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张鹏翮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康熙九年 (1670) 进士,官至 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水利专家,也是 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书法家。传世著作十余种,有 《冰雪堂稿》 《如意堂 稿》《奉使俄罗斯日记》《治河全书》 《兖州府志》 《遂宁县志》等。其中 《治 河全书》二十四卷、《信阳子卓录》八卷,收入 《续修四库全书》; 《奉使俄罗 斯日记》是中国人旅欧的最早日记,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后收入 《历代日 记丛钞》; 《诸葛忠武侯年表》收入 《汉晋名人年谱》,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 版; 《治下河水论》收入民国本 《扬州丛刻》; 《河防志略》收入 《清经世文 编》卷一〇三,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治河全书》主要介绍明清时期有关河 套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黄河史、运河史的主要资料,对今人治理黄淮,仍有 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200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张鹏翮系清代贤相、名臣,康熙帝赞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张鹏 翮是与狄仁杰、姚崇、包拯、况钟、于谦、海瑞、于成龙齐名的中国古代著 名的八位清官。 现存最重要的作品集为 《张文端公全集》,系光绪八年 (1882) 刊本,由 张知铨 (张鹏翮之弟张鹏翼六世孙) 依照张鹏翮手稿刊出。内有诗二卷,共 六百余首。胡传淮主编 《张文端公全集注》,201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李 调元 《蜀雅》称:“文端论诗,以性情为主。”孙桐生 《国朝全蜀诗钞》卷五 载:“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历中外,早著循声。” “诗亦纯实简质,自 是正声。”梁章巨 《楹联丛话》卷四云:“眉州三苏祠中,楹联林立,殊少佳 构,惟大门有张鹏翮一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最为大 雅。”沈德潜 《清诗别裁集》、孙桐生 《国朝全蜀诗钞》、李调元 《蜀雅》、徐 世昌 《晚晴簃诗汇》、胡传淮 《张鹏翮研究》 《蓬溪诗存》 以及清代、民国 《遂宁县志》录有其诗。《四库全书》和 《续修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多种。 钱仲联主编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 载有其生平成就。(来源:遂宁历史名人研究, 2017-12)
阅读全文

人名:张鹏翮

别名:

字: 运青

号: 宽宇

谥号:文端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

出生时间:1649

死亡时间:1725

祖籍:湖北黄州府麻城县人,遂宁籍

出生地:四川潼川州遂宁县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学位:

工作机构:

1649

>
顺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张鹏翮(hé)出生于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属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因其父张烺希望他大鹏展翅,翱翔天宇,故取名鹏翮。
顺治二年(1644年),张氏家族饱受起义战乱之苦,流离转徙于蓬溪、南充等地。张鹏翮幼年时就深知世道的艰辛,发奋读书。三岁时,张鹏翮随父迁居到西充县槐树场(今西充县槐树镇)大堰沟。他还能当场出诵读张烺教他的《大学》。

1664

>
康熙三年(1664年),张鹏翮以县州道试第一的成绩入学成庠生。
康熙八年(1669年),张鹏翮参加四川乡试,中举人,并得到房考官、蓬溪知县潘之彪(诗人)的赏识。

1670

>
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张鹏翮参加会试、殿试,中三甲第122名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十五岁的张鹏翮出任刑部福建司主事,随后出任律例馆、会典馆纂修官。京察时,张鹏翮考核为一等,于是他很快改任刑部山西司员外郎。他积极审理案件,肃清冤案疑狱,不避权贵,秉公持正,众人敬畏
康熙十四年(1675年),张鹏翮出任顺天府(今北京地区)乡试同考官(副考官)。回朝后,康熙帝在懋勤殿亲自破格召见张鹏翮,享受非常高的待遇。同年,张鹏翮奉旨学习满文。满文的学习,为其官场生涯的发展,拓宽了渠道和领域。之后张鹏翮随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俄罗斯谈判,其重要原因就是精通满文。
康熙十八年(1679年),张鹏翮担任会试提调官、殿试执事官、廷试贡士阅卷官。次年,康熙帝再度召见他。

