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人名:翁方纲
别名:翁正三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733
死亡时间:1818
祖籍:
出生地:大兴(今属北京)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翁方纲题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轴原题《清法式善画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图在翁方纲举行纪念苏轼生日的寿苏会至少展示过两次(1794年、1797年),在法式善为纪念李东阳的生日雅集展示过一次(1780年),深具历史意义。本文探讨本图的画题、创制过程、图像来源、题跋及其内在意涵。研究发现:本图的画题应该作《清王穆峰画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轴,王穆峰所画李东阳像绘于1777年,以《甲申十同年图》上的李东阳像为依据。罗聘补竹于1794年,和李东阳画像组合装帧于1794年。本图与翁方纲收藏李东阳《种竹诗卷》及沈周绘《移竹图诗卷》有关。虽然画面上没有苏轼,但是从题跋得知"种竹"的意象源于苏轼,翁方纲制作本图的用意也在纪念苏轼。
翁方纲受王士禛《古诗选》的影响,重视虞集七言古诗和题画诗,推崇《题柯敬仲画》"句句是三昧"。在乾隆二十九年至嘉庆十年的四十余年中,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题柯敬仲画》诗多达七次,称得上是虞集的异代知己。翁方纲为虞集整理诗集、编撰年谱,并在《石洲诗话》和《四库提要分纂稿》中,分别站在个人与官方的立场评论虞集,推尊虞集为诗史上可与陆游、元好问比肩的经典作家。翁方纲还大量化用虞集诗句以及其他元诗典故,说明元诗也可以与唐宋诗一样,成为后人师法的典范,为元诗的经典化进程作了有益的探索,具有重大的诗学史意义。
翁方纲在其所分纂的提要稿和其他著作中,展现出了一套系统的元诗观。《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所采纳,有所修正。总的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翁方纲的基础上,有意地提高了对元代诗文的评价。这有可能是由于翁方纲的思想在后来发生了变化,也有可能是因为四库馆臣们在元代诗歌的评价问题上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进而修正了翁方纲的观念。
<正> 清翁方纲(1733-1819)顺天大兴人,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乾隆十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出任广东、江西、山西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左迁鸿胪寺卿,重与恩荣宴,加二品衔。方纲精心汲古,好奖掖后进,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皆能摘抉精卓,书法尤冠绝一时,有《经义考补正》、《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皆收入《苏斋丛