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曹溶
曹溶(1613—1685)清代文学家。字洁躬,号秋岳、金陀老圃。秀水(浙江嘉兴)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御史。入清,以原官任用。顺治三年(1646)革职,十一年起用为太常寺少卿,升户部右侍郎。不久,外用为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康熙三年(1664)因裁缺归乡。之后,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和纂修《明史》,均推辞不就。曹溶家富藏书,他勤于阅读,学力深厚。善作诗,年轻时即有诗名,中年以后,诗艺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当时把他与龚鼎孳合称“龚曹”。 曹溶一生诗作甚丰,题材相当广阔,既有直接反映民生疾苦、富于现实意义的作品,如《悯荒》、《广应州童谣》等,也有通过记述个人经历,展示社会面貌的篇章,如《出门行》、《故里吟》等;既有登山临水、吊古伤今之作,如《入北山深处》、《南昌》等,也有赠行酬答、往来唱和之什,如《送连江令秦景天》、《酬徐子能山人》等。曹溶最擅长古体诗,“而古诗之中,五言尤胜”(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2),如《宋宋诗美延长令张禹木》一诗叙事的委曲,《答顾宁人》一诗写人的传神,《游云冈寺》一诗绘景的逼真,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近体诗也有佳作,最负盛名的是和王士禛的七律《秋柳》一诗,当时和者甚众,公认曹溶与顾炎武所作为绝唱,“即原唱亦不及也”(阮元《两浙輶轩录》)。不过,由于他著述太多,难免良莠不齐,夹杂不少缺乏剪裁的粗劣之作。 曹溶亦工词,其词藻饰华美,构思精巧,[点绛唇]《平远台秋眺》、[薄倖]《题壁》都是名篇。 著《静惕堂诗集》44卷,有雍正三年精刊本;《静惕堂词》1卷。此外,还辑有《续献征录》60卷、《五十辅臣传》5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 1991-10)
阅读全文

人名:曹溶

别名:

字: 秋岳、鑒躬、潔躬

号: 秋岳、秋嶽、倦圃、金陀老圃、鈍漢、純漢、花尹、野航、鋤菜翁、金陀老圃、鉏菜翁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

出生时间:1613(萬曆41年)

死亡时间:1685(康熙24年)

祖籍:

出生地:浙江秀水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顺天学政、太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广东右布政使、山西阳和道

学位:

工作机构:

1613

>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曹溶出生于浙江秀水(今嘉兴)。

1637

>
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溶疏白其冤。

1644

>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初授原官,起用河南道御史,任顺天学政督学顺天,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巡缉土贼,平粜以裕仓储,设兵循徼等事,使无劫掠。其疏陈皆被采纳实施。又就有关科举、荐举隐逸、访旌殉节者等问题向朝廷献策。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充会试监考官,三月迁太仆寺少卿。不久,因在学政任上所举贡生中有明代受世袭职和中武举者一事被发现,降两级调用。接着又因选拔贡生超额被革职回籍。

1654

>
顺治十一年(1654年)官复原职,迁左通政。次年三月擢左副都御史,旋擢户部右侍郎,左迁广东右布政使。
顺治十三年(1656年)以举动轻浮,降一级改任山西阳和道。遭丧归里。服除,补山西按察副使,备兵大同。

1664

>
康熙三年(1664年)裁缺归里。

1674

>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发生后,阁臣以边才荐,随征福建。丁忧不复出。
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词,大学士李霨、杜玄德、冯溥合疏荐曹溶,未试,以疾辞。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鸿博,不赴。

1680

>
康熙十九年(1680年),学士徐元文荐曹溶佐修《明史》,亦不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曹溶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