置了 。于是他搬到宜兴山中,之后迁居到更僻远的陈渡庄 ,闭门谢客,把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钻研《六经》《百子史氏》《国朝故典律例》,忘寝废食 。他还学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以及兵家小技 。在三十六岁时,他曾向河南人杨松学习枪法 。

1554

>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朝廷命赵文华前往浙江祭海,同时督察沿海军务。 时任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和浙、福南畿军务的张经在王江泾大破倭寇,因他不能忍受赵文华颐指气使,两人失和,赵文华就诬奏张经抗战不力, 顺便捎上浙江巡抚李天宠。而朝廷听信了一面之词,将张经、李天宠逮捕下狱。赵文华乘机荐举亲信胡宗宪为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后升总督。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赵文华以工部尚书的身份提督江浙军务。 唐顺之与赵文华皆为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赵文华回京复命,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荐举唐顺之,于是唐顺之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主事   [31]  。据记载当时举荐唐顺之出山的奏折亦有50余件之多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唐顺之回京复命,严嵩又派他前往江南、浙江视察军情,与胡宗宪协谋讨伐倭寇。唐顺之受命后,奋然说道:“一月贼不平,请拿将官;三月贼不平,请拿郎中。”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唐顺之因功擢升右佥都御史,并接替李遂为凤阳巡抚,兼提督军务。

1560

>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唐顺之再次泛海巡历,行至通州,病情严重,没过一会突然病发,唐顺之知道自己病危,便下令让船快行。他把麾下诸将召到帐中,说:“我本来想要与大家通力合作,守护社稷苍生,但现在恐怕不行了。希望大家共同勉励。”他托付好了自己的遗愿,但没有一句话涉及家事。四月初一(4月25日),唐顺之乘舟巡视通、泰,巡至通州,他对诸将说:“我生平只希望有这三种死法,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被敌人俘获,为朝廷尽忠而死,要么病死在海上。没想到今时今日能够保存全身死在这里,我已经死而无憾了。”下午快三点的时候,他命令军士取好坐席,在上面躺了一会,便整理好衣服,端坐而逝。年仅54岁。崇祯年间,追谥“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