1680

>
康熙十九年(1680年),张鹏翮出任苏州知府,开启了其主政一方的官场生涯。张鹏翮刚履职地方即委以重任,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他了解到苏州赋税繁重,且连年荒旱,于是上《治苏事宜疏》,向朝廷提出延缓民众交历年所欠钱税、放宽考核办法的申请,官民对他感恩戴德。不过六天,张鹏翮母亲景太夫人逝世,他在家中丁母忧。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张鹏翮担任兖州知府。期间,他作风清正廉洁,审理昔日积压疑难案件,昭雪许多冤案,释放冤民30人;重视农桑,兴办教育,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大变,离任时官吏百姓拦路哭留。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由于“天下第一廉吏”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病逝,康熙便命令六部保举清廉守节的官员。五月,作为兖州知府的张鹏翮被保举为天下“廉吏”,成为康熙帝树立的“廉能”典范。经过这一次保举,张鹏翮正式进入了康熙的视线。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帝銮驾到达山东曲阜,朝官进孔庙诗礼堂听讲,其余地方官员在门外等候。康熙帝就坐后,称兖州知府张鹏翮作官清正,也可以进殿听讲,便将他传入,列在山东巡抚之后。康熙离开山东曲阜孔府后,即驻跸兖州,足以说明对张鹏翮廉能业绩的充分肯定和个人人品的认可。
康熙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张鹏翮因为素有善名而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抵任后即退还室内华丽陈设,生活俭朴,勤理政务,革除陋规恶习,严惩贪官污吏。重视教化以正民风,禁止摊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保其生活稳定。社会稳定,百姓丰足。

1694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开浙江时,对张鹏翮感恩戴德的百姓在路上阻拦他所乘的轿子,对他百般挽留。当地百姓之后把他的画像画在城内的亭庙里,要子孙后代不要忘记他的仁政。同年,张鹏翮升任江南学政,当时科举考试营私舞弊甚重。他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使一些考生虽持有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却不敢呈交。他秉公主持科考,所选的人才中不少为贫寒有识之士。江南士子同样深深怀念他的高风亮节,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会感激涕零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月,张鹏翮被召回京师,康熙帝褒奖他“天下第一等人”,提拔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七月二十五日,张鹏翮奉命祭告西岳华山。九月,张鹏翮到成都,顺路探望父母,陪同父亲张烺从成都历金堂回遂宁故里祭祖。同年冬,张鹏翮乘舟由三峡至荆州登陆至北京复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四月,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的“籽粒银”,张鹏翮和刑部尚书傅腊塔奉差往陕西审案。七月,张鹏翮升为刑部尚书,由于他公直廉明,不避权贵,贪官污吏都畏惧他,凡是有有重大的案件,康熙帝总是派他去处理。他就任刑部尚书不久,江苏总督噶礼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说陈鹏年所作《重游虎丘诗》是反诗,康熙帝派张鹏翮查处此事。当时张鹏翮的儿子是噶礼的部下,专横暴戾的噶礼扬言:“张鹏翮若整到我的头上,我就杀了他的儿子!”但刚正不阿的张鹏翮并没有被他的威胁所吓倒,照样作出“直鹏年而曲噶礼”的实事求是的结论。十一月,张鹏翮改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康熙南巡,视察沿河工事,张鹏翮到扬州迎驾,随后便一同入京。六月,康熙帝命张鹏翮前往陕西结案,他直言陈书布喀和吴赫都与这件贪污案有关,并如是颁罪。同年,张鹏翮刻印《御制耕织图》,由康熙题诗,共计46幅图,是中国农业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

