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杨涟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

人名:杨涟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571

死亡时间:1625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杨涟弹劾魏忠贤史事新探

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既是被之前的政治纷争所逼"为一决之计",又与他个人的性格、"顾命之臣"的遭遇、主导"移宫"招致的非议分不开。杨涟的弹劾引起外廷群起响应,虽对魏忠贤产生了一定震慑,但终究由于讨魏阵营成员复杂,东林内部不统一,讨魏不够坚决;东林不明智地逼走叶向高,迫使魏广微投向魏忠贤,使内阁完全被魏忠贤操控;内廷客氏等人对魏忠贤的庇护,尤其是天启帝对魏忠贤的宠信等原因,是杨"讨魏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浅析杨涟对明朝的影响与启示

杨涟对于明朝的历史推动具有深刻的影响,他辅佐了两任太子顺利登基,并且和天启年间阉贼魏忠贤进行斗争,最终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作为一个忠义之臣,在巩固明朝时局的稳定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杨涟:义愤举报反遭谋害

<正>为两任太子登基立下汗马功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久病不愈,按礼应召太子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药膳。但郑贵妃却从中作梗,使得太子不得与神宗相见。当时,明神宗已多年不见朝臣,郑贵妃与外朝官吏勾结垄断后宫,离间神宗与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居心叵测。杨涟识破郑贵妃的阴谋后,深为太子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于是,杨涟暗遣太子"力请人侍,尝药视膳",为太子争取接近神宗的机会,以防止郑贵妃假传圣旨惑乱朝政。神宗死后,太子朱常洛登基,是为光宗。然而,光宗登基后4天,便一病不起。宫中传言其病系由郑贵妃进美女八人致使光宗身体亏损,又唆使医官进泻药使其病情加重。杨涟决心清除郑贵妃对光宗的威胁。于是,他联络朝臣,共请郑贵妃移宫,又上疏弹劾崔文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