1700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由陕西回京。康熙帝对此很赏识,对大学士说:“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然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同年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上任前康熙帝指示张鹏翮“必须摧毁拦黄坝,清除芒稻河淤塞,开通黄河水道,依次兴修水利工程。”张鹏翮上任后首先撤销了协理徐廷玺的职务和他以“监工”之名随身携带的仆从,并且上书康熙帝:“部臣不应以查验为由,从中阻挠我主持河道工事的实施。”经过进行的一系列职务调整,治理黄河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想利用治理永定河的经验,准备把徐州到清口建筑堤坝的原料用石料代替泥土。张鹏翮上书反对:“用石头建坝必修要求有坚实的地基,但是河水无常,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况且沙土松浮,建造石堤的话工序繁琐,而且一旦告成是否稳固也难以预料”。于是康熙帝放弃了这一想法。张鹏翮根据“改石为土”的建议在堤坝上种草,来抵御牵制洪水的到来,得到圣祖的肯定。张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并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在张鹏翮的任内康熙帝曾三次南巡指导治河(康熙帝先后南巡六次)。康熙帝十分倚重张鹏翮治河,称他得到了治理黄河的秘笈,对大学士说:“张鹏翮自从出任河道总督监督河工以来,每天都乘马巡视堤岸,不辞劳苦。如果天底下做官的都像张鹏翮一样兢兢业业,那百姓们还有什么非议呢?”
康熙四十四年(1705)初,淮安道王谦弹劾山安同知佟世禄冒领治河工程款耽误了治理黄河的进度。张鹏翮下令将佟世禄撤职并且追讨贪污款项,佟世禄进京告御状。经查明佟世禄贪污一事,子虚乌有。当时圣祖命令徐潮详细调查此事。发现此事是王谦诬陷佟世禄,而张鹏翮听信一面之词处理了佟世禄。这件事使张鹏翮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臣纷纷要求惩办张鹏翮,但是康熙帝却宽恕了他。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视察高家堰堤工时,来到清口发现黄水倒灌,便质问张鹏翮,张鹏翮无言以对,并称不曾倒灌。康熙认为张鹏翮有巧饰用词、推卸责任、怠忽玩工之嫌,于是训斥道“此就是你们这些人毫不认错的问题。”并告诫他“眼前的治河工事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一两年后才方见成效,你们还是尽力完善为好。”他希望张鹏翮“虽然河工即将大功告成,但他不能居功自傲,盲目乐观,还应当更到位地预防护理。”五月,工部侍郎赵世芳疏议张鹏翮奏销钱粮浮冒13万余两,应交刑部治罪。张鹏翮原本心存侥幸,但万没有料到同年七月,河水出现险情,黄、淮并涨,水势汹涌,古沟等多处堤岸漫缺。于是,张鹏翮再次遭遇了麻烦。康熙帝回京后,得到洪泽湖溃决的消息后,令九卿裁决。九卿经过决议得出“今年伏汛水涨都是由河道总督张鹏翮平日包庇手下玩忽职守、固执己见所导致”的结论,接着吏部拟制“河道总督张鹏翮对河工事务并不尽心筹划,导致堤岸冲决,实属失职,应当将其革职。”于是张鹏翮被免去了河道总督职务,然而,康熙帝毕竟深知张鹏翮的才干,并考虑其过去的廉能业绩,稍作思索,还是保留了张鹏翮的爵位,并让他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康熙四十四年(1706年)十月,黄、淮河水大涨,治河工程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帝命令张鹏翮严加修治,堵塞决口,于是张鹏翮和漕运总督阿山决定疏浚河道,开鲍家营引河闸出张福口,这样可以减轻洪泽湖水突然猛涨对于高家堰的压力,使下游河道流速平稳,也就是“溜淮套”工事。工程修好后,张鹏翮和阿山、桑额奏请圣祖南巡视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张鹏翮等人的恳请之下,康熙帝最后一次南巡视察。此次南巡康熙帝对张鹏翮(1705—1707年)治河成绩十分不满,但是康熙帝出于治河大局的需要和张鹏翮治河确实有功考虑,此事没有深究,张鹏翮还是得以留任,继续治河。从此张鹏翮更加行事谨慎,不敢半分懈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黄、淮终于出现大治局面,漕运通达,黄河下游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张鹏翮得以官复原职,并免去他之前应该偿还的十万石粮食,不久他调任户部。

1725

>
雍正三年(1725年),七十七岁的张鹏翮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张鹏翮病逝于京邸,享年七十七岁,加少保,赐全葬,谥文端。
张鹏翮“文华殿大学士”考

<正>笔者在撰写新修清史《张鹏翮传》之前,就收到张鹏翮家乡——现属四川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学者胡传淮先生的来信,指出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史书关于张鹏翮授位武英殿大学士的记载与史实不符,并寄来了《遂 

张鹏翮年谱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清代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曾任浙江巡抚、江南学政、刑部尚书、两江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病逝,谥"文端",祀于贤良祠、遂宁乡贤祠。人称"遂宁相国"。工诗善文,著有《治河全书》《张文端公全集》等。为清代第一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亦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目前学界对张鹏翮的研究重视不够。十余年来,笔者在主编《张鹏翮研究》、校注《张文端公全集》时,积累了不少资料,撰成此谱,还原谱主一生行迹,见微知著,以期对清史、蜀学和四川地方文